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也展示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雄才大略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远见卓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核心的思维,是以“实事求是”为灵魂的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邓小平同志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放眼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创立了建设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于长远战略和整体战略,确立中国在世界中的战略地位,规划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在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统一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人口发展问题。他关于人口发展问题的精辟论述 ,为我们党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人口战略的主要内容有 :人口问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 ;人口问题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邓小平同志的人口战略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生育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5.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正式开创的。它如同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样,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1956年前后,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在于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二次飞跃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根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朱峰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143-1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人才战略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人才问题放在了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战略高度。认真研究探讨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对于加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