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芽胞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呼吸道及肠道侵入人体,并繁殖产生强烈的毒素,使局部形成坏死性炎性改变。当机体抵抗力低弱时,病原菌可由局部病灶侵入血液循环或经淋巴管形成败血症或进而播散至脑膜、肺及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炭疽杆菌及其毒素被某些国家选为主要的生化武器。  相似文献   

2.
生物毒素是一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源化学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毒素可达数千种。生物毒素表现出生源、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等多方面的多样性。生物毒素研究已发展成为与多种学科交叉的新学科——毒素学,其发展对于生命化学、生源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医学、药物学、环境科学均有重要意义,对药物创新研究更具积极作用。许多生物毒素可作为临床药物或导向化合物,并可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新药效模型和结构构架,更能为发现药物新作用靶位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拟柱孢藻毒素是由尖头藻等水华蓝藻产生的一种生物碱类蓝藻毒素.毒理学研究表明该毒素进入动物体内后能够对多种器官产生毒性效应,且以肝毒性较为明显.拟柱孢藻毒素的毒性虽不及微囊藻毒素,但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水溶性,能够在水体中积累到较高浓度,增大了饮用水健康风险,且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造成更为严重的中毒事件.随着尖头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拟柱孢藻毒素也引起了研究者和水体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拟柱孢藻毒素的生物合成是从甘氨酸、精氨酸和丙二酰CoA开始,由特定的多种酶依次催化完成的.这些酶的编码基因在基因组上形成簇状结构,不同种的产毒藻具有相似的毒素合成基因簇,主要差别在于基因序列的变异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对毒素合成基因及其功能的探究不但有助于建立可靠的分子检测方法,用于预测水华发生过程中的毒素风险,还可以加深对蓝藻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与进化的认识,为利用和改造这些天然代谢途径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提供参考.通过对拟柱孢藻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及其进化特征的系统性总结,以期从分子水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关拟柱孢藻毒素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指示剂,检测毒素作用后上皮细胞层的旁通路渗透情况;通过细胞毒性分析,检测上皮细胞层功能受损情况下,TcdB的跨膜渗透。结果发现: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单层上皮组织跨膜电阻降低和渗透性增加,在24h内质量浓度为1 000、100、10ng/mL的TcdB能导致上皮细胞层分别丧失100%、70%、50%电阻力,同时分别引起30%、20%、10%的葡聚糖渗透;上皮细胞层受损后,大分子毒素通过旁通路的非正常跨膜渗透也增加。共聚焦分析显示上皮细胞层的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受损。综上所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介导的体外培养人T84肠上皮细胞层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电生理学功能异常,旁通路渗透性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毒素是一种丝状真菌毒素,有A、B、C、D 4种化合物,受其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尤其是赭曲霉毒素A的危害最为突出。目前,对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法、电化学传感器法以及荧光分析法,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上述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等传统方法可在灵敏度和准确性等方面提升;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法可在成本、选择性上进一步优化;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等这些具有绿色性和创新性的检测方法,如在电极材料制备技术、核酸适配体筛选及修饰技术上再提高,其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
链格孢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三种极性不同的溶济对501菌株的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获取粗毒素,结果表明,501菌株产生的毒素是分泌培养液中的,是胞外毒素,且乙酸乙酯的萃取效果最好,回收率可达92.7%,萃取溶剂pH值对萃取结果没有影响。通过分析贮存时间、温度、pH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表明贮存时间、温度、pH对毒素稳定性影响很小,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具定量输入毒素的广义Logistic模型的性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受定量输入毒素污染的种群生长广义Logistic 模型的动力学性态. 通过研究模型解的渐近性质, 从而得到生物种群受不同程度的环境毒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结局( 灭种或持续生存) 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扩散对污染斑块上Logistic种群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通过建立两斑块的单种群扩散系统,主要研究扩散对其中受污染的斑块上种群生存的影响,中所考虑的是污染斑块上外界毒素的输入量存在极限值的情形,得到如下结论,无扩散时,若此极限值超过某一定值,则污染斑块上的种群趋于灭绝,扩散存在且两斑块上种群的扩散系数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则可使该系统的种群永久生存或灭绝。  相似文献   

10.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湿地松幼苗、幼针叶,火炬松幼针叶和紫茎泽兰叶片次之,湿地松幼根、老针叶,火炬松老针叶,水花生和小麦叶片最不敏感。根据生测材料的敏感程度及表现症状的特异性分析可知,用湿地松、火炬松幼苗和幼针叶作生测材料较好,比较针刺法、浸渍法和涂抹法等几种生测方法表明,用针刺法接种毒素效果最好,其反应速度快,用量少,症状明显。因此建议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中,以湿地松或火炬松幼苗或幼针叶作为材料,采用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某些抗营养因子及毒素对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家晃 《广西科学》2000,7(3):237-240
饲料中存在着某些抗营养因子及毒素,它们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畜禽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降低了饲料的利用效率和畜禽的生产性能,严重者影响畜的健康。用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可以钝化或消除抗营养因子及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2毒素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霉菌毒素,主要污染农作物及其制品,已经发现PC12细胞对低于12 ng/mL的T-2毒素很敏感,表现为细胞活力下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增加并伴有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Nrf2/HO-1通路上调、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和线粒体凋亡。通过研究,首次发现T-2毒素可引发神经炎症,表现为NF-κB的表达和易位增加,以及提高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L-1β的分泌。综上所述,T-2毒素刺激PC12细胞诱发细胞凋亡和炎症,而氧化应激在神经毒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蝎α—毒素的分子进化:加速突变与功能趋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顺义  李文鑫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3):271-276,T001
蝎α-毒素为一类空间结构高度相似而药理学功能趋异的蛋白质家族。cDNA序列分析表明蝎α-毒素5′非翻译区和信号肽编码区序列的保守性显著高于成熟毒素编码区,3′非翻译区在药理学组内高度保守。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密码子第1,2和3位核苷酸突变率相似。非翻译区内每个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小于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同义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s),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非同义位的核苷酸替代数(Ka)接近或大于Ks值。上述数据表明,蝎α-毒素成熟肽编码区内的突变为加速进化方式。这一结论进化树结果的支持。此外,研究还表明稳定3D结构的15个保守性残基靠近分子内部,这可能作为蝎α-毒素结构性限制因素在进化过程中维持CSαβ结构的恒定;4个热点突变区分布于分子表面的潜在功能区,表明正性Darwin选择驱动了蝎α-毒素的加速进化。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蝎α-毒素保守性3D结构与趋异的药理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降解酒精糟中几种毒素(呕吐毒素、伏马菌素、黄曲霉毒素),为酒精糟制成饲料奠定基础。利用实验得到的一株能够很好降解玉米酒糟毒素菌种酵母19-1,以酒精糟和麸皮为发酵底物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对固态发酵过程中添加的营养条件进行研究,测得发酵物毒素的含量,并通过重复最佳配方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综合3种毒素测得情况,确定酵母19-1降解玉米酒精糟毒素的最优搭配组合为硫酸铵0%、水12 m L、硫酸镁0.015%、磷酸二氢钾0.05%、葡萄糖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止血活性的Agacutin的质量标准,通过鉴别试验、人血浆和牛纤原凝结活性、HPLC、SDS—PAGE、鲎试剂和其它体内试验等方法,研究了Agacutin的酶活性,纯度,分子量,内毒素,异常毒性,过敏试验和出血毒性等质量标准指标。结果显示,HPLC法纯度平均为98%,SDS—PAGE电泳显示了异二聚体和31733±1157Da的全分子量。1单位酶的人血浆和牛纤原凝结时间为60±20s和188±20s.0.25KU的异常毒性和过敏剂量、0.2KU/0.2ml出血毒测试、低于10EU/KU内毒素的热源测试、磷脂酶A、L一氨基酸氧化酶和磷酸酶活性等显示了阴性反应。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Agacutin的质量指标:正相HPLC纯度I〉95%,SDS—PAGE为异二聚体和全分子量31±2kDa,1单位酶的人血浆和牛纤原凝结时间为60±20s和188±20s,内毒素〈10EU/KU,异常毒性和致敏剂量为0.25单位,出血毒剂量0.2单位/0.2m1.  相似文献   

16.
对蛇毒中神经毒素和肌肉毒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结构及药理学活性进行了综述。当前研究表明,蛇毒神经毒素可分为3类:突触前神经毒素、突触后神经毒素和类神经毒素;前两者主要抑制运动终板处的神经肌肉传导,造成肌肉麻痹和呼吸衰竭;而后者可以阻断平滑肌收缩和离子通道,表现出类神经毒活性。蛇毒肌肉毒素主要分为3类:响尾蛇毒素、心脏毒素和肌肉毒 PLA2;它们主要表现为破坏肌细胞膜,降解肌纤维,造成肌肉坏死。近年来,大量的蛇毒神经毒素和肌肉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得以确定,其在临床医学及研究领域中将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在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蛇毒蛇毒毒素和肌肉毒素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灵敏地测定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本实验以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滤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丙酮分段沉淀及凝胶过滤得精制α毒素,在96孔细胞板上,经卵黄反应浊度(微量)法测定精制α毒素及培养滤液卵黄反应滴度分别为1:32768和1:2048,且该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是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周连宁  刘芳  黎双飞 《科技资讯》2011,(32):121-122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水生生物繁殖和发育影响极大的一种细胞内毒素,它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的平衡,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影响鱼类胚胎的正常发育。本文就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致毒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赤潮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害赤潮及含赤潮毒素生物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食品进而对海洋生物、人、畜等构成极大的威胁和危害,甚至造成人类中毒死亡。所以,建立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减少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赤潮藻毒素的检测常规方法--生物法和化学法;新的方法有神经受体结合检测技术、细胞毒性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来检测毒素,其优点是经济、快速、高效、特异,常用竞争法免疫检测、“三明治”法检测等。  相似文献   

20.
贾军红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5):66-68,92
借助于心理空间的相关理论,指示映射现象可以阐释为: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不断构建心理空间,由于语用目的的不同和指示词的使用。说话人的位置可以转移到听话人所在的空间,于是指示中心就从说话人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参加者)身上;通过使用移情指示词this和that,说话人似乎是在现实之中或之外建立了另外一个空间,并且往往把自己喜爱的人或物放在自己所处的空间(或距离自己近的地方),把不喜欢的人或物放在另外一个空间(或在心理上距离自己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