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水稻的起源、进化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1月3日,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学家张德慈教授应上海市农学会邀请来沪讲学。讲述了稻的起源、进化与演变,并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工作。在座的我国教授、农业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就水稻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和水平,纷纷提出问题,张德慈教授都一一作了解答。现根据录音整理,刊登如下,供参阅。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八一年起,本刊增辟“国外科学家论坛”栏,欢迎国外专家、教授撰稿,就当代基础学科、技术发展、教育、管理……等问题发表意见。本期发表两篇,一篇是美籍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朱传榘教授一九八○年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在沪访问期间有关管理科学的多次谈话的要点摘录;另一篇是正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的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Chritine Winskonski对本刊记者就教育问题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德国有着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厚历史传统。 2 0 0 2年 8、 9月之交 ,德国著名哲学家、柏林理工大学汉斯·波塞尔 (HansPoser)教授应邀到大连理工大学讲学 ,就技术评估与技术哲学问题做了系列的讲座。德国哲学界称誉波塞尔教授是一位屹立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交叉位置上的学者 ,视野开阔 ,学识渊博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柏林理工大学哲学讲师、留德学者李文潮博士同时应邀讲授了德国哲学若干专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科技哲学博导刘则渊教授就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社会应用、发展趋向与前景等问题 ,与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博士展开了讨论。本刊选编其主要内容分三期发表 ,以期让科技界、学术界更多人士了解技术哲学 ,促进我国技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病态科学     
Lang.  I 赵乐静 《世界科学》1991,13(6):49-55
“病态科学”一文发表在1989年美国物理学会的刊物《今日物理》第10期上.本刊特将此文翻译摘登,以飨国内的读者.该文自发表后,已引起不少反响,不少人认为朗缪提出了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还联系了当前科学研究中的实际,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科学上不同学派之间的正常争论.我们认为,必须将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病态科学区分开来.不能将一切错误都归结为病态科学.但另一方面,从大量科学史中的例子,包括我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事例来看,病态科学提出的确是一类真实的并且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正视它,研究它,并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正是为了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而引起国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正是编者发表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基本粒子物理,由于它在当代物理学中所占的显而易见的重要性,本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包括实验与理论两个方面.但如何生动而又通俗地来向读者系统介绍这一学科,一直是本刊的一个心愿.黄克孙教授去年在我国讲学期间应本刊要求撰写了这篇《粒子物理新貌》.黄克孙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粒子理论物理学家,相信由他来撰写的这篇文章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田森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任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著述甚多并经常在海内外讲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80年代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大量论述现代人观念的文章。现应本刊之邀从9期起陆续发表他就社会热点等问题所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田森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任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著述甚多并经常在海内外讲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80年代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大量论述现代人观念的文章。现应本刊之邀从9期起陆续发表他就社会热点等问题所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人冶金学家焦蔚芳博士,在阐释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本刊曾陆续刊登过他的一些文章。为使读者对焦博士的观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本刊约请朱明基教授对焦博士作一次越洋采访,并提出若干问题请焦博士作答,现将内容简要刊出如下:  相似文献   

9.
1955年8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由于美国的阻挠,没有邀请我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为了帮助我国科学工作者了解这次会议的情况,苏联政府特地派遣苏联科学家访华代表团向我国科学界进行传达。苏联科学家代表团在1955年12月10日到达北京,至12月底及1956年1月初分别回国。在这时期内,代表团的全体人员广泛地向我国科学界作了传达。这次传达,对我国科学家全面了解原子能和平利用情况、促进我国的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些传达报告,将在本刊及其他刊物分别陆续发表。苏联科学家访华代表团团长为И.И.诺维科夫教授,团员有:А.М.萨马林通讯院士、Γ.Н.克鲁日林通讯院士、А.В.列别金斯基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А.М.库津教授、М.С.科佐达耶夫博士、В.В.谢尔比纳教授、Б.П.阿杰雅谢维奇高级研究员、В.Н.科斯雅科夫高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医学教授李璇(美籍朝鲜族)应邀来华讲学。本刊记者与李教授相处多日,觉得他所以能成为一门专业的先驱者与他的思想方法和修养是分不开的。李教授回答本刊的问题,言辞简而含蓄,富有哲理:1.科学家要为人类谋福利。2.科学家的思考应该扩大到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从各方面吸收营养又集中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上去。3.科学家要学习科学史,在熟习和研究本行学科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上注意自己的独创性,注意科学方法论并要创造自己的具体方法。4.和——安定团结,这是四化建设的社会条件,也是科学家能够成功的条件。下面发表李教授答本刊问。  相似文献   

11.
本期封面照片的提供者王明伟博士是我国留学英国剑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的论文被许多国家授奖,并应邀去许多国家和地区讲学。王博士早年在国内时,既是本刊的读者,又是本刊的作者,迄今一直与本刊保持着联系,本期发表的《避孕性抗孕酮单克隆抗体在小鼠子宫组织的定位》及照片,即是他的工作成果之一。我们在此预祝王博士今后在科研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为人类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洛书是我国早年在黄河洛水一带发现的龟甲,它上面刻有一到九的九个自然数的排列(如图).对它的价值一直鲜为人知.美籍华裔学者焦蔚芳博士原系世界知名的金属材料科学家,1980年在美国组织爱灵顿理念书院,专门研究洛书的数学内涵,曾多次来我国讲学.他的有关洛书数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焦氏洛书矩阵学说"曾载于本刊1987年5月号.本文为第二篇,曾在1988年8月发表于第五届中国科技史会议文集.  相似文献   

13.
再谈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心 《世界科学》1992,(1):35-35
1989年第5期本刊发表了一心同志的论文《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时过两年,证明他的论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即我国的特大洪涝灾害与西太平洋有升温现象有正相关性。发生1991年6~7月的我国特大洪涝灾害,也发现这一现象。本刊再发表一心的文章,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他在文章中列举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月,以为感兴趣的读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编后记     
本刊曾相继发表温元凯同志和潘毓刚先生(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关于我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期我们特辟一个“关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专栏,选登了部分来稿。这里面的作者有大学的校长和教授讲师,也有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是怀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参加讨论的。我们的一切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智力开发,这是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本刊开展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和愿望。专栏里有一篇林家翘先生(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向本刊推荐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布鲁斯·巴比特谈《美国的现状和再工业化》的文章,可供我们讨论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一篇重要文章《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发表30周年,本刊特译载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进展》一文。文中李教授详细回顾和介绍了弱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率和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瑞(美国康乃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教授)在《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率面临的挑战》一文中认为: 2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大陆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基础科研的产出率仍然很低,反映在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79年第6期发表了《生物等离子:幻想还是现实?》一文,对国立哈萨克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哈萨克斯坦科技协会理事会直属生物动力工程委员会主席В.Инюшин教授关于生物等离子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后来,教授针对该文的一系列论点作了辩解,提出了证明生物等离子确实存在的若干论点。现将的文章全文发表,以活跃学术空气,并期望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