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条形码,作为一种能标明物品“身份”信息的特殊线条符号,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市场商品的外包装标志上。条形码线所代表的含义,须借助于条形码扫描阅读器或光笔的扫读,而后再经系统中微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打印成文字清单,人们才能得以识别。 条形码扫读过程通常是靠人们将粘附着条码标签的物件在装有激光扫描器的台上轻轻掠过或用光笔在物件条码标签上轻轻划过来完成的。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成立了马格里布国家同盟,成员国纷纷想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平等纺织协议带来的机会现在,如果扫描一下缝在羊毛衫里面的条形码标签,你就可以知道这件衣服的牌子、货号、尺寸、长度,有的条形码上还标注了适合使用的清洗剂。  相似文献   

3.
条形码,做为一种能标明物品‘身份’信息的特殊线条符号,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了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外包装标注上。 条形码线条所代表的含义,须借助于条码扫描阅读器或光笔的扫读,而后再经系统中微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打印成文字清单,人们才能得以识辨。 条形码扫读过程通常是靠人们将贴附着条码标签的物件在装有激光扫描器的台上轻轻掠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7,(12):74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是智能识别技术的一种,以此种射频技术制备的商品标签比条形码技术的标签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传统标签的成本,提出基于微带耦合的可重发无芯片标签.具有窄带固定带宽的谐振器采用C型微带反向嵌套来提高单个谐振器的Q值,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为验证所提出的结构,设计8 b的C型微带反向嵌套谐振器耦合的无芯片标签,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了该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可用的频带上,采用频率位置调制的编码技术后,编码容量可达到17 b,还验证了各种物理结构参数对标签编码容量的可扩展特性.这种标签可用于物流业,超市等领域替代条形码.  相似文献   

6.
RFID射频标签是承印物与电子技术的一个典型组合应用,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获取的数据通过电脑进行下一步处理,从而实现产品非接触式的识别、查找与管理,打破了传统条形码识别的局限性,被认为是取代条形码的一种方案,有可能发展成为今后全球商品或物流中最广为采用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图书管理中对书标的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青伟 《科技信息》2011,(20):I0325-I0325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很多图书馆开始进行了RFID技术的尝试。然而,由于其投入成本较高,使得传统书标采用的条形码技术仍然具有广泛的市场。在此本文结合图书管理中书标的作用,分析RFID标签的应用,并提出条形码技术与RFID技术优势互补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RFID近年来得到广泛的重视,并被认为最终将取代现有的条形码技术。与传统条形码依靠光电效应不同的是,RFID标签无须人工操作,在阅读器的感应下可以自动向阅读器发送标签内存储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在医疗行业中,借助于RFID可以加速医院的数字化进程。使用RFID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患者的管理、重要医疗设备及药品的追踪,从而实现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方式,它通过非接触和非线性可见的方式传送标志资料,以达到物体身份识别的目的。图书馆在实施此项技术时需要在每一本书内植入芯片,即RFID标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子标签来取代传统的条形码,同时配备手持点检仪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在图书馆自动化的应用中,RFID标签可为一本书籍、一张光盘标识符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符号来处理读者管理和库存管理并且可以通过这个符号进行快速高效的流通处理、读者管理和库存管理。  相似文献   

10.
DNA条形码技术是指传统分类对物种无法鉴定时,运用一条短的标准的DNA区间作为条码来进行物种鉴定的方法.目前,叶绿体基因rbcL和matK基因片断可能被用作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分子标记.本文回顾了DNA条形码技术的背景,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过程和效果.广义DNA条形码技术已被证实在中药鉴定中具有作用.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商品包装上都有条形 码以供识别,然而法国有关专家认 为,随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未来2到3年条形码也许会逐渐退出 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有可能是"聪明 标签"。 据法国当地媒体报道,法国综合 技术大学格林诺贝尔电子实验室专家 吉尔贝·雷内3月11日表示,与条形 码不同,"聪明标签"无须印在商品包 装表面,而且售货员也无须主动将商  相似文献   

12.
张翠莲 《科技信息》2011,(14):371-372
将RFID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系统中,分析了RFID标签取代条形码的必要性、可行性;对RFID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整合方案从系统总体架构、硬件配置及软件平台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从中对整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贾子琪 《科技信息》2010,(34):I0380-I0380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广泛运用"条形码"体系来管理图书的借阅和防盗,电子防伪标签这个概念的切入,的确显得有些突然。 1、RFID(电子防伪标签)到底是什么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而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包装和流通领域,则直接体现为“电子防伪标签”,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存在使用条形码识读困难的问题,以条形码技术在销售、结算模块中的应用实现为例,解决了在商业POS系统应用中条形码的识读及其应用于实际商业POS系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存在使用条形码识读困难的问题,以条形码技术在销售、结算模块中的应用实现为例,解决了在商业POS系统应用中条形码的识读及其应用于实际商业POS系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的自适应免疫系统,其对基因组高效精准的编辑,极大地推动了发育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药物开发、疾病治疗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发展.CRISPR/Cas9系统诱导基因组DNA产生双链断裂,以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的方式进行修复,因此会在剪切位置随机地引入短的插入和删除(insertions and deletions,indels).这些引入的indels作为区分细胞的标签,被称为条形码.细胞条形码技术已经被用于谱系追踪、基因组功能筛选等.而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出现,可以在时间和空间层面同时对数百万个单细胞进行谱系追踪,记录细胞活动.本综述讨论了CRISPR/Cas系统的工作原理、细胞条形码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scRNA-seq),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单细胞谱系追踪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尹璐 《上海信息化》2009,(11):80-81
当护士给住院病人套上“腕带”时,许多病人会感到很新奇。因为“腕带”上粘贴了一张奇怪的条形码,与普通条形码不同的是,它线条更多,并且组成了“古怪”的图案。其实,这些条形码是可以承载大量病人信息的二维码。对于白衣天使而言,一条貌不惊人的“腕带”,已经彻底“颠覆”了她们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条形码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但常用的一维条形码存在信息含量小的缺点,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二维条码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研究了关于Data Matrix二维条形码自动识别的相关技术,包括对二维条形码图像的预处理、图像的提取及其译码等,并通过实验模拟得到了很好的实验结果,实现了Data Matrix二维条形码的自动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双翅目摇蚊科摇蚊亚科的14 属23 种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ABGD)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对所获取的116 条DNA 条形码进行分析,探究DNA 条形码在摇蚊亚科物种界定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基于ABGD 的分析,显示物种遗传距离之间存在"DNA barcode gap";通过分析邻接树,得到23 个分子分类操作单元(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mOTU),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因此证明DNA 条形码能准确界定摇蚊亚科物种.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摇蚊科DNA 条形码研究,也为摇蚊科DNA 条形码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要依托部局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结合实际加强区域内应急装备物资储备,逐步推行运用条形码技术的动态信息化管理模式。应急装备物资的日常管理,已不是一项简单的物品管理和财产管理,而是消防部队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部队战勤保障水平和战斗力的高低。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当产品从入库开始就贴上唯一识别的标签,通过射频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实现产品的入库,使采集的数据自动导入标准化的、联网的数据库,实现应急装备物资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成为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