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藻红蛋白调控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MTT法检测藻红蛋白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藻红蛋白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Ho-echst33258单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藻红蛋白作用MCF-7细胞的形态学变化;PI单染,流式细胞术测定藻红蛋白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凋亡率;TMRE单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CF-7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藻红蛋白对MCF-7细胞的IC50为81.60μg/L;形态学观察在作用48 h后,随给药质量浓度增加细胞生长密度逐渐变疏,细胞变小,细胞皱缩,高质量浓度组大部分细胞破碎,贴壁减少.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藻红蛋白与MCF-7细胞共培养后,随着剂量增加细胞呈明显的固缩状,细胞核出现碎片和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现象;藻红蛋白作用48 h后的细胞出现凋亡的亚二倍体峰,DNA复制下降;凋亡率分别为25.18%、55.45%、83.94%.不同质量浓度藻红蛋白对MCF-7作用48 h后,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分别为24.40±0.21、20.45±0.24和19.77±0.27.藻红蛋白通过调节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诱导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荔枝核提取物成分L2.3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样品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样品对HepG-2中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Fa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2.3对HepG-2细胞表现出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活性(P<0.05),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43.0 μg/mL;处理组细胞中出现致密浓染亮蓝色凋亡小体.较高质量浓度的L2.3处理细胞后,caspase-3、8、9的活性均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1),且Fas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上调(P<0.05).结论:荔枝核提取物L2.3对HepG-2细胞有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并介导 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改变及Fas蛋白表达的上调,以此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果紫玉盘素J(Calamistrin J,Cal-J)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DNA含量变化及计算凋亡率.荧光酶标仪检测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的活性氧(ROS),以DiOC6(3)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结果:Cal-J作用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FCM检测可见Lovo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具有时间、剂量的双重依赖性.Cal-J处理Lovo细胞12 h后,可剂量依赖性地增高胞内ROS水平,Cal-J 100 μg·mL-1作用于Lovo细胞,可时间依赖性降低△ψm.结论:Cal-J具有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提高细胞内ROS水平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酒精处理PC12细胞,观察酒精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50、100、200、400和800mmol/L浓度的酒精处理去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是单纯去血清培养细胞存活率的85.66%、74.28%、62.47%、54.14%和50.35%,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Hoechst 33342/PI染色法观察到典型凋亡现象,如核型固缩、染色质凝集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100~400mmol/L浓度酒精处理组呈现凋亡细胞典型梯状DNA.酒精能使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酒精致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升高.上述结果表明,酒精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且酒精诱导PC12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MTT法检测了新青蒿素衍生物D-21对7种肿瘤细胞株及正常肝上皮细胞的抗增殖效果,并通过观察癌细胞形态、Hoechst 33258染色、Annexin V-FITC and PI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染色一系列实验,探讨新青蒿素衍生物D-21诱导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初步机制.结果表明:新青蒿素衍生物D-21对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促进人类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CNE-1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对CNE-1有强大的细胞毒作用,IC50为0.029±0.007μmoL/L;该化合物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CNE-1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裂解活化。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发生凋亡,且与Caspase-3的裂解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苷(BA)抑制Jurkat T细胞(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B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胞内[Ca2 ]i和线粒体跨膜电势(ΔΨm)分别用F luo-4/AM和D iOC6(3)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凋亡细胞形态以Hoechst33342/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BA明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P<0.01),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BA可浓度依赖的诱导Jurkat细胞[Ca2 ]i浓度上升、线粒体膜电势ΔΨm降低,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凋亡率增加,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经BA(100 mg/L)作用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荧光。结论:BA体外显著抑制Jurkat T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胞内[Ca2 ]i及线粒体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cl-1 ASODN转染入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用WST-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Mcl-1 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l-1 ASODN对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用Hoechst33258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cl-1 ASODN作用HepG2细胞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blankcontrol)和随机寡核苷酸(RODN)对照组相比,Mcl-1 ASODN组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P<0.05),Mcl-1 ASODN组细胞出现S期明显的阻滞;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固缩,核碎裂。结论:Mcl-1 ASODN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动力失衡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异氟烷麻醉后胸部正中切口取出心脏并连接于心脏灌流装置,用II型胶原酶(质量浓度为0. 3 mg/mL)沿升主动脉逆行灌注消化分离心肌细胞,心肌细胞终止消化并复钙后进行逐级沉淀,加入M199(medium 199)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照组采用M199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LPS(10~1 000ng/mL)培养.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标记心室肌细胞肌钙蛋白来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PS刺激心肌细胞,TUNEL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细胞Bax、Bcl-2、细胞色素c(Cyt c)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 (OPA1)以及线粒体分裂蛋白1 (Fis1)和线粒体动力蛋白1(Drp1)的含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的为长杆状存活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心肌细胞24 h,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LPS组心肌细胞线粒体中促凋亡蛋白Bax及胞浆中Cyt c显著增高,而胞浆中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降低;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和OPA1含量明显减少,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显著增多.结论:质量浓度为10 ng/mL的LPS可以显著诱导体外培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动力失衡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野西瓜挥发油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野西瓜挥发油对SGC-7901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测野西瓜挥发油对肿瘤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野西瓜挥发油对SGC-7901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野西瓜挥发油可以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使肿瘤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并降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野西瓜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的[Ca2+]i而激活了Ca2+依赖性的核酸内切酶,同时通过PT孔的开放,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而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