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缓解大量的废弃菌糠造成的面源污染,研究菌糠的资源化开发.以黑木耳菌糠为底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黑木耳菌糠中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赤霉素质量分数为45.52 μg/g,加标回收率达98.28%;吲哚乙酸质量分数为38.42 μg/g,加标回收率为94.70%.利用黑木耳菌糠与菜园土、砂质土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匀...  相似文献   

2.
应用双波长一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在选择待测组份是佳测定波长对的同时建立其浓度计算模型,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解热止痛散中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咖啡因3组份的合量,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m=9)分别为100.00%,0.223%;99.98%,0.330%;100.30%,1.02%.讨论了选择最佳测定波长组合的方法;该法可直接测定混合体系中的三种组份或某一组份,无需进行分离,简便实用,并可获得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以0.1mol/L氢氧化钠为稀释液,用紫外光谱在235nm波长处检测废水中酚的含量.结果与以K3〔Fe(CN)6〕为氧化剂的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1.7×10-5L/(mol·cm).是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2倍).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在0.8~6.4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回收率为99.75~101.88%,相对标准偏差RSD≤0.12%(n=9),证明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令人满意.该法不需要特殊试剂,所以简便快速,同时应用微机对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法处理和回归分析及结果计算,避免了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废水”中酚含量的麻烦和引入的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油桐不同部位枝、叶、花、果中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方法 采用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桐的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结果 油桐果中粗脂肪、多糖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5.15%,19.14%,10.23%;Mg的总体质量分数最高,在果中达到4.84μg/g,Cu和Zn的含量最...  相似文献   

5.
测定转氨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将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与过氧化氢有构成的可以测定转氨酶转氨产物谷氨酸含量,从而测得转氨酶活性的生物传感器,谷丙转氨酶在4-106U;谷草转氨酶在21-129U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GPT:96.57%;GOT:100.3%,稳定性(n=10):GPT:CV=0.20-1.08%;GOT:CV=0.34-1.30%,经与临床常用方法对比,传感器法的测定结果与全自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CODCr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及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CODCr分光光度法的准确性及方法精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着重考察了分光光度法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CODCr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中发现测试结果存在对所选标准物的依赖性问题。根据实际废水复杂性特点,提出将高浓度废水作为综合标准母液,依次稀释并用传统标准法测定其质量浓度ρCODCr值,并测定其在61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绘制出特种废水专用的工作曲线的改进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光光度法重现性好,与传统标准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比较了分光光度法与传统标准法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在单次测试中,分光光度法测试成本约为传统标准法的50%,其潜在的二次污染比传统标准法低得多。因此,经改进的CODCr分光光度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和单波长分光光度法,在320nm和293nm波长处直接测定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中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含量。回收率分别为99.99%(RSD0.2%)和99.91%,此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结果准确简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茂克力,饮料,绿茶等7种样品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28%~100.6%,0.14%~1.03%,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硼氢化钾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性食物中的硒。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0.6%,变异系数不大于1%,回收率在96%-103%之间。  相似文献   

10.
反胶束中脂肪酶CSL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葵花籽油为底物,考察了未见报道的国产脂肪酶CSL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的催化性能,当底物体积分数为10%,PH=8.0,T=313K,水与表活性剂的浓度比W0=12时,脂肪酶的催化活力最高;而且,当底物体积分数为20%时,仍未发生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1.
水稻恶苗病菌发酵赤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8763”作为出发菌株,经菌种分离纯化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后发酵 9d,赤霉素的效价达到 2.190g/L,比原出发菌株提高了4.3%,获得了赤霉素的结晶。还研究了影响赤霉素发酵的多种因素,包括发酵培养基中主要原料的最佳用量,初始pH;通气量,以及添加氨基酸对产品效价的影响,对赤霉素发酵全过程的生化曲线分析表明;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量合成阶段,碳源是决定赤霉素效价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的固态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及其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菌种筛选来串珠镰孢AS.3,2960菌株;对影响赤霉素产率的固态分批补料发酵的7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从而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2℃下,按培养基初始pH值4.5,接种量20%的比例,在第3天添加13.2%的玉米淀粉,从第3通气,共培养6d;对固 发批补料发酵与传统的液态发酵产生赤霉素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固态分批补料培养技术为液态发酵的3-4.7倍;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提取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以10%的乙醇,在pH2.5下提取效果最佳;进行了多级逆流浸提试验,赤霉素含量达到0.70g/kgDMB(发酵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吸附和洗脱实验,筛选出XAD-8树脂回收赤霉素废液中的赤霉素;当吸附流速控制在2mL/min,吸附完毕后使用70%乙醇洗脱,赤霉素回收率达90%以上,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赤霉素纯度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石灰花楸种子的育苗技术问题,研究了低温(恒温+变温)沙藏处理和不同赤霉素浓度(50、100、150、200mg/L)浸泡对石灰花楸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低温区后在5℃高温区下的变温沙藏(2种温区每30天调整1次)处理的石灰花楸的发芽时间要晚于5℃恒温区的发芽时间,但发芽率显著提高且持续发芽时间延长。100mg/L和150mg/L2个处理由恒温沙藏的2%左右分别提高到了7.6%和12.3%。用赤霉素溶液浸泡12h利于打破种子休眠,可提高发芽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泡后,经过变温沙藏的种子发芽率从未经赤霉素处理的1.4%提高到15.6%~48.7%,最佳赤霉素浓度为150mg/L。  相似文献   

15.
玫瑰微球菌海藻糖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玫瑰微球菌QS412中克隆出海藻糖生成相关酶――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基水解酶的基因treZ ,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表达。treZ 编码的蛋白质有624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68 kD. 它们与已报道的其他微生物的海藻糖生成相关酶的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treZ 的同源性分别为33.0%(耐放射异常球菌);10.1%(硫矿硫化叶菌KM1);51.9%(节杆菌Q36);52.8%(根瘤菌M11);48.5% (短杆菌)。经过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还发现,所有的海藻糖生成相关酶都含有糖苷酶家族13个中几个高度保守的α-淀粉酶催化活性区,推测这些海藻糖生成相关酶都可能有着共同的进化来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赤霉素类衍生物(4)在不同的溶剂及碱存在下的C,D环偶姻重排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条件下,C,D环的重排反应为一可逆的平衡反应.反应平衡时具有赤霉素结构的化合物(4)及其C,D环异构体(5)的量比约为3:7.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药食两用植物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赤苍藤种子为材料,探讨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基质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3 cm、5 cm)、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赤霉素浸种处理及破壳处理(全破、少破、不破)下赤苍藤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特性,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赤霉素处理均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基质和破壳处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5 d、50%和30%的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1 cm、混合土基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以及全破处理的发芽率在各对比的处理中均最高。浸种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幼苗叶长和枝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处理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赤苍藤种子育苗时,可先浸种5 d或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  相似文献   

19.
正交试验优化唐古特大黄种子活性化处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低频电流和赤霉素相结合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种子萌发及活力的主要因素是电流强度和作用时间,赤霉素浓度和浸种时间是次要因素。在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种子活力上,正交试验结果得出的优化组合分别为:电流强度1.0 A,作用时间90 min,赤霉素浓度70 mg/kg,浸种处理15 h;电流强度1.0 A,作用时间90min,赤霉素浓度30 mg/kg,浸种处理21 h。低频电流和赤霉素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及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以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生物法转化液中的L-半胱氨酸,测定波长为412 nm,L-半胱氨酸在5~4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3),高、中、低浓度水平的L-半胱氨酸加标回收率为99.2%~102.5%,RSD为2.3%.该法准确、简单、快速,可以用于对微生物转化进行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