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BSCAN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数据聚类方法, 聚类速度快, 且能够有效处理噪声点和发现任意形状的空间聚类.但是数据量大时要求较大的内存支持和IO消耗, 当空间聚类的密度不均匀,聚类间距离相差很大时, 聚类质量较差.本文在DBSCAN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划分不同密度分别聚类的算法.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改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2.
聚类技术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根据数据自身的特点将集中的数据划分为簇.DBSCAN是一种经典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发现任意数量和形状的簇,但需设置Eps和MinPts参数,且聚类效果对参数敏感.提出一种改进的DBSCAN算法,该算法采用自适应的Eps参数使得DBSCAN算法能对具有不同密度的簇的数据集进行聚类.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FDBSCAN算法是对典型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一个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聚类速度,但其在聚类过程中容易丢失一部分对象,成为噪声,影响了聚类结果.文章针对FDBSCAN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从核心领域中的核心点中选择代表对象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丢失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DBSCAN算法的激光雷达车辆探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车辆行驶的实际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BSCAN快速聚类算法的激光雷达车辆探测方法.建立激光雷达与摄像机传感器坐标与车辆坐标之间的转换模型,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改进DBSCAN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去噪声和聚类处理,根据车辆在激光雷达探测中的形状特征模型进行形状匹配,实时完成车辆探测,并将探测结果投影至图像上.实车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DBSCAN算法在车辆探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至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适用于大规模的、高维的数据库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研究方向,文中以DBSCAN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网格动态聚类算法.新算法将网格的原理运用到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中,并采用了动态的参数法,能自动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必要的参数更改,有效减少DBSCAN对初始参数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聚类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算法I/O的开销.算法不仅能挖掘出各种形状的聚类,并能准确的挖掘出数据集中突出的聚类.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对空间移动对象的聚类算法大多是在自由空间下提出的,在真实应用中,空间对象的访问主要是在受限的空间网络中.针对移动对象的移动特点,提出了对CMON框架中聚类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并在改进的算法上对范围进行了限制,从而保证了只在一定范围内的对象聚合在一起.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于真实道路网络中的对象聚类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DBSCAN算法性能上的瓶颈以及内存和I/O上的消耗严重,提出了一种大数据计算框架的并行聚类方案.选用Spark计算框架对DBSCAN算法进行并行化改进,利用SNN相似度图解决DBSCAN算法对高维数据密度定义模糊的问题,并且将DBSCAN算法运行在spark计算平台上,缓解了内存的不足.实验结果证明,该解决方案相对于单机的DBSCAN算法,聚类精度没有下降,并且通过横向的添加节点增加了运行内存,在缓解内存紧张的前提下降低了算法运行时间,和基于Hadoop的DBSCAN算法相比也有较好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交关系的GML空间线对象离群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交关系的GML空间线对象离群检测算法DOL-IR,该算法首先计算GML线对象与其他空间对象的相交关系,定义基于相交关系的相异度,将其作为空间线对象之间距离的度量准则,利用DBSCAN聚类算法检测离群的基于空间相交关系的线对象.实验结果表明,算法DOL-IR能准确地检测出离群的基于空间相交关系的线对象,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毫米波雷达数据均匀性差,数据量小,噪点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BSCA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的雷达自适应聚类算法.改进算法能够根据K近邻距离和目标反射截面自适应调整聚类半径.首先给出一种聚类半径根据K近邻距离动态调整的机制:目标第K个近邻的距离与阈值相比较,以确定阈值半径取值.再提取雷达提供的目标反射截面,基于该值计算目标假象半径作为聚类半径的补充量.实现根据目标反射截面与数据稀疏程度自适应聚类的效果.将改进算法与不同参数的DBSCAN聚类算法在真实雷达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对比.相较于选取合适参数的DBSCAN算法,改进算法能够更好适应毫米波雷达点云特征,对行人目标识别准确率提高4.18%,对车辆目标识别准确率提高5.63%.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 k -means 和 DBSCAN 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针对传统聚类算法无法有效处理高维混合属性数据集的问题,对原有的数据归一化方法进行改进,在 k -means 和 DBSCAN 聚类算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增量聚类的思想和数据之间相异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密度的增量 k -means 聚类算法,有效处理具有高维混合属性的数据集,改进了数据相异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数据的密度有变化时,密度聚类算法DBSCAN不能一次发现多种密度的簇结构,通常需要调整参数,而合适参数的确定比较困难.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密度聚类算法以识别精子图像,算法采用相同的参数完成对不同密度簇的发现.首先对原始数据图像采用初步的预处理技术,调用DBSCAN算法得到精子头部簇,然后对其余图像部分进行增强,以精子头部为核心点集合,再次调用DBSCAN算法得出密度可达的簇,从而完成精子图像的识别.实验证明对精子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效率、效果均优于传统密度聚类方法,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高效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已成为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信息.目前最具典型的密度聚类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它能够在空间数据库中很好地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有效地处理噪声,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相对较大.因此,采用划分数据集和聚簇合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高效聚类算法DGCA,并通过人工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对该聚类算法进行理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效率性能和质量方面比DBSCAN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格和密度的随机样例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密度聚类算法效率并处理非空间属性约束,提出了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算法(GDRS).它使用网格区域表示点的邻域,非空间属性被分为数值和字符类型.首先通过网格方法找到能准确反映数据空间几何特征的参考点;然后随机选择没有分类的参考点,并测试其邻域的稀疏状况、与其他聚类的关系以及非空间属性的约束来决定加入、合并聚类或形成新的聚类;最后把参考点映射回数据.把此算法和DBSCAN及DBRS算法进行了理论比较,并使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对GDRS和DBSCAN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GDRS具有密度算法的优点,即可发现各种形状的聚类并能屏蔽噪声点,且执行效率明显优于密度算法.  相似文献   

14.
The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presented is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Ester et al., 1996), an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 Greedy algorithm substitutes for R(*)-tree (Bechmann et al., 1990) in DBSCAN to index the clustering space so that the clustering time cost is decreased to great extent and I/O memory load is reduced as well; second, the merging condition to approach to arbitrary-shaped clusters is designed carefully so that a single threshold can distinguish correctly all clusters in a large spatial dataset though some density-skewed clusters live in it. Finally, authors investigate a robotic navigation and test two artificial datasets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聚类已成为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信息。目前最具典型的密度聚类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它能够在空间数据库中很好地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有效地处理噪声,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相对较大。因此,采用划分数据集和聚簇合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高效聚类算法DGCA,并通过人工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对该聚类算法进行理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效率性能和质量方面比DBSCAN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DBSCAN算法是经典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在含有噪声的数据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但其效率较低.并查集常用于解决不相交集合的合并问题,将并查集的方法应用于DBSCAN算法的设计中,使得算法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屏蔽了输入参数敏感性的DBSCAN改进算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提出了一种新的DBSCAN改进算法,通过记录簇连接信息,能够有效地屏蔽输入参数敏感性,提高聚类结果的质量,同时保持了DBSCAN算法的高执行效率。测试结果表明新算法的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行人检测过程中原始DBSCAN算法不能正确地对密度不均匀的激光点云聚类,产生错误的聚类结果导致行人检测系统出现误检和漏检。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激光雷达的行人检测系统在原始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DBSCAN算法。该算法将密度不均匀的点云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密度相对均匀的分区,从而能实现对行人的快速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原始DBSCAN算法行人检测率为62.47%,使用分区DBSCAN算法的激光雷达行人检测系统行人检测率达到82.21%,相对于原始DBSCAN算法检测精度提高了19.74%;而且在时间消耗上也比原始DBSCAN算法降低了16.22%。  相似文献   

19.
Clustering, in data mining,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discovering interesting data distributions and patterns in the underlying data, and has many application fields, such as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processing, and etc. We combine sampling technique with DBSCAN algorithm to cluster large spatial databases, and two sampling-based DBSCAN (SDBSCAN)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One algorithm introduces sampling technique inside DBSCAN, and the other uses sampling procedure outside DBSCAN.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algorithms a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clustering largescale spatial databases.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数据挖掘领域中一种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并对算法进行改进。利用取样技术缩小数据库的规模,减少算法的运行时间。利用遗传算法对聚类结果进行优化,保证聚类的质量。给出了一种基于取样的DBSCAN算法及其遗传优化。最后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