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四个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农艺节水增效技术。一、选用抗旱适宜良种一般多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形紧凑、穗粒兼顾型、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优良品种和杂交稻新组合,以适应节水条件... 相似文献
2.
3.
六、浅湿干交替间断灌水水稻一生对水分要求和适应能力是有差别的。有两个时段抗旱力最强:一是苗期,特别是三叶期之前;二是有效分蘖终止期(即够苗期)至幼穗分化前。因为三叶期前,稻苗处于自养为主;有效分蘖终止期,要求控上促下,既有利于根系深扎,又有利于抑制无... 相似文献
4.
5.
6.
江苏省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江苏省水土资源特征,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地水稻高产节水灌溉的实践,因地制宜分区推广水稻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以及水稻旱作灌溉技术,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8.
水稻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是有效的节水方式.结合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有效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宜大力推广这一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了大伙房水库农灌供水中节水增效的方法。探讨了如何实现灌溉供水水文遥测自动化的问题及采取措施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10):82-88
我国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双重制约,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破水资源制约。目前,在我国要着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二是坚持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要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大力普及灌溉节水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对外公布的节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由0.45提高到0.5左右。前不久,农业部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重大技术措施,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150多个县组织开展了节水农业试点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土壤水库营建、集雨补灌、经济植物篱、聚水保墒、抗旱坐水种、冬小麦测墒节灌、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9大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针对性强、节水效益明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成为不同区域农田节水的主要技术模式。因此,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13.
太湖地区水稻节水灌溉与氮素淋失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效的农田氮素水体污染防治途径。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湿润灌溉)情况下渗漏水中总氮浓度、氮素渗漏量、氮素渗漏损失代价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渗漏水中3种形态的氮素(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铵态氮和有机氮占的比例较低;和常规灌溉相比,相同施氮处理(264.75kg/hm^2)采用节水灌溉时稻谷增产4.1%,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3%、氮素渗漏量下降8.9kg/hm^2,水稻节水灌溉是当前降低太湖地区水体氮素污染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普幸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4):62-65
绿洲节水系统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量再分配及社会需排水3个子系统组成.通过对这3个子系统的结构、相互作用及运行过程的剖析,指出了目前绿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绿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节水调控措施及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在全国约11×108hm2的粮食作物总面积中,稻田面积约占28%。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产区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各地试验、开发、应用与推广了许多种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文章根据这些新的水稻灌溉模式试验结果与推广经验,将我国水稻节水灌溉主要模式归纳为浅、湿、晒结合,间歇淹水,半旱栽培和蓄雨型等4类。阐述了这些模式的田间水分控制标准以及节水、增产和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潜力;提出了该4类模式的选择原则以及应用这些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讨论了推广这些模式能够持续节水与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机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闻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山区微型灌区因其建设标准低,投资不足,工程质量较差。又因地质条件等问题,渠道渗漏严重,供水保证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降低了灌溉工程效益。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着手,介绍了渠道防渗技术对山区微型灌区节水增效的效果,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纯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4):171-171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蓄水控灌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4年小区试验结果,分析了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灌排定额、灌排次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灌溉和浅水勤灌模式(对照处理),其雨后蓄水深度可适当提高.蓄水控灌处理在不减产的前提下,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排定额分别降低21.3% ~47.0%和13.1% ~ 83.9%,灌排次数分别减少2~9次和2~3次;与浅水勤灌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