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海龟的故事     
在中国的广阔海域中生活着棱皮龟、虫蠵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绿海龟这5种海洋龟类,它们均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棱皮龟是海洋龟类中的“巨人”,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可超过800千克,即使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象龟也只能望尘莫及。蠵龟的个头比棱皮龟小,与棱皮龟截然不同的是,其背甲呈心形,末端尖窄而隆起。玳瑁的头背部具对称的大鳞片,背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有个问题请教一下,今年二月份湖北省《楚天都市报》刊登了一篇配有照片的短文“大海龟两吨重”。据我所知最大的海龟是棱皮龟,最大者也只有700多公斤。从图片上看像是棱皮龟,看龟和人的比例也不像有两吨重。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也没有这样重。请问有两吨重的海龟吗?还有一个问题请教一下,赵肯堂先生曾著文恢复斑鼋为有效种,请问斑鼋是否为中国特产?斑鼋和鼋有什么区别以及分布在什么地方?此致敬礼!读者程剑平  相似文献   

3.
<正>说到玳瑁,一些戴眼镜的人就会想到玳瑁眼镜架,尤其是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人,因为早年的眼镜架大多是玳瑁的。不过,如果问一下玳瑁具体是什么东西?能正确回答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其实,玳瑁是一种海龟类动物。我国共有5种海龟类动物,包括隶属于海龟科的绿海龟、玳瑁、龟、太平洋丽龟和隶属于棱皮龟科的棱皮龟,它们在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均被列为Ⅱ级保护动物。背甲美丽的海洋精灵与人们比较熟悉的绿海龟相比,玳瑁的体形略小一些,体长为60-170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腰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了一个脊椎T12-S1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对椎骨的外形结构和内部组成以及各种韧带均进行了详细建模描述,以便使之更接近人体脊椎的真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人体上身质量的情况下,脊椎T12-S1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一阶响应频率为7.68 Hz.椎间盘去髓核与小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切除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脊椎的整体响应频率.椎间盘去核比小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切除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要大得多.模型的动态特性是符合人体脊椎的实际情况,可以用于人体脊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世界》2013,(2):60-63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蛇那弯曲游动、细细长长的身体吧。细想起来,蛇的脖子究竟止于何处?而它的身体又是以哪里为起点的呢?蛇的躯干和尾部是可以区分出来的(见54~55页)。观察蛇的骨骼,可以发现位于脊柱尾侧的椎骨,与位于躯干部分的椎骨是不同的,位于尾侧的这一部分椎骨是没有肋骨的。在脊柱上变换成不连接肋骨的椎骨的节点处,有兼具生殖和排泄功能的泄殖肛孔,使用这一特征点,也可判别出尾部的位置。那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找出颈部和躯干的交界点来么?蛇没有脖子还是脖子特别短?一般来说,颈部指的是头和肩之间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将转头当作热身运动的一部分,其实是不对的。人类的颈椎由7个椎骨组成,保持一个向前的生理弯曲。每一个颈椎都与其相邻的上、下椎骨形成3个关节,即由椎间盘连接所形成的关节及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在仅仅15厘米长的  相似文献   

7.
绿海龟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童年时在童话书中见到的海龟.其实,海龟是海洋中龟鳖类的总称,包括2科7种,分布十分广泛,除了地球的两极外,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均有分布.我国常见的有棱皮龟、红头龟、玳瑁和绿海龟,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台湾、海南、浙江和广东沿海.我国群体数量最多的是绿海龟,因脂肪为绿色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脊柱具有负重、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成人脊柱负荷重量可达355公斤。当负荷量增至152公斤时,仍未见产生压碎及撕破的应变。脊柱的负重功能主要由椎体承担,直至体重由骶骨传至骨盆环处。由此向下,椎体又迅速变小。Gooding 认为由于人的直立,对脊柱产生的应力有别于四足动物,表现为脊柱变短、各椎体高度减低以及椎骨数目减少。由于各种原因,某些儿童未获得直立能力,脊柱没有正常的负重,其椎体不能得到正常的应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鲿科鱼类骨学研究(Ⅱ)──脊柱及附肢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嘉陵江科鱼类脊柱及附肢骨骼的比较表明,复台椎骨由前6权脊椎骨愈合而成。第四椎骨之髓棘与椎体间夹角的大小,背鳍第一辐鳍骨的形态及与上枕骨鳍末端的连接关系,匙骨近端外侧突的宽窄及尾鳍形状等具有明显的属间差异。复合椎骨第四椎体横突前部的形态,背鳍第一辐鳍骨腹嵴之侧突是否发达,胸鳍棘前后缘是否有锯齿,背鳍刺后缘是否光滑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嘉陵江Chang科鱼类脊柱及附肢骨骼的比较表明,复合椎骨由前6枚脊椎骨愈合而成,第四椎骨之髓棘与椎体间夹角的大小,背鳍第一辐鳍骨的形态及与上枕骨嵴末端的连接关系,匙骨近端外侧突的宽窄及尾鳍形状等具有明显的属间差异,复合椎骨第四椎体横突前部的形态,背鳍第一辐鳍是嵴之侧突是否发达,胸鳍棘前后缘是否有锯齿,背鳍刺后缘是否光滑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第7颈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mulatatcheliensis)第7颈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另算出两项指数.用第7颈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两两组合为6组,第7颈椎与寰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4项指标一一对应组合为4组,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均呈正相关;其中第7颈椎矢径与全宽、椎孔横径与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呈高度相关;第7颈椎与寰椎椎孔横径、全宽间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15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mulatatcheliensis)第1胸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及观察,算出两项指数,并作了相关分析和异速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寰椎全宽与第1胸椎全宽呈高度相关(r=0.898,tr=5.773>t(s)0.01=3.355,p<0.01);矢径、全宽、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为正异速生长,椎体下横径接近等速生长,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横径、椎孔矢径、椎孔横径为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1例(雄5例,雌6例)成年太行猕猴寰椎进行了四项测量,其性差无显著性差异.另算出两项指数,其中椎体指数性差不显著,椎孔指数性差极显著.对四项测量结果作了相关分析,其中矢径与椎孔横径、全宽与椎孔横径呈高度正相关,矢径与全宽呈中度正相关,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矢径与椎孔矢径、全宽与椎孔矢径呈低度正相关.并用矢径(X)与全宽,矢径(XⅠ)与椎孔横径,全宽(XⅡ)与椎孔横径,雌雄合并计算,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羊椎体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便于对目标骨填充材料的骨诱导及骨生长性能进行长时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山羊18只,体质量(21.56 ±2. 56)kg,动物麻醉后经腹膜后入路显露腰椎L1-L6,于椎体侧方制备6 mm×10 mm圆柱形骨缺损。实验共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别填充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各2个椎体,另外2个椎体不填充。于术后1、3、6个 月随机处死6只,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为64 ~ 92(75 ± 6. 95)min,术中失血量为50 ~ 110 (81.94 ±15.64)mL。共108个腰椎标本可供分析。三组骨缺损体积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骨水泥组 从3个月开始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吸收及骨长入,但实验组骨诱导生长更明显。结论 采用腹膜后入路制备羊腰椎骨缺损动物模型,实验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利于动物长期存活及进行填充材料长时程观察。同时腰椎全长制备,利于多种材料或者多种观察指标观察研究。本实验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后成骨作用好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及未填充组。  相似文献   

15.
16.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54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行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了1~2年的随访,脊柱后凸角术前的平均29.3°变为3.8°,38例脊髓神经及椎体高度恢复,4例患者内固定断裂,6例完全截瘫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恢复,但能够坐轮椅活动.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及合并截瘫的患者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传统轨迹椎弓根(traditional trajectory,TT)螺钉与皮质骨轨迹椎弓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在腰椎椎体应用下的生物力学性能.依据提取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computed tomography,CT)样本建立L1-L5全椎体功能单元骨质疏松人体有限元模型,模拟TT螺钉和CBT螺钉两种固定方式置钉后,以实际值为依据在加载一定旋转拔出力状态下测量比较两种方式钉道周围骨质的应力分布、最大应力值及分析其差异.结果 表明:相同固定方式下CBT组在相同载荷状态中椎骨的应力分布差异明显.不同的钉道带来不同骨密度,直接影响了内固定螺钉在腰椎骨内的力学性能.不同的钉植入角度也对钉的应力分布以及最大应力值产生影响.L1-L5椎体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其力学性能,表现也不相同.得出CBT螺钉技术是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内固定方案中的一种优选方式.但针对5段腰椎需要对不同的椎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椎弓根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位固定系统(RF),三维固定系统(TRIFIX)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与不同部位脊椎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患者的神经根压迫部位针对性彻底减压,按随机化原则选择RF,TRIFIX两种椎弓根螺钉对滑脱腰椎进行复位固定,并配合椎体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3个月,结果:滑脱椎复位率:RF与TRIFIX组均达100%,术后4个月除2例横突间植骨出现部分骨吸收外均达骨性愈合,其中椎体间植骨14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个月,横突间植骨18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不愈合率占11.1%,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二组均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RF,TRIFIX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能使I,II度腰椎脱完全复位,且固定牢固,有利于植骨融合,虽椎间植骨优于横突间植骨,但扩大接触面横突间植骨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猪头颈部的动脉解剖学特点,探讨在人脑动静脉畸形(AVM)研究中的意义。方法对6头家猪进行头颈部血管造影和解剖,观察解剖学特点。结果猪的颈总动脉干起自头臂干,然后发出双侧颈总动脉,后者发出咽升动脉和颈外动脉。左侧椎动脉起自左锁骨下动脉,右侧椎动脉为肋颈干的延续。椎动脉与枕动脉、颅内的脑动脉之间也存在着吻合。结论根据猪脑动脉解剖学特点,可以建立AVM模型,用于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及栓塞材料的实验研究和介入神经放射学医生培训。但是,在模拟AVM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猪AVM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