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语言是化的一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化;语言又受化的影响,反映化。不同的化语境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习语看中英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语言反映文化。因此从英汉习语中可以分析出中英文化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上、地理环境上、农业生产方式上、思维方式上、历史渊源上、价值标准上等。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对统一体,英汉民族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体现在语言上。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化的栽体和表达形式,在反映民族历史和化背景的同时也蕴涵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从语言的角度解析“龙”在汉英民族中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出汉英民族不同的“龙”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两个民族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汉、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本分析了二在词汇和句式结构上的特点,指出汉语多意象名词,英语多抽象名词;汉语含蓄简约,英语精密冗长。正是这些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化。本比较的目的,意在引起人们对这两种语言的进一步的学习和化反思。  相似文献   

6.
论英汉俚语的语言文化共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俚语是英汉语言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化影响语言的内在作用。英汉俚语比较研究表明,尽管英汉民族思维各异,英汉语系各不相同,但英汉俚语仍具有共同的构成方式,修辞特点和化特点,这进一步揭示了异质语言化间存在一些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思维决定言语形式。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在言语形式上,主要是句子的长短和语序的调度,就必然是各不相同的。鲁迅作品诸多短句现象多可以从这一语言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汉语节律规律也是造成鲁迅作品短句现象的原因之一。实现短句化的手段主要有易位、话题化、破句、小句平列、小句分述等。  相似文献   

8.
魏娇 《科技信息》2009,(13):187-188
语言与思维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反映出思维,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语表达;或清晰或模糊的变现出来。透过语言。我们体察出隐涵其中的思维方式,理解了思维方式,我们又可以更准备的把握语言。两者统一在一起。必须共同把握。本文从思维方式入手,通过分析三种思雏方式,结合相应的语言表现来探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而语际间的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本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的跨化差异、以及词汇结构与思维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岳园园 《科技资讯》2006,(23):116-116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观点大部分局限在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上,而对其正面影响关注不多。认为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本文试图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共同性来论证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牵涉到文化所衍生的常用表现法,牵涉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观所衍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本文通过对汉英语言中重复和省略的语法结构及文化内涵的分析对比,探索并阐述了翻译中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汉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对比与文化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英汉翻译研究中语言对比与文化对比之间的依从关系,阐述了在英汉翻译研究中,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依据,文化对比研究必须建立在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英汉语言文化起源的不同,通过人们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强调了准确恰当地把握和运用英汉语言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英汉语言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谭琴 《科技信息》2008,(22):270-270
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是纷繁浩瀚。习语蕴涵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渗透着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展示着英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本文主要通过英国历史上几次主要的古代战争,探究外族入侵对英语习语的影响。透过语言,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其千姿百态的色彩与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与审美特征。植物常被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寄托感情。基于思维方式、审美心理和社会习俗差异,英汉植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迥异。分析英汉植物文化的差异现象有助于提高英汉语言学习者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有大量的量词,而英语中没有"量词"之称。但各种语言都有办法表达量,只是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不同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认知视点的差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认为汉英语的"量"结构差异均为人们的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结构化和类比思维所致。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全人类共有的。尽管英语与汉语不是亲属语言,前者属于印欧语系,后者属于汉藏语系,但是两者都是发达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我们进行英汉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章拟从结构差异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英汉倒装句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英语有效句子的两个要素即统一性、强调性出发,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由于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系统地了解而产生的一些弊病,认为要使学生有效地避免中式英语,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句子,有必要在教学中比较系统地、适当地给他们介绍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得以传承。语言既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映像。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也没有离开文化的语言。以色彩为例,不同文化对具有相似物理性质的色彩有着近似或迥异的理解方式;不同的语言系统赋予了色彩词汇相近或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两个民族分居于地球的两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系,受到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地熏陶。因此,两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对色彩词汇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红色色彩词汇的对比分析,说明红色色彩在两种文化中的文化涵义对应关系,并指出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言的文化因素,削弱文化差异的消极影响,进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的动物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包含动物意象的词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关动物的词语就逐渐在人们的语言中获得了约定俗成的文化意象.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意象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