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在氧化沟内投加填料来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考察了系统在投加填料后氧化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发现:通过在系统内投加填料,系统的抗冲击负荷、有机负荷和硝化和反硝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SMS4密码算法中,加解密算法和密钥扩展算法都是采用32轮非线性迭代结构,笔者提出了一种流水线结构实现SMS4加解密算法,但是32个轮密钥只能通过迭代产生。在FPGA实现上,此方法牺牲了一定的面积,但速度却有显著提高。最后还对两种方法作了比较,通过时间的对比可以发现流水线方法确实能获得更快的加解密速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具有相关乘性和加性噪声的非对称双稳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基于二态理论和绝热消去理论,得到了系统输出信噪比的解析表达式.发现信噪比是乘性噪声和加性噪声的强度、乘性和加性噪声强度的比值,以及乘性和加性噪声的关联强度和相关时间的非单调函数.另外,输出信噪比随系统的非对称性参数的变化而非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4.
借助一些现代分析手段对不同掺兑比下的南阳减压渣油和催化油浆的组成 和性质进行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学回归。研究发现混合原料的元素组成和分子量具有加和性,而粘度、残炭和族组成不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5.
用电子显微镜(TEM)和程序升温仪(TPR)分别对加钾(K)前后的共沉淀铜钴催化剂[m(Cu)/m(Co)=0.358g]进行了TEM和TPR表征.从TPR图上发现,催化剂加K后,催化剂的还原性受到抑制,导致加K后催化剂活性下降;另外从TEM图上得知,加钾后催化剂的粒径增大,也导致加钾后催化剂活性下降,因此催化剂中钾的加入量应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研究生石灰、PAC和PAM三种絮凝剂对皂素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生石灰的最佳投加量为51mg/mL,COD去除率为15.88%;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mg/mL,COD去除率为41.55%;PAM的最佳投加量为1mg/mL,COD去除率为37.41%。为工业处理此类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酒钢竖炉球团生产用原料紧张问题,在实验室系统研究了配加自产精矿后对酒钢竖炉球团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酒钢竖炉球团配加部分自产精矿是可行的,但自产精矿配比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PAC-MBR和MBR处理废水的对比实验研究,主要分析投加PAC控制膜污染以及膜阻力的变化情况.控制膜组件跨膜压差在2.6~26kPa区间内,测定实验数据,发现投加PAC后系统处理效果略有提高;对两系统上清液溶解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得出PAC对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以及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好,可减缓膜污染.此外,投加PAC显著延长了膜的使用周期,利用达西公式计算其膜阻力,发现PAC的投加对减少滤饼层阻力有利.  相似文献   

9.
防治复合式路面的反射裂缝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试验路实体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土工布、玻璃纤维网对旧水泥混凝土(PCC)路面沥青混凝土(AC)加铺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内力影响,发现为防治旧PCC路面的接缝/裂缝在AC加铺层内产生反射裂缝,宜在加铺层底部铺设夹层,且模量较大的玻璃纤维网效果更好.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铺设了试验路,经受了实体工程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以弯沉为指标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难以客观反映复合式路面力学响应特征。通过计算分析发现,随着刚性夹层模量的增大,路表弯沉逐渐减小,当刚性夹层的模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路表弯沉将不再发生变化,故弯沉指标将难以起到控制作用。因此,本研究根据力学响应分析结果,提出以加铺层剪应力作为设计指标,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内最大剪应力、界面最大剪应力与沥青加铺层模量、沥青加铺层厚度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预防加铺层界面剪切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乘性色噪声和加性白噪声驱动下的延迟双稳系统.应用Kampen理论、Novik-ov理论、绝热近似理论和两态理论得到功率谱表达式.发现了随着加性噪声强度的增加出现了相干共振现象,且共振发生在延迟时间与加性噪声强度之间.乘性噪声强度会降低系统的输出;色噪声的自相关时间能够加强系统的输出;且在较大的自相关时间下,较小的加性噪声强度就能使系统产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细粒砂岩在不同位移速率、不同载荷水平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的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相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次循环起几乎不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从第2次循环起,每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产生的残余位移量也几乎接近于零.另外,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还发现,随着位移速率的增大,载荷-位移曲线的斜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载荷水平的提高,第1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残余的位移量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平时,妈妈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总会 先用水将洗衣粉溶解,然后再把衣服浸泡 进去。不过,我发现妈妈在溶解加酶洗衣 粉时,总是很注意水温,她说水温过高,加 酶洗衣粉就会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镍基高温合金的脱氮与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CaO坩埚真空感应熔炼镍基高温合金过程中脱氮与脱硫行为。发现只用CaO坩埚并不脱硫 ;根据坩埚壁成分分析数据 ,讨论了CaO坩埚脱硫机理 ;加A1对脱氮有利 ,对脱硫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Ti则对脱氮有明显不利影响 ;计算了不同真空度及加A1和Ti条件下Ni- 6Cr- 5Co - 2Mo- 6W合金在 1 60 0℃时氮的溶解度 ;提高熔炼真空度是促进脱氮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聚乙烯醇均质膜进行了加热处理,发现膜的结晶度提高,用经过不同温度加热处理的PVA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溶液,发现膜的结晶度适度提高,使膜的分离系数提高,而透过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探索在高速工具钢中降低含铬量的可能性。新钢种的化学成份以P9钢的为基础。对P9加锰(至约1.5%)钢、P9減铬(至1~3%)加钼(约1%)钢及P9減铬(至1~2%)加锰(至约1.5%)钢等3种类型7种成份的钢种进行了热处理后的硬度、红热硬性、切削性能及金相观察等研究。研究结果指出,这些高速工具钢在经合适的热处理后其硬度值与P9钢经热处理后的硬度值相差无幾。P9钢中加锰或澸铬加锰后对钢的红热硬性影响不大,而減铬加钼后使钢在600℃的红热硬性增高。从金相观察中发现,加钼或加锰的P9型高速钢中含铬量降低时,加热时钢中出现莱氏体的温度升高了,这样就在热处理时有可能用较高的淬火温度。根据瑞车切削试验的初步结果发现,P9澸铬加钼的钢及P9加锰的钢,在采用了合适的热处理规程后,其切削性能超过标准的P9钢,等于或超过标准的P18钢。P9澸铬加锰的钢,其切削能力与标准P9钢相当。  相似文献   

17.
尤晓明  赵纯  邓慧萍 《河南科学》2011,29(4):403-406
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钛作为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材料,对水中土霉素进行吸附和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过程中考察了反应时间、pH以及二氧化钛投加量对二氧化钛去除土霉素的影响,并分析并判断反应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去除水中土霉素需在紫外灯光的照射下才能发生降解,比较pH和二氧化钛投加量对结果的影响之后发现,二氧化钛的投加量对去除水...  相似文献   

18.
用苎麻和玻璃纤维设计、织造了米拉诺罗纹加衬纬和变化畦编加衬纬三维结构纬编针织复合材料预制件,并测试和分析了预制件的拉伸性能.结果发现米拉诺罗纹组织的织物强度和衬纬强度都比变化畦编组织高;苎麻纱线性能的一致性差,易发生非均匀断裂,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酒钢竖炉球团生产用原料紧张问题,在实验室系统研究了配加自产精矿后对酒钢竖炉球团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酒钢竖炉球团配加部分自产精矿是可行的,但自产精矿配比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流加和降温培养工艺,实现在5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规模的瞬时基因表达。首先比较了两种表达载体在CHO-S细胞中的瞬时基因表达,发现pID-mAAFP载体介导的瞬时转染表达可以获得mAAFP的高水平表达。采用pID-mAAFP载体在1.3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瞬时基因表达,与分批培养相比,通过流加和降温培养工艺对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