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搞好耕地资源保护变的尤为重要。土地利用具有过渡性.多样性,动态性、集约性与非集约性的特征,当前面临耕地侵占严重、土地退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大,耕地斑块破碎。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瓦房店市耕地的相关属性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坡度敛,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的空间数据等,分析区域耕地潜力的特征,为区域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区域内耕地质量分等成果为基础,利用面积加权和空间分析两种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省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内无劣等地分布,耕地平均等高于全国平均等;全省耕地等别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结合福建省耕地保护网络化监管试点项目耕地保护评价结果发现,分布在中区和差区的耕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且中、差区的优等地面积占全省优等地面积的75%.福建省耕地等别总体偏高,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异性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耕地等别存在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耕地撂荒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十多年来,耕地的弃耕撂荒现象在我国已多次出现,国内一些学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耕地撂荒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进行了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但耕地撂荒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对耕地撂荒的概念、类型和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撂荒是指耕地处于一种未知性的荒芜或未充分利用时的状态。(2)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耕地撂荒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3)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的研究,为农地撂荒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韧性评价是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及耕地系统健康的重要表征,对昆明市的耕地进行韧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耕地资源高效管理提供依据,促进耕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基于韧性的视角,从耕地系统的功能性、稳定性、冗余度和适应性4个维度构建了耕地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突变级数模型和泰尔指数对昆明市2001—2017年的耕地系统进行了韧性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耕地系统韧性总体水平还较低,但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其四个维度的能力出现差异,功能性、稳定性水平较高,而冗余度和适宜性水平较低;昆明市耕地韧性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特征,耕地韧性的空间差距逐渐缩小.可见为提升昆明市耕地韧性水平,应将冗余能力和适应能力作为发展的重点,提高对耕地系统的管理利用能力,扩大主要城区耕地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缩小耕地韧性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GIS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以评价老河口市耕地资源综合适应性和转用潜力为目标的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老河口市近30%的耕地同时具有高宜耕性和高转用潜力,这部分耕地在两种属性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重叠性,体现了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内部矛盾.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增强了适宜性评价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耕地作为一种战略性自然资源,是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荒漠区绿洲性耕地生态环境脆弱,易受风沙侵蚀,对耕地进行持续性精确监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使用GF-1遥感数据进行耕地及其类别信息提取.为充分利用研究区物候特征,结合冬夏两期遥感影像,将植被指数NDVI值和纹理特征灰度共生矩阵...  相似文献   

7.
随着重庆市渝北区经济快速发展,耕地变化和经济增长二元关系愈为突出.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对两者的关系做实证分析,并提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建议.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平稳性、协整性、因果关系检验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描述耕地损耗率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渝北区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具有长期均衡性,计量分析结果和耕地损耗率变化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目前渝北区经济增长方式仍以耕地消耗为代价,正在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侯可杨 《天津科技》2014,(11):59-61,64
有效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探讨了我国耕地保护的主导性主体、实施性主体和公众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的优缺点,从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农民思想意识教育、拓宽公众参与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发挥耕地保护主体有效作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济南历城区为例, 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中的利用等指数作为耕地质量的主要参考,再加耕地坡度、耕地的连片性、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耕地到主干线的距离、耕地到城镇的距离和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因子确定权重,然后用理想点法对历城区所有耕地进行排序,得到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从而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科学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深入分析永川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生产性、可行性、可接受性以及保持性4个目标因子的丘陵山区县域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实证研究法、耦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5-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进行了判定,结合永川区耕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以及耕地占补平衡预警结果,就如何提高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水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调控丘陵山区县域耕地占补平衡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盘活搬迁农户耕地财产是事关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后续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根据实地随机调查的贵州省201户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问卷数据,从耕地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状况、粮食产出水平、耕地处置方式等方面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的耕地利用状况,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在耕地种植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上均存在大幅度减少,粮食产量明显减少;耕地流转比例不高,耕地处置手段单一,耕地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其财产性增收难度较大.(2)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户主年龄和务农人口平均年龄、非农就业人数比例和非农就业收入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和退耕还林面积比例等指标对耕地持续利用具有负向作用;而户均劳动力文化水平、家庭年总收入、耕地种植面积和耕地流转比例则促进耕地持续利用.本研究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搬迁群众的耕地进行规模经营,在有条件的集镇安置点组建劳务合作组织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对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陡坡耕地进行生态退耕,引导搬迁群众种植省工性经济林果作物,促使其耕地不撂荒.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贫困山区的人地关系发展不协调,矛盾日益凸显,亟须深入探讨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因地施策,提高耕地效益、改善经济状况。选取玉龙县下辖的16个乡镇,构建耕地利用转型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剖析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与耦合规律,提出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建议。研究表明:贫困山区耕地利用显性和隐性转型相互作用、耦合演进且均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2009—2017年耕地显性与隐性耦合度由0.35~1.00上升至0.57~1.00;耦合协调度在0.23~0.70,由勉强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上升至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极度协调未呈现。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的耕地优先性,建立了耕地优先导向下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以安义县为实证研究区,选择其他草地(043)、内陆滩涂(116)以及裸地(127)作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农用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安义县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安义县农用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1 088.98 hm~2,宜林地为1 256.51 hm~2,宜园地为448.62 hm~2,不宜地类为588.03 hm~2,耕地优先导向下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兼顾了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耕地的优先性及农用地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SOFM网络的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资源禀赋和资源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建立了一套耕地资源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归一化的指标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处理后,基于SOF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无监督分类,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压力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东、中、西的区域差异,在SOFM网络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综合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行政单元完整性等区划原则将全国分成4个耕地压力地带、25个耕地压力区,从而建立起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体系,并用GIS显示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云南会泽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可利用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冬栖息地的食物可利用性对黑颈鹤具有重要影响.2009年2月用样方法研究了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生境储存食物的数量、构成和可利用性.结果表明:食物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占65.8%;黑颈鹤可利用食物储存丰富度依次为泥泞湿地>耕地>草地>沼泽草甸>裸地;黑颈鹤集中在泥泞湿地和耕地取食是因为这两类生境的土壤比草地、裸地、沼泽草甸的松软,食物可利用性高.耕地是该区越冬黑颈鹤最主要的觅食地,建议扶持和补偿农民以便为黑颈鹤越冬提供足够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以中方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区位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土壤肥力、坡度、地貌类型、灌溉能力和连片性等指标,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MapGIS 6.7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适宜性综合指数.再通过TOPSIS法对中方县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基本农田布局图.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摸清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科学、合理、有序开展区域土地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述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极限条件法与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以安义县为研究区域,确立了安义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了安义县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及适宜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安义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面积1 035.87 hm~2,总体分布零散,在黄洲镇、东阳镇和石鼻镇相对较集中,类型以其他草地为主;宜耕土地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面积分别为493.41、303.43、239.03 hm~2,质量总体较高.极限条件法与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既综合考虑了多因素的影响,又兼顾了限制性因素的作用,用于评价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及质量时简单且适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保护耕地资源,完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以东乡县中心城区为例,选取耕地质量、耕地趋近度、管制区类型以及耕地破碎度4个指标因素,构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合理性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耕地质量等别、耕地实际产能、耕地坡度、耕地趋近度、耕地破碎度和连片程度等各个指标因素,并采用熵权法合理确定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再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各评价单元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得分情况来进行空间布局合理性的评价。研究表明,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中,适宜等级为I的占了24.8%,适宜等级为Ⅱ的占了47.4%,适宜等级为Ⅲ的占了22.07%,适宜等级为Ⅳ的占了5.73%。该布局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对日后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文章以广东省粤北山区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气象水利、土壤理化和区位等4个因素11个指标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限制性因子法与变异系数法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主要结果:3.009 8万hm~2宜耕土地面积中,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分别为29 651.50 hm~2和446.37 hm~2;宜耕土地来源多样,土地面积悬殊较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宜耕土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仍然可为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政府部门的决策依据。目前这些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力,不仅浪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且效率较低,不准确,因此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分割耕地图像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耕地图像分割神经网络SP-Vnet,其包含了条纹池化模块和空洞卷积的V型分割模型,并与迁移学习、图像形态学方法等结合,实现了卫星遥感图像中耕地的精确分割和提取。与目前六个主流的语义分割网络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SP-Vnet在最近MathorCup遥感图像耕地分割的竞赛数据集上,取得了更高的整体准确率OA、F1值和平均交并比(mIoU)。实验表明,SP-Vnet能够加强网络的全局特征表征能力,显著提高了耕地识别的准确率,同时结合图像形态学方法的后处理操作,提升了耕地分割边缘的平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