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猪“高热病”发生、流行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论述,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指出猪“高热病”疫情反映了疫病风险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之瓶颈,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新发疫病的研究与监控力度,强化防疫意识,改善养殖环境,控制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发现大批猪只死亡,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07年4月中旬,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诊断该病为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继发细菌感染。2007年7月我市在几个县不同程度发生了该种病例,经组织开展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及时扑灭。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较多省市广为流行的猪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本病主要以高热为主,伴随高死亡率。目前该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它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育,影响到我国国内猪肉供应及国外出口,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该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饮食8个月对巴马小型猪血脂和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7),对照组小型猪正常喂养,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8个月后进行空腹采血,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实验8个月后无菌采集各动物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组成。结果 高脂高糖饮食8个月后,实验组粪便中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未见明显改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降低(P<0.05)。实验组小型猪体质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可以增加巴马小型猪粪便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示这些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参与调节了宿主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洋县某猪场生猪体温正常,但食量下降,肌肉震颤,瘫痪和粪便臭味特殊等症状,经观察访问、剖检,诊断为猪阿散酸中毒。通过改喂饲料、充足饮水、注射葡萄糖、VC、肌肝等治疗措施,使症状治愈。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秋季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季节,今年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该病虽暂未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但如果防控不好,将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养殖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同时还影响到猪肉消费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以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株为主要病原,其它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也是文化的载体,同样是猪,在现代汉语和日语当中所指却非同一动物,日本虽受汉语影响较深,但经过多年变化.也出现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宁强部分地区猪只出现高热、皮温不均、食欲不振、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症”。防治此症主要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及猪全消毒工作。已发病猪只进行口服,肌注的治疗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17.
18.
19.
20.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常会发生直肠脱出的现象。直肠脱是直肠粘膜或直肠壁全层脱出于肛门之外,直肠脱是由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盲肠先天性发育不全,直肠韧带松弛,直肠黏膜下层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和机能不全。长时间的泻痢、便秘、病后瘦弱、病理性分娩,用刺激性药灌肠后引起强努责,腹内压增高促使直肠向外突出,直肠炎、尿道炎等都是诱发直肠脱的因素。直肠脱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脱肛、直肠全层脱出和直肠及结肠全层脱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