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黏性土中斜桩对侧向荷载作用的响应规律,利用非线性p-y(土抗力-挠度)曲线法研究了斜桩特性.基于试验得到的斜桩土抗力分布曲线,将斜桩理想化为梁单元,土体离散为弹塑性弹簧单元,通过自编计算机程序对斜桩非线性p-y曲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p-y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向荷载引起的负斜桩沉降小于正斜桩;在相同侧向荷载作用下,负斜桩桩身挠度和内力均小于正斜桩;负斜桩具有侧向承载力大而变形小的工程特性,工程设计应尽量采用负斜桩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某地锚式独塔单跨空间双缆面悬索桥合理的结构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该地锚式悬索桥在恒载、活载、温度荷载作用下分别采用1/14、1/15、1/16的垂跨比、45o、60o、75o的边跨主缆锚固方式、π型钢梁和钢桁梁两种加劲梁形式对主缆、吊杆受力及主梁的内力、挠度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垂跨比的增大,主缆、边吊杆受力及主梁的内力和挠度、塔底弯矩逐渐减小;随着锚固角度的增大,主缆背索力、主梁弯矩及挠度、塔底弯矩随之减小,主跨主缆力影响较小。适当增加垂跨比及边跨主缆锚固角度,可改善结构的受力与变形。采用钢桁梁截面形式,主缆力及吊杆力较π型钢梁的大,主梁挠度较π型钢梁的小。相关研究结论将会为该类桥梁的设计结构参数的拟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结构设计参数对V墩异型钢混梁拱组合桥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对于V墩预应力、吊杆张拉力变化引起的内力和变形结果.分析表明:该结构的静力力学性能对V墩预应力值和吊杆力大小的变化敏感;V墩预应力不宜增大,适当提高吊杆张拉力的大小能够明显减小跨中截面的挠度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吊杆形式对人行悬索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人行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软件分别建立竖直吊杆和倾斜吊杆2种形式下的人行悬索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合理成桥状态的找形计算,并对2种模型的静、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竖直吊杆模型内部吊杆内力大小均匀,影响线均为正值,倾斜吊杆模型内部外倾吊杆内力大于...  相似文献   

5.
钢管混凝土斜靠式拱桥静力性能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结构受力特点以及稳定特征,以一座拟建的大跨径斜靠式拱桥为例,分析了其主要结构参数(矢跨比、吊杆间距、斜拱倾角、横撑数量及位置)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经过结构参数对比计算分析发现:当矢跨比由1/5变化至1/6时,内力值将出现较大幅度增加;吊杆间距的增大和横撑数量的减少对斜拱受力不利;倾角的减小...  相似文献   

6.
输煤皮带通廊桥架结构在历次的地震中破坏较多,为了研究其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工程中常见的3种结构形式的输煤皮带通廊桥架结构进行了模态及水平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前三阶振型对桥架结构的影响较大,但高阶振型时桥架上部错动变形明显,计算中高阶振型不能忽略;桥架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跨中,三角腹杆和下斜腹杆桥架在地震作用中变形幅度接近,均大于加吊杆式桥架;受到下拉吊杆的影响,桥架端部下弦杆内力增大明显,采用该布置形式时应对端部下弦杆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影响矩阵的系杆拱桥合理成桥吊杆索力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系杆拱桥合理吊杆张拉力传统计算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影响矩阵的综合刚性吊杆法和自动调索法来确定系杆拱桥的合理成桥吊杆内力.该方法采用刚性吊杆法,得出吊杆内力与系梁控制节点的竖向位移,从而求出吊杆内力对系梁节点竖向位移的影响矩阵,然后运用自动调索法修正吊杆内力,即得到合理成桥状态下的吊杆内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埋置于地下的矩形组合式不锈钢水箱的抗压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取其标准模压板进行了抗压静载试验.为减小模压板挠度,对其支撑构造形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通过抗压静载试验验证了新支撑形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基于ANSYS建立了模压板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利用ANSYS的尺寸优化模块,计算出不锈钢水箱模压板和支撑杆件的最优尺寸组合.结果表明:在设计侧向土压力作用下,模压板的挠度较大,易引起局部屈曲破坏;采用主支撑杆加斜撑的支撑形式可以显著降低模压板的最大挠度,保证水箱正常使用,降低水箱的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3边固支1边自由,受纵横荷载共同作用的斜置矩形板力学模型,充分考虑中面内力对弯曲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荷载势能,将弹性力学边值问题转化为能量原理的形式,得到板的挠度、应力和内力的解析表达式;应用解析式研究了薄板挠曲变形和内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板的挠曲变形及内力与荷载、板体材料、结构几何特征及倾角有关,并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湛江某高桩码头单个结构段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对水平地震作用横向、纵向输入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对比分析了4种叉桩布置形式在不同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码头桩基内力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桩基横轴对称布置结构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时,整体最大位移和桩内力均较小;桩基双轴对称布置形式在不同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比其他形式相对较小。在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中,叉桩不会碰桩的情况下,采用桩基双轴对称布置形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甬台温铁路雁荡山特大桥主跨为2×90m钢箱梁叠合拱结构,两孔主拱间设钢箱辅助拱。该桥钢箱梁落梁就位后,对该桥成桥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应力以及吊杆索力进行计算和监测。结果表明:全桥的应力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终张拉实测索力与目标值比较吻合,全桥的最终线形也接近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悬索桥架设过程中,当主塔、主缆的施工误差超过规定的限值时,需通过吊索长度的调整,以消除这些误差对加劲当众施工的影响,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调整吊索长度的计算方法,该法中成桥状态结构的几何形状及内力发2个阶段用几休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整个架设过程,迭代得到,算例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3.
杨磊  陈淮  王艳 《河南科学》2010,28(12):1579-1582
以平顶山市湛河提篮式拱桥为工程实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提篮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拱肋、系杆梁及吊杆等主要构件的受力与变形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提篮拱桥各构件的受力与变形基本关于跨中对称;全桥除端部2根吊杆张力较小外,其余吊杆张力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拱肋、系杆梁总体处于受压状态,在吊杆位置处弯矩发生变化,剪力产生突变;全桥以竖向位移为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拱肋横向位移偏向桥梁轴线方向,系杆梁竖向位移较小,基本维持在水平状态,该提篮拱桥各方向位移数值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要求,桥梁线形控制较好.计算结果可为同类桥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肋设计刚度取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国规范中对钢管混凝土构件刚度的定义存在着差异,因此钢管混凝土截面设计刚度取值的不同将对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内力、变形和稳定等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以一座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桥的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目前钢管混凝土截面刚度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对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桥拱肋设计刚度取值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函数法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方法.以某混合动力轿车悬挂点位置布置为例,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从发动机激励到排气系统的振动传递函数数值模型,得到排气系统各点在振动频带内的总相对位移响应,由总相对位移响应最小确定悬挂点位置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此方法中发动机激励、动力总成与排气系统的模态参与因子和模态振型共同确定悬挂点位置.比较优化方案与初始方案的实车验证数据可得,优化方案中排气系统和座椅导轨的振动加速度降幅超过17%,证明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排气悬挂点位置布置方法能用于悬挂点位置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桁架拱桥主要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桁拱是桁架拱和桁架梁的继承和发展,它结合了桁架拱和桁架梁的优点,组合成一种新的组合桁拱体系,它既有桁架梁的受力特点,又发挥了桁架拱的优势,并利用预应力技术,使组合桁拱的杆件断面设计得既轻又美观,跨越能力更大,在大跨径桥梁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最大跨径为330m,为此以浙江省千岛湖石门大桥为工程背景,对影响组合桁拱结构受力性能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结合组合杵拱桥施工方法,提出了组合桁拱的设计参  相似文献   

17.
以弹性中心法为基础,推导了变截面抛物线无铰拱的内力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8.
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郑州黄河公路二桥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桥梁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该桥考虑吊杆张力和拱肋初应力影响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并与不计吊杆张力和拱肋初应力影响的桥梁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初应力对郑州黄河公路二桥的频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各阶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第2阶频率影响最大,下降8.8%;水平地震作用下,初应力对主拱肋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影响不大;主拱肋的内力和变形都满足设计要求,说明该桥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提出超静定预应力结构的综合内力预应力度概念,即预应力筋的等效荷载产生的预压应力与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的比值.将预应力梁当作压弯构件,提出相应于该预应力度的截面设计方法,从而避开主、次内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