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对赣中西部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安源煤系沉积相归属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为半咸水的陆缘近海湖环境,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五种亚相,即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潮坪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和水下冲积扇亚相,对各亚相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是彭州气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并通过钻井剖面沉积相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研究区的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包括潮坪亚相、台内滩亚相和潟湖亚相,开阔台地相包括开阔潮下亚相和台内滩亚相,每种亚相又可细分为多种沉积微相.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类型及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位于阿姆河盆地右岸,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阿姆河盆地的主要产气层,自上而下可划分GAP层、XVhp层(礁上层)、XVa1层、Z层、XVa2层、XVI层,本文主要对该区域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的XVhp层进行研究,探讨土库曼斯坦B区卡洛夫—牛津阶XVhp层沉积相特征。以岩心观察、薄片和古生物鉴定为研究依据,对研究区内10口井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并结合连井剖面对比、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总结出XVhp层主要发育为前缘缓斜坡相,沉积亚相包括上斜坡亚相、点礁亚相、下斜坡相。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沉积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利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岩心观察,通过点、线、面沉积相综合分析对比,确定研究区内存在三种沉积亚相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通过对比岩性、电性及沉积特征,进一步识别划分出九种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内扇三角洲各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统计受沉积微相控制的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数据,并结合各沉积微相的含油气性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河口沙坝微相储集物性最好,并聚集了69.8%的的油气,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沙坝微相、沙滩微相及碳酸盐岩滩微相储集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储层,为研究区的重要油气聚集微相。在前人确定研究区为扇三角洲沉积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内沉积相进一步划分至亚相与微相,并分析了不同亚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为扇三角洲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子洲气田中二叠世山_2~3期沉积相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地球化学、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论证,确定子洲气田山23段三角洲类型为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纠正了以往的沉积相认识误区。根据自生矿物、层理构造、岩石颜色等沉积环境标志性产物首次划分出了中二叠世山23期湖岸线位置,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子洲地区山23段发育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清涧地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同时,在沉积相重新认识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相对储层储集性能和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对子洲气田滚动扩边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吴起W45井区,根据标志层进行长6小层的精细划分,通过精确描述储层物性及特征,综合运用测井、地质等研究成果,通过构造、岩性、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综合认为长61油层亚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并编制沉积相平面图以约束沉积相建模。利用分层数据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并基于序贯指示模拟技术(SIS)建立研究区储层沉积相模型。在沉积相模型基础上进行储层的相控属性建模。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建立的模型与实际较为一致,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沉积环境下非均质性严重的储层参数模拟问题,为准确评价油田储量及中后期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背景有利于特大型深盆气藏的形成 ,其沉积相带的圈定是深盆气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并结合地震相、砂体结构及分布特征 ,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沉积相可划分为河流三角洲、海湾、湖泊和冲积扇等 4种类型 ,其中三角洲是研究区的主要骨架砂体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沉积物源、砂体发育特征及其相标志特征 ,对上三叠统须家河期须一须三亚期和香溪期香二香六亚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上三叠统各期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具有深盆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岩相古地理基础 .  相似文献   

8.
通过芯井观察和岩屑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沉积相的测井响应特征,采取先单井划分后多井沉积相对比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40073井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相、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得到了该井区油层组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和河口坝等5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长4+5油层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的岩石学、测井相与地震相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阿姆河
右岸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在顶部相变为海陆过渡层系,共识
别出了三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和潮下4 类沉积亚相以及12 类沉积微相。通过对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分布特征的
分析,揭示出研究区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两次水进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的主体沉积环境为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
缘亚相仅在早中侏罗世早期的B 区东部及A 区有小范围发育。这种湖泊-三角洲的滨岸沉积使研究区中下侏罗统不
仅发育有机质含量丰富且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层,也发育具有一定储集能力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序。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和地化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以湖泊相为主。冲积扇相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均以前缘亚相为主;湖泊相则可分为滨湖、浅湖和半深湖3个亚相。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内各种沉积相的发育规模不同。各种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分布:在南部斜坡和北部的哑叭尔、全吉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在盐湖和察尔汗地区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其他地区发育湖泊沉积。各个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表明半深湖沉积位置和沉积中心有由西向东不断迁移的趋势。在综合分析各种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指出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带大致位于涩南—金达一带以及驼西鼻隆、台东鼻隆、涩东鼻隆等北斜坡构造发育带。  相似文献   

11.
摘要: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与研究区其他层位相比,目的层长81油层属于新层系,虽经多年资料累积和研究,前人学者仍对其沉积相类型存在较大分歧,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从而判定姬塬地区罗1井区上三叠统长81油层组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包括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剖面结构进行讨论,进而预测其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渭北东庄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碳酸盐岩沉积较厚,沉积相标志丰富。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勘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岩石学,特别是碳酸盐岩沉积学等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岩心描述、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化学研究等,收集并分析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多种相标志,对渭北东庄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划分沉积相类型。认为,研究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并进一步识别出2种亚相:潮坪泻湖、开阔海。  相似文献   

13.
在较为精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对位于华南上扬子区4条剖面的沉积相组合以及沉积相序列进行分析,建立上扬子区特马豆克期高分辨率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10个沉积相,划分出3个沉积相组合,分别沉积于浅潮下带、深潮下带和页岩盆地带;识别出5次重要的海侵事件,分别发生在TS.1a早期、TS.1a晚期、TS.1c早期、TS.1c晚期和TS.1d晚期,其中TS.1c早期的海侵为特马豆克期最大海侵事件。通过与其他板块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对比,发现上扬子区海平面变化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沉积微相分析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东营凹陷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为对象,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电测曲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详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辛23断块区沙二段发育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可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亚相、滨浅湖亚相4种亚相,共识别出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等14种沉积微相。沙二段2砂组、3砂组、5砂组、6砂组主要发育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优质沉积微相,砂体发育厚度大、孔渗性好,是研究区目的层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层位,蕴含70%的剩余油量。  相似文献   

15.
方正断陷北部古近系地层地震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正断陷是伊舒地堑主要油气勘探区之一,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方正断陷北部古近系地层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频率、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对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在研究区4个层序中共识别出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楔形地震相、充填地震相、乱岗状地震相和前积地震相等多种地震反射类型。受构造和沉积影响,各种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经过测井资料标定,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划分出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浊积扇等沉积相,预测出了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6.
以岩心观察及分析资料为基础 ,结合测井、录井和油田动态资料 ,研究了渤 2 1断块馆 33 - 42 沉积单元的沉积相类型 ,亚相、微相划分及其特征 .认为该区馆 33 - 42 沉积单元均属曲流河沉积 ,进一步划分为河床亚相、河床边缘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 .其中河床亚相为本区最有利储油相带 ,河床边缘亚相为较差的储油相带 ,泛滥平原亚相不具储油条件 ,常作为隔、夹层出现 .其次 ,在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馆 33 - 42沉积单元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纵向演化规律 .  相似文献   

17.
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储层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坝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目前对滩坝砂体的沉积微相划分和特征研究尚有不足。利用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段岩芯、测井、录井和储层物性等资料,对滩坝砂体沉积微相和储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地质相、测井相特征,提出适合本研究区的滩坝微相划分方案,即将滩坝相划分为坝亚相和滩亚相两种亚相,以及坝主体、坝侧缘、滩脊和滩席四种微相。然后在典型单井相、连井相分析基础上,提出平面相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结果显示研究区滩坝砂体较为发育,水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加深。最后通过对沙四段储层物性的研究,认为滩坝砂体中坝主体和滩脊的物性较好,是发育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根据地震资料提取了十二种地震参数,然后通过对LH油田TZ地区沙三上段下部地层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确定了可能存在的沉积相类型,并用有序样品聚类的方法对过井和井旁地震测线按沉积相个数进行分割,由此而建立了该区各类沉积相的判别函数。通过这些判别函数,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其它地震测线的参数进行判别分类,最后搞清了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相展布。通过分析和计算证明,这一方法对有地震资料的盆地或地区进行沉积相的划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石柱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石柱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是四川盆地的典型代表。以野外地质剖面宏观研究和室内显微镜下薄片分析相结合,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识别出10种微相类型:绿藻颗粒灰岩、灰泥灰岩、?蜓粒泥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珊瑚灰岩、生物碎屑内碎屑泥粒灰岩、白云石化硅化泥-微晶灰岩、荷叶藻泥粒灰岩、有孔虫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结合岩性微相组合的演化序列和沉积相分析,将栖霞组和茅口组划分为碳酸盐岩缓坡和碳酸盐岩台地两种沉积相,并将碳酸盐岩缓坡相划分为内缓坡和中缓坡两种亚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划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台前斜坡3种亚相及其若干微相类型,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并讨论了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岩矿以及粒度等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主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流相、湖泊相、湖底扇相以及三角洲相.中油组主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沉积,其中,湖底扇相属研究区内首次发现.湖底扇相可划分出扇中和扇缘2个亚相,辫状水道是扇中的主要微相,天然堤微相不发育.湖泊相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亚相.三角洲相分布在中油组主砂体上部的砂泥岩段中,由于上油组地层对中油组上部砂泥岩段的侵蚀作用较强烈,仅部分井残留三角洲沉积,所以三角洲不能构成研究区的有利储层.由北向南,中油组的沉积相平面组合为:辫状河流相—斜坡滨浅湖—半深湖(下切水道)—湖底扇相—深湖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