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六朝(三国、东晋、宋、齐、梁、陈)历近四个世纪,正值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南北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南部中国因相对稳定而在各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镇江正是在六朝时期崛起,这一时期镇江经济起飞、人口剧增、文化繁盛,并从区域性的县邑一跃而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城市。  相似文献   

2.
丹阳六朝陵墓石刻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威望的杰出代表,也是镇江六朝化宝库中蜚声中外的艺术瑰宝。改善优化六朝陵墓石刻周围环境可以预防自然风化,增强物保护意识,将会有效地遏制打击对六朝陵墓石刻的破坏行为。对其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有利于镇江的历史化名城建设和进一步发挥六朝陵墓石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六朝隐逸之风盛行与"虚静"内涵发展关系密切。中国隐逸文化本质是一种"静观的人生","虚静"是隐逸思想的重要文化符号。先秦时期"虚静"成为观照事物的方式,后逐渐向审美心理转化。延至两汉,由于性命学的发展,"虚静"作为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六朝士人崇尚"虚静",归隐成风,根源在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例如生命意识的高涨,对个体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品藻人物以"虚静"为标尺、为旨趣的艺术审美的新构等,这些"合力"掀起了六朝隐逸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
六朝学的绮现是在人的觉醒和的自觉后所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符合学发展规律的正常规律,是六朝人审美意识的艺术体现。学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统一是绮丽学之所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六朝学的绮现象是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六朝人的审美意识。按照学的继承发展关系,若没有六朝学的绮丽特色,也就绝对不可能有唐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以镇江市区内的近代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大量的资料收集,获得一手的测绘数据,运用建筑形态学、建筑文化学、类型学和结构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对镇江近代历史、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背景有充分梳理和总结的前提下,从镇江近代建筑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镇江近代建筑形态的演变特征、演变路径及动因进行分析,从而全面系统地认知镇江近代建筑的形态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6.
镇江文化具有雄壮与秀丽相融合的美学特征。镇江文化的雄壮美学特征与其军事地理及军事历史紧密相关。镇江军民在历史上奋力抗敌、保家卫国的英勇行为,正是这座城市雄壮美学的典型表现。镇江山水秀丽多姿,镇江人民崇文尚学,体现了镇江独特的秀丽美学特征。镇江文化与西边之金陵文化、东边之吴文化有互动,南北文化融合,江苏总体文化的中和特征对其亦有影响,这些促进了镇江文化独特美学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11月7日,在巴黎联合国总部,以中国古琴艺术为代表的28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文献记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作为历史渊源最久远的中国弹弦乐器演奏形式,其整体艺术可概括为琴制(形制与制作)、琴弦、琴谱、琴人、琴曲、琴史、琴歌、琴论、琴社、琴派等。古琴艺术是持续三千年不断的、以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文人群落为传承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琴、棋、书、画自古以来被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集大成者,古琴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琴与琴人之间有着数千年的痴缠,琴成为琴人精神上的知己。无论闻达于诸候,还是归隐于田园,古琴都在琴人的身边,传着先哲的智慧,慰藉着琴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伯牙奉琴》是秦腔传统剧中少有的文辞古雅之作。儒家“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的主张对中国艺术发展起到根本性的导向作用。士人是琴与礼乐关联的主要纽带。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琴是乐器、礼器,也是道器。剧中关于琴论述的实在用意,是为了凸显儒家传统的“礼制”“道统”“纲常”等思想。对儒家经典的复排,其意在渲染“儒—礼乐—琴”三位一体的观念。戏曲《伯牙奉琴》展示了礼乐文化在民间生活中生长的另一个面相,以琴道寓意礼乐,进行世俗性的高台教化。  相似文献   

10.
论镇江西津渡的发展、功能和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津渡是我国著名古渡之一,有世界上最早的救捞机构。它的形成发展与镇江的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历史上它具有重要军港、客运渡口、义渡码头、水上救生和驿道咽喉等功能。六朝以来,在渡口逐渐形成了西津渡古街。西津渡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古琴"一词最早见于北周庾信的诗《幽居值春》,而到了唐代"古琴"已是常见之词,后沿至明清而不绝。"古琴"一词蕴含着诸多文化因素:有社会变迁的缘故;有文学与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古琴自身历史发展的原因;更有其它中外乐器不断交流冲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镇江西津渡古街是在千年古渡基础上形成的历史街区,完好地保存着六朝时期以来的中外历代古建筑,这些风格、造型、特征完全不同的建筑融合在一条街上,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古琴艺术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折射出当今世界依然耀人的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芒,引领烦躁不安的现代人类返朴归真,转向大自然的山水天地之间。保护和发展古琴艺术,不仅是某种艺术样式的延续,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须;不仅为了重温古老的历史,更是为传统的文化艺术融进今日世界潮流的必须。岭南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构筑出抒情达...  相似文献   

14.
人物品藻作为深具中国文化意蕴的品评行为,在由政治性的实用选择趋向人格观照的演变中,实现了魏晋六朝文论思维尚意重神的审美之维,凸显了趋向“人”本位的审美认知色彩。情性之争的投射,促使士人去发掘山水所包孕的人格追求,炼就士人追步自然人格的生命情结,人物品藻所推动的山水之思,彰显了士人独立人格建构力度,从而形成魏晋六朝文论思维的自然化和人格化。  相似文献   

15.
纵论京口文化的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当属六朝。这一时期,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土著的江南文化实现了互融互惠,推动了整个京口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这里成了江南有名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要素又进一步促成了京口文化的繁荣。当时的京口人文荟萃,群星闪烁,取得丰硕的文化成果,在经史研究、文学创作、书法雕刻等多方面均有建树,甚至在全国都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影响镇江地域文化的四部重要典籍:《文选》、《丁卯集》、《三礼图》和文宗阁《四库全书》,值得深入挖掘和宣传,作为提升镇江文化魅力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名片。这也是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攀措。  相似文献   

17.
镇江是长江的重要港口,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古运河,承载着镇江从古到今的财富与文明,也记录了镇江历史变迁,是孕育镇江文明的母亲河.运河与镇江地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对今天运河镇江段的功能变迁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充分发挥运河文化功能,在发展旅游经济,重塑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意义很大,是镇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河流域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各有侧重。先秦时期,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主要奉行的是儒道朴素的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注重保护的理念。秦汉时期,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封禅设施的建设、苑囿的建设等方面,那时还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佛教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因此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在开发的过程中都被打上了佛教文化的烙印,例如泰山石刻、石窟类旅游文化景观等;另外,在开发方面,其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明清时期,由于对黄河流域的过度开垦,黄土景观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