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求解速率方程和傍轴波动方程,研究纳秒激光脉冲在4,4'-二甲氨基二苯乙烯分子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分析脉冲传播距离和脉冲宽度对分子材料光限幅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脉宽下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4,4'-二甲氨基二苯乙烯分子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且其双光子吸收截面随脉冲脉宽的增大而增大,表明4,4'-二甲...  相似文献   

2.
田秀莲  霍清广 《河南科学》1998,16(2):181-184
在对现有的气体吸收管吸收效率测定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根据量值传递的原理,本文提出了用标准吸收管法测定吸收管吸收效率的方法。利用现有的空气连续采样器,把标准吸收管法和标准气体法结合起来,使吸收管吸收效率的测定具有了普遍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从头计算方法,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的水平上计算了有机硼化物和有机氮化物在单光子吸收和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有机硼化物和有机氮化物具有不同的电荷转移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分子的单光子吸收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鼠小肠对葛根素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在大鼠小肠内吸收药物的方法,对葛根素的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UV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测定小肠循环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50、100和200 μg/m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在小肠内循环4h后相应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21、0.028 和0.020 h-1,吸收率(Pa)分别为19.28%、21.78%和16.98%,在不同浓度下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因子P>0.05),该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平面上长方形格点区域中具有吸收边界的随机游动,给出了该随机游动被边界吸收的平均吸收时间,对于对称随机游动的平均吸收时间的性质提出了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NOx气体的资源化处理考虑,研究了水和不同浓度的稀硝酸对NO2的吸收性能,考察了吸收剂用量、稀硝酸的浓度(3%~30%)以及气相压力对NO2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吸收剂用量、硝酸浓度和气相压力均能提高NO2的吸收效率,其中稀硝酸用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特别显著。水吸收NO2是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并存的复杂过程,气液两相中存在溶质(NO2、N2O4等)和生成物(HNO2、HNO3等)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该文分析了各种吸收条件下吸收液中亚硝酸和硝酸的浓度组成关系,讨论了吸收前后气相中NO2、N2O4的组成变化,证明了NO2在水中的吸收是以N2O4与水的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海水的背景吸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中海水的背景吸收特性及其石墨管内的蒸发行为,原子化条件,基本改进剂及和量,进行了纯NaCl,MgCl2,MgSO4基体的背景吸收与波长的关系及其蒸发行为的研究,从而对石墨炉原子吸收中海水的背景吸收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借鉴欧盟反吸收立法制度及实践经验,采用差异比较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相关计量统计工具,提出了对反倾销中的吸收行为及产品正常价格变动进行定量判定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反吸收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反吸收调查过程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同时为企业积极应对欧盟反吸收调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体大鼠皮为皮肤模型,自制透皮吸收装置,研究了在欣乐片剂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后,它们对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和厚朴酚透皮吸收的影响。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较高浓度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吸收CO2反应机理的指导下,探讨了MDEA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和进气总流量对工业烟气中CO2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胺溶液浓度为0.03 mol/L,进气总流量为46.6 mL/min,温度为22℃时,吸收效果最佳,可达最大吸收速率0.43 mmol/s,吸收容量为16.05 mmol/mL,为动态法吸收CO2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碘吸附材料的吸附类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碘吸附材料自身结构的特点以及吸附方式的不同,碘吸附材料可以分为苯-I2型吸附、季铵盐-I2型吸附、氮-I2型吸附、吡咯烷酮-I2型吸附、醚-I2型吸附和聚乙烯醇-I2型吸附等.对各种碘吸附材料的特点、吸附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发展高分子碘吸附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顺丁烯二酸酐作交联剂,甲苯作悬浮分散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交联改性,制备了PVA吸附性树脂,并对其吸湿放湿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该树脂可以自动进行吸湿或放湿,且具有一定的保湿能力。95%RH的平衡吸湿量达到了0.93g/g,优于军械仓库广泛使用的无水氯化钙和变色硅胶。  相似文献   

13.
纳米流体强化CO2鼓泡吸收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步法制备了多种乙醇基质纳米流体,建立了一套纳米流体强化气体吸收实验装置,分别测试了CO2在体积分数为0.01%-0.10%的Al2O3-C2H50H、MgO-C2H50H、SiO2-C2H5OH、TiO2(5nm).C2H50H、TiO2(25nm).C2H50H、Ti02(60nm)-C2H50H纳米流体中的吸收浓度曲线,得到了纳米流体的体积分数、纳米粒子的种类和粒径等因素对C02吸收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吸收强化效果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纳米流体中纳米粒子粒径的增加而减少.此外,还对纳米流体强化CO2吸收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单孔、多孔材料的分子吸附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郗怡佳 《青海大学学报》2001,19(6):30-34,52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的分子吸附模型,重点阐述了Langmuir分子吸附模型,Langmuir竞争吸附模型,多参数的Langmuir模型,相平衡分子吸附模型,并进行一定的回归,提高了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原子和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新方法——饱和光电流光谱法。在二能级模型的基础上,从实验上首次测定放电管中Ne原子的1S_5—4d″_1两能级间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与理论计算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NdNi_(5-x)Cu_x吸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dNi_3Cu_2和NdNi_5在饱和吸氢量、吸氢动力学曲线以及解吸等温线都很接近。当NdNi_(5-x)Cu_x中x增至4时仍具有吸氢性能而NdCu_5在相同条件下却并不吸氢。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相应物相(NdNi_(5-x)Cu_x)均属于CaCu_5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自吸效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作了进一步探讨。通过实验考察了宽、窄脉冲电流对原子吸收系数k_(la)和k_(ha)的影响,通过测试求得自吸效应-原子吸收法测定银等8种元素灵敏度的下降率和精密度。观测了空气-乙炔火焰的背景吸收以及自吸效应校正谱线重叠干扰的能力,并成功地测定了酒中的锌。  相似文献   

18.
Ba MnZnCo- W型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BaMnZnCo -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电波吸收材料。在 8~12GHz频段A~f曲线有一或两个损耗吸收峰 ,随Co2 +含量增加 ,峰值增强 ,最高达 4 0dB ,初步分析损耗吸收峰产生机制。由不同涂层厚度样品的A~f曲线 ,得出材料匹配厚度 ,加入碳纤维使匹配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BaMnZnCo-W型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aMnZn-W型铁氧体的制备和Co2+含量对其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一个2.5mm厚的涂层在11.5GHz频率左右有一较大的损耗吸收峰,峰值高达40dB.初步分析了此损耗吸收峰可能产生的机制,同时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加碳纤维前后铁氧体吸收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导体纳米薄膜材料的光学吸收谱由于温度效应产生的吸收边变化和能带移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硒化物半导体纳米薄膜材料CdSe,并测量材料在室温至低温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不同温度下谱带吸收边的变化。结果实验发现光学吸收边随温度降低而发生蓝移的情况,将(αhν)2~hν曲线直线部分外推,与横轴的截距即为材料带隙宽度Eg,数据模拟结果显示Eg随温度变化是非线性的,且能带随温度的变化较好地符合Fernandez公式。结论进而分析造成吸收谱温度效应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对晶格参数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引起能带边缘的相对移动,导致吸收边能量位置的漂移,并从理论公式上表达了带隙变化随温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