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已有很多美国化的亚裔人形象,但东方化的美国人形象却极为罕见。尽管性别问题、种族问题、阶级问题和文化的差异与隔膜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天国的南方》中的主人公———一位白人女孩朱迪思仍能跨越并成功地活动于两种文化之间。罗杰斯以她个性化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预示了当今社会的文化互融现象,表明只有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世界将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韩少功的《暗示》,在语言、具象以及知识危机相互纠缠的背后,流露出探询当代中国自我形象的冲动。具象对语言的超越使世界碎片化了,知识危机的反思为自我走出在他者面前的两难处境提供了一条途径。这也使得当代中国自我形象呈现为未完成与碎片化的样态,并暗示了重建的可能。这些多多少少被评论界忽视了。  相似文献   

3.
在卡夫卡的小说世界中,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谁更能为自己的存在不屈不挠地努力,所以,K.们总居于世界的中心,而那些不知自己天赋使命的人则构成世界的背景。因为卡夫卡消泯了他们作为帮手或对手的角色对立,所以这些对推动事态发展不可或缺的背景人物历来不被重视。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对卡夫卡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期还原他们存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闽南谚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人们交际交流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闽南谚语中的隐喻形式丰富多样,是谚语的语言张力与认知解读的重要因素.闽南谚语隐喻的喻体形象灵动,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目的.  相似文献   

5.
“双关”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格,人们常常喜欢用双头语来弹奏活泼、幽默、俏皮、诙浩等的弦外之音。“双关”言简意赅,生动幽默,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双关语的应用能起到一种冷嘲热讽,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等含蓄的作用,能使语言或文学作品充满韵味和增添艺术光彩。它对揭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间关系,推动剧情发展,预示人物命运和结局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广泛应用于语言交际、文学创作、新闻媒介以及宣传、装磺广告等。本文专门探讨双关语的作用及其翻译方法。一、双类语的作用由于双关语有其特点,即“用了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仍是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言点的学习,忽视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学生虽然考级通过但仍不能用英语与人有效交流。本文,笔者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对把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重要教学途径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语言。各国的语言又都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语言的俗成用法及成语、谚语、典故等。这些语言又都受到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点、民族色彩。这些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任何一种语言如不参照这些语境,便难以正确地理解其语义。如汉语里有这样一句俗语,“会说话的人想话说,不会说话的人找话说。”英语中有一句“Awisemantnlnksallhesays,afoolsaysallhethinks.”又如汉语中有“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人类摆脱浑沌的一个手段和方法,《易》之“太极”同样包含着对远古宇宙图式的一种拟测,这与神话中的浑沌开辟有着精神上的相通,都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易经》六十四卦的井然有序其实正来源于原初的浑沌——太极。正是对超越浑沌的渴望,才有了《周易》揭示的宇宙秩序。“太极”的宇宙图式体现了整体思维的模式,与“人类生于蛋”的神话母题一脉相承。《易经》、《易传》、《易纬》在传统意义上的义理与象数语言之外,还有一套神话语言,对《易经》、“太极”进行神圣的描述,从而将其神话化。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生活是一非常古老的文艺理论话题,在这话题上已建构起“再现说”、“表现说”、“能动反映说”等多种学说。通观这些学说,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与文艺的关系不是简单地反映和被反映、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它包含了文艺理论中世界、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它体现在世界与作者、作者与文本、世界与文本、文本与读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世界等多重关系中。而且这些关系彼此间并不是单向的,是具有双向的性质。生活本身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至少包括这两大方面:一为人的存在,一为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AutoCAD与高级语言之间的软件接口,讨论了在微机上实现参数化绘图的一种途径。用TurboC开发出了一个程序实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