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史皆长的史,《左传》的历史学成就极高,在写战争、写人物、写语言方面都首开中国史学之先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史上.相比于中国文学史及其多种分体文学史的研究,赋史的研究曾一度是空白的,大大落后了。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在自由开放的学术空气下,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才得到恢复和确认,赋文学的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朝气,进入了空前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赋学研究论文、专著纷纷涌现,近百年瞬如的赋史专著也终于应运而生了。第一部系统的赋文学通史--马积高先生的《赋史》于1987年面世了。马先生以完成前辈学者撰著赋史的遗愿为己任,多年来呕心沥血,致力于赋学研究,终于为…  相似文献   

3.
论王延寿赋     
王延寿是西汉时代一位特出的文学天才。《后汉书》本传及李贤注言其生平甚略,大致云:延寿为楚辞学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字子山,有隽才。年二十余时渡湘水溺死。这位早熟而早夭的慧星式人物,在辞赋史上留下了《鲁灵光殿赋》、《梦赋》和《王孙赋》三篇杰作①。其中“延寿《灵光》”与“相如《上林》”,“孟竖《两都》”、“张衡《二京》”等巨制并称,为他赢得了魏晋以前十家“辞赋之英杰”的殿军地位(《文心雕龙·诠赋》)。而《梦赋》、《王孙赋》作为赋史上同一题材的开山之作,也是文质兼胜,才情特出的名篇。如着眼于赋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初词人焦袁熹的论词组词《采桑子·编纂〈乐府妙声〉竟作》五十六首是词史上第一组论词组词。结合焦袁熹的其他词论资料,可以看到焦袁熹论词并非前人所说不脱浙西派窠臼,而足称浙西派之诤友,他在浙西词派风靡词坛之后重新提出尊柳、尊周,认为词是以“嘲弄风月”来“空中传恨”,提出词中所传之情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并对这种词境早于况周颐近二百年进行了描述,凡此皆在词论史上颇具开创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散文创作的风景线上,峻青是以其股灸人口的《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三峡赋》等一大批壮美激越的山河赋独领风骚的。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历程,虽然前期与近期平题材取向、艺术传递、形式建构等方面均有所变化或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个作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顽强、坚毅的不懈追求。峻青1923年生干山东海阳,幼时家贫,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偷读少东家的藏书,使他接触到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写于1941年的瓦解伪军反正的剧本《风雪之夜》,是峻青的第一篇作品,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些农村剧…  相似文献   

6.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奥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古罗马的社会现实、奥维德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他对女性的基本态度等方面解读《爱经》,当可还作者一个历史的公正。  相似文献   

7.
《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论著作。从崇高的内质构成、心理效应、产生土壤三方面解构其理论内涵 ,可以看出《论崇高》已溢出文艺美学范畴 ,而成为一部“人类崇高论”。  相似文献   

8.
《围城》的语言挥洒自如,摇曳生姿,亦庄亦谐,情趣无限。在这行云流水一般的语句中,作者以其匠心独运的幽默笔法,调侃社会人生,挖掘人物灵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三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生动画卷。仔细揣摩《围城》的幽默笔法,其形成的条件正如钱钟书先生自己所目惊德的话:“康德尝言,解颐趣话能撮合茫无联系之观念,使千里来相会,得成配偶”(《管锥编》卷1),也正如他在《谈艺录》中自己所言:“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围城》作为一部有别于诗词而同时又与…  相似文献   

9.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127-127
王得楷(1957-),甘肃省景泰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现任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兼任兰州大学教授,由他主持完成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等科研课题在省内外影响较大。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指导6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甘肃省“333”人才,并为水利部水保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员、《甘肃科学学报》、《甘肃地质学报》编委等。  相似文献   

10.
“校对是一门学问”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赞同和认可,校对的理论研究工作已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对于校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校对理论研究无论从出版事业的发展来看,还是对校对工作的自身来讲,都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一,从中国校对传统的发展史来看。人们探讨和规范校对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古已有之,从孔子的“精、细、详、慎”校对术,到南宋馆阁的《校式》(我国第一部官方公布的较为完整的校对条例);从清代段玉裁的“校异同”与“校是非”之说,到今人陈坦的《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及其诗文,在他生活的时代和去世后的100年间并不被重视,直到南朝梁代遇到了隔世知音——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对陶渊明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评价,不仅把他的诗收入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文选》,还为其编集、作序、作传。这些对之后的近1600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萧统对陶渊明的全面开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毛丽 《漳州师院学报》2003,17(4):34-35,55
时代早于《左传》的《国语》,不仅与《左传》有密切联系,而且首开古代史学的历史文学之风,在写语言、写人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墨家深刻研究了“名”的本质、分类和定义,这些构成了墨家逻辑学之概念论.据此,墨家开历史之先河,对数学概念进行了准确而严密的定义.着重剖析了墨家的定义方式对后世中算家,特别是刘徽界定数学概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墨经》在中国传统数学和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五大文体之一,而为外国文学所没有,是真正唯一的国粹。所以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教授在翻译我的赴美讲学的讲稿──《汉赋讲稿》时,就直译为“fu”。他在为该书稿作序时还特加解说:“在英文和西方的其他语言里,没有与赋这种文体相对应的名称,……如果中国文学的词汇能够进人西方文学词汇成为其一部分,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就不必因为用中文原名而不安”。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古代文学诸文体中,却没有任何一种文体象赋那样,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人们如此漫长的无休止的批评和斥责。我推测大概从她降生之…  相似文献   

15.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著作。它归纳了中国白话文和口语的法则,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尤其是它摒弃了“词本位”的语法体系,开革新风气之先,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的“短语”的提法及句子六大成分的划分至今仍得到语法学界的沿用,它的整个语法体系对今天的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仍有启发意义,但它也有不妥之处,我们应辩证地学习和研究这部论著。(一)从词法体系上看:首先,调法上值得一提的是,《新著》第一次确立了词的概念,为科学地建立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三百零五篇。它编辑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作品。其创作年代,大约距今二千五百年以前。自《诗经》传世以来,人们多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它,很少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其实,在《诗经》中,还记载和反映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如:有日食月食无亮光,牛郎织女隔河遥相望,启明长庚星,北斗不能用来挹酒浆的天文知识;有“缩板以载”,“揆之以影”,定其方向的工程建筑;有选良种,勤耕耘,合理密植,五谷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部奇书,又是一部“天书”,一向号称“难读”。一个好的版本无疑有助于破解这个难题。如何解读才能既不游离于《庄子》本身,阐明其思想内涵,又有助于欣赏庄文之妙处?这是今天的庄子爱好者,尤其是一些文史研究者所关心的。新近巴蜀书社出版了方勇、陆永品所著的《庄子诠评》(以下简称《诠评》),粗读之下,颇感本书在这方面用力颇深,既稳妥可靠,又新意迭出,可以说是近年来“庄学”研究的一大创获。有人说,大半部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其实,庄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止文学一个方面。《庄子》自问世起,便以其…  相似文献   

18.
文圣常,男,83岁,河南信阳人,我国著名物理海洋学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和物理海洋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解析谱型“风浪频谱”;建立了中国的海浪计算方法,创造了中国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在方向谱研究上,获得了重大成就及应用价值;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海浪专著《海浪原理与计算原理》,并名列国际“五大海浪专著”。1921年11月1日,文圣常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他的中学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曾先后在河南潢川初级中学、湖北宜昌中学高…  相似文献   

19.
“虚静”和“迷狂”是中西方古代艺术创作过程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和心理状态,因而,中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家对它们给予高度重视。如陆机《文赋》云:“罄澄心以凝思”。刘勰《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他们认为,“虚静”是艺术想象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柏拉图指出,艺术家若不达到“迷狂”状态,他就“没有能力创造”。“虚静”说产生于先秦时期,老庄以它为“道”的特征和体道方法,孔孟以它为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迷狂”说起源于古代希腊,柏拉图一开始便把它看作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并给予…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的古音理论是个集大成的体系,他提出了“本音说”、“合韵说”.他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音的历史,为古音学研究开启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被定性为综合研究词义的训诂学著作,其深湛的古韵理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朱骏声的转音和段玉裁的古合韵实质上是一样的.朱骏声的古韵分部和段玉裁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继承了段玉裁“之、支、脂”三分,“真、文”分立,“幽、候”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