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揭示环境压力降低对高压细水雾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搭建高压细水雾实验平台测量了常压、低压环境下高压细水雾的喷雾流量及雾滴粒径,研究了环境压力的变化对高压细水雾喷雾流量和雾滴粒径的影响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压力降低对高压细水雾性能影响较大。在喷嘴流量系数K=3.4、额定工作压力分别为4、6、8、10和12 Mpa下,且环境大气压力为60 kPa时,高压细水雾的喷雾流量从常压(101 kPa)下的0.500、0.652、0.770、0.880、0.958 m3·h-1增加至0.515、0.685、0.812、0.975、1.073 m3·h-1,增长率分别为3%、5.1%、5.5%、10.8%、12%;相同情况下,高压细水雾的雾滴粒径从常压(101 kPa)下的292.6、280.8、255.9、253.9、252.9 um增加至336.9、291.6、277.2、266.9、254.4 um,增长率分别为15%、3.8%、8.3%、5.1%、0.6%。得出低压环境下高压细水雾的喷雾流量和雾滴粒径都将增大。可见在低压环境下高压细水雾仍然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  相似文献   

2.
市场信息     
[国内] 浙江推出一款新型灭火器往正在运行的电脑上喷灭火剂,电脑仍可照常使用;往照片上浇灭火剂,色彩没有任何改变……前不久,浙江消防总队推出一款新型灭火器Novec1230。此灭火器不但有着与众不同的银白色外壳, 本事也不小。“这是全国最先推出的,将在年底投产,明年将推广使用。”浙江消防总队有关负责人说。据介绍新型灭火剂对环境的危害接近于零,灭火浓度低,喷射后对人体安全,无色、洁净、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民航运输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利用自主设计的灭火测试平台,以21700型单体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开展水蛭石分散液(AVD)灭火剂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有效性试验.探究在第1节锂离子电池(B1)发生初爆与燃爆的两个关键节点释放AVD灭火剂对高温特性与烟气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VD灭火剂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KCl(氯化钾)添加剂对低压细水雾抑灭性能的影响,课题组在1 m3密闭空间内开展了含不同浓度KCl的低压细水雾对正庚烷池火的抑灭实验。基于灭火过程、灭火时间、火焰温度、灭火机理等维度,分析了含KCl细水雾的灭火特性。结果表明: KCl添加剂可有效缩短低压细水雾灭火时间,缩短的灭火时间主要集中在火焰撕裂、游走阶段;油盘面积增大后燃烧更剧烈,灭火所需KCl浓度要求更高;含4%KCl低压细水雾灭直径6、8、10 cm的油盘火时,与纯细水雾相比,可分别缩短灭火时间82%、79%、73%,增大降温速率1.5倍左右;含KCl细水雾主要通过消耗、湮灭链式燃烧反应所必需的自由基来达到更优的抑灭效果,Cl-主要切断链的引发阶段,K+主要切断链的传递、终止阶段。可见KCl添加剂能显著强化低压细水雾的抑灭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民航运输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燃爆机理,设计并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燃爆试验平台。在96 kPa和61 kPa初始环境压力下,用不同热源功率触发密闭燃爆罐体中荷电量为100%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进行燃爆试验,记录燃爆过程池体温度、燃爆压力及气体体积分数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热源功率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燃爆灾害具有重要影响,锂离子电池燃爆过程中燃爆响应温度随热源功率的升高而降低,燃爆压力随热源功率的升高而升高。燃爆过程中的耗氧量、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产生量也随热源功率的升高而增加。与96 kPa环境压力相比,锂离子电池在61 kPa初始环境压力下燃爆过程的耗氧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和一氧化碳产生量更多。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强细水雾的灭火性能,实验研究了一种表面活性剂类添加剂对细水雾扑灭汽油池火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纯水细水雾,使用添加剂可以有效缩短细水雾灭火时间,增强灭火稳定性。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灭火时间逐渐缩短并趋于稳定值,灭火稳定性则呈下降趋势。实验中添加剂的最大有效质量分数为6%,相比纯水的灭火时间缩短约70%,灭火稳定性提高25%。灭火增强机制分析认为添加剂通过提高细水雾吸热蒸发能力,促进泡沫层形成以及表层汽油乳化,增强了细水雾对火焰和汽油的降温、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压环境下氮气-水低压双流体细水雾抑灭油池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民用飞机货舱低压变动环境下火灾特点,进一步探寻低压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技术在低压环境的应用。采用马尔文粒径仪和低压燃烧测试舱等设备,对自行研发N2-水低压双流体细水雾系统进行测试;研究该系统的雾场特性和低压环境下的灭火特性机理。发现N2压力低于0.4 MPa便可得到雾场均匀、粒径较小;且方便可调双流体细水雾。低压舱内灭火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下可有效地扑灭油池火,灭火时间呈现随环境压力降低而减小趋势。揭示火焰周围逆流扩散流动场和水雾对火焰与油面的冷却隔离作用,在抑灭油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民用飞机货舱低压变动环境下火灾特点,进一步探寻低压双流体细水雾灭火技术在低压环境的应用。采用马尔文粒径仪和低压燃烧测试舱等设备,对自行研发N2-水低压双流体细水雾系统进行测试,研究该系统的雾场特性和低压环境下的灭火特性机理。发现N2压力低于0.4Mpa便可得到雾场均匀、粒径较小且方便可调双流体细水雾。低压舱内灭火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下可有效地扑灭油池火,灭火时间呈现随环境压力降低而减小趋势。揭示火焰周围逆流扩散流动场和水雾对火焰与油面的冷却隔离作用,在抑灭油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Cup Burner燃烧装置研究了含有不同金属氯化物细水雾抑制熄灭小尺度甲烷/空气火焰的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氯化物具有普遍增强细水雾抑制熄灭火焰的能力,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对细水雾抑制熄灭气相火焰性能影响显著.在相同质量分数下,含金属氯化物添加剂的细水雾抑制火焰的能力逐渐增强,其排序为MgCl2,CaCl2,NaCl,KCl,MnCl2,FeCl2;含金属氯化物的细水雾抑制熄灭火焰过程中,吸热冷却、化学抑制与传热阻力增大3种作用同时存在,并互相竞争,最终达到平衡,存在着细水雾与添加剂的最优浓度配比,在此浓度上细水雾将达到最佳的灭火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添加剂增强细水雾灭火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研究了自制复合型添加剂对细水雾灭火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细水雾灭火有效性随添加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型添加剂显著增强了细水雾的灭火性能,最大可缩短灭火时间5~8倍。并且随着细水雾中添加剂含量的不断增加,油池火的灭火时间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尔后略微增长的趋势;而木垛火的灭火时间则表现为平缓下降,并趋于饱和.对应最短灭火时间,油池火的最佳添加剂灭火浓度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的2~3倍,木垛火的最佳添加剂灭火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的(CMC)8~10倍.含添加剂细水雾扑灭火焰是物理化学复合作用机制,但主导灭火机理是燃料表面的冷却与隔离作用.并且对于油池火,添加剂灭火关键是表面活性剂在油面快速成膜.而对于木垛火,添加剂灭火关键是在表面覆盖较厚泡沫层.  相似文献   

11.
细水雾扑灭B类火的全尺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MO有关测试规范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全尺度动力机舱模拟灭火实验。实验中采用的是局部保护细水雾灭火系统,通过改变通风条件、预燃时间、喷雾方式及火焰功率等因素,考察了它们对系统灭火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水雾系统可有效扑灭动力机舱内设定的各种工况下的油池火和油雾火,与气体灭火系统相比,受通风条件影响小,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及CO、CO2浓度,因而系统工作期间消防人员和操作人员可安全进入。在油池火灭火实验中发现通过火焰冷却灭火时所需时间较短,而依靠燃料表面冷却灭火时则时间较长。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侧喷方式时,系统的灭火性能将大大提高,而较长的预燃时间则有利于细水雾扑灭油雾火。  相似文献   

12.
柯维  王馨  贾佳  武红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8):8031-8037
细水雾灭火系统在船舶消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针对船舶舱室细水雾灭火性能的研究相对有限。为探究细水雾对船舶火灾灭火的有效性,采用FDS软件,针对细水雾在两类典型的船舶舱室(大空间的储存舱室和小空间的起居舱室)发生火灾后的灭火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分析了粒径、雾化角度和流量系数对灭火降温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大空间的储存舱室内细水雾灭火性能不佳,不能进行灭火降温;小空间的起居舱室内细水雾灭火降温性能相对良好。揭示了细水雾在起居舱室内的灭火性能随粒径减小而增强、随雾化角度减小而增强、随流量系数增大而增强的演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多影响因素下车载动力锂电池火灾风险特性,确保其安全运行,本文采用基于多指标熵权云模型的评估方法,探讨了不同风险层级下的风险指标隶属度特性,并提供了风险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所选型号动力锂电池在风险等级Ⅲ以下的隶属度为0.684,风险整体处于可控范围;动力锂电池火灾风险事故中,发生可能性排名前五的风险指标中客观风险因素占80%,但客观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小于人为诱发因素,后者平均维持在前者的62%左右;构建风险评估体系中电池类风险指标数达40%,其风险期望值相较其他风险因素低,可在电池生产阶段对所属的风险指标进行改进;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对动力锂电池火灾风险影响最大的三个风险因素分别为气温过高、过充、事故撞击。  相似文献   

14.
细水雾灭火技术作为一种较为现代的灭火技术正被广泛的应用于隧道(地下通道)的灭火工作中。本文利用FDS模拟研究证实了成都某商业区地下通道(隧道)中细水雾灭火技术的有效性。细水雾灭火应与机械排烟合理有效的结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建筑火灾环境的灭火过程中,采用新型胶体灭火材料和水进行对比灭火实验,考察它们之间不同效果,并对新型灭火材料的灭火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材料形成的胶体自由射流发散性小,充实水柱长,喷射距离远;灭火速度比水提高40%以上,且灭火过程中温度不反弹;灭火过程中,蒸汽、烟气产生量小,火场能见度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车用灭火器已成为一种必备设施,然而传统干粉灭火器需对准着火部位喷射灭火,掀开汽车引擎盖时窜出的火焰会造成灭火人员被烧伤.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在不打开汽车引擎盖情况下用气体灭火器实现灭火的方法.通过分析热气溶胶优缺点及克服其缺陷的方法,阐述了化学冷却剂的优点,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配合使用化学冷却剂,热气溶胶灭火器喷口温度明显降低,灭火能力大为提高,对汽车引擎火有很好的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机载细水雾灭火技术研发及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支持,对近年来国内外细水雾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细水雾喷雾特性对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影响、添加剂的影响、环境情况对于细水雾灭火的影响,以及利用细水雾进行的相关实验研究等。提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一代机载灭火技术、细水雾对遮挡火灾的抑制机理、高高原环境下细水雾特性与雾场诊断、细水雾灭火应用设施的设计、高效货舱机载灭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低压细水雾生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最后,结合民机哈龙替代灭火技术需求,设计了新一代机载细水雾灭火技术研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消除矿井火灾隐患, 保障井下作业人员安全, 避免煤炭资源的损失扩大, 研制了液态二氧化碳CO2(l)的储罐、地面汽化防灭火系统和井下直接防灭火系统.储罐的自增压系统可使CO2在其内保持液态状态而不结冰;CO2(l)的地面汽化灭火系统可以将CO2(l)在地面运用电热汽化器和空温汽化器汽化, 气态的CO2在稳压罐内稳压达到1.5MPa后, 以0.5MPa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至火区进行防灭火;CO2(l)防灭火列车可以直接将其运到煤矿井下的高温地点或火区附近, 快速降温、灭火.照金煤矿122综采工作面防火工程实践表明, CO2(l)可以快速有效降低火区环境的温度、氧气和煤自燃指标气体浓度, 消除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