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屈原为什么选择溆浦作为流放的栖身之地?屈原在溆浦生活了多长时间?一直是个谜.从他作品所透露的轨迹、思想,以及溆浦的历史和方言等等可以看出,屈原于公元前296年来到溆浦,公元前280年离开溆浦,在溆浦整整生活了16年,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真诚的头颅撞击真理大门的人。虽然他有着“与日月齐光”的人格,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时常遭到污泥浊水的冲刷。像他这样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时誉时毁的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本文试就这种现象,探求一下产生屈原悲剧的因素。下面我以两汉为重点,看看两汉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 概括地说,汉代对屈原的评价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以刘安、司马迁和王逸为代表,他们不仅肯定了屈原诗歌的艺术价值,而且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刘安在《离骚传》序中说:《离强》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徘而不乱”的特点,“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不吝笔墨给予屈原以最高的评价,他不具名地引用了刘安“与日月争光”的赞语,这不仅仅指屈原的诗歌,而且也指  相似文献   

3.
为了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抗战时期人们所需要的是如何从历史事实中寻求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和力量.现实中许多学人走出故纸堆,为国家生存和民族复兴出谋献策.钱穆以其对中国文化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历史的"温情敬意",应时而上,因时而作,写了名震天下的《国史大纲》.该书将历史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很好的阐述了民族、文化、历史三者合一的辩证关系,提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历史,因了解而热爱国家继而为维护民族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杜兰 《广东科技》2023,(2):40-43
近来,ChatGPT引发全球人工智能的新一轮技术热潮,这使元宇宙看起来略显落寞。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元宇宙的现状和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将怎样推动元宇宙的发展?ChatGPT对元宇宙又有何意义?作为机器人智能交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如何用人工智能助力元宇宙向实而生?在此,本刊特邀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分享她的观点,讲述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唐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理论方面深叹阙如,但是无数诗人以其精美的诗篇来评价屈原的人品和文品,却填捕了理论上的不足,而且他们在前人评说的基础上拓展了更深广的历史视野,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深地理解屈原人品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创作的美学价值。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于我们研究《楚辞》有着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6.
尹伟伦 《科技潮》2010,(4):34-36
什么叫生态文明?其内涵到底是什么意义?生态文明的历程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什么关系?怎么看待生态恶化、生态资源和绿色GDP?迎接绿色GDP的时代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平均主义在理论上十分浅薄、贫乏,可往往容易被认为在分配问题上拥有反对不平等,主张平等的道德力量。不少同志倾心于平均主义,甚至在改革兴起的今天仍对它抱有好感,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我国分配领域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弊端,也不能不说和这种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揭示平均主义所谓分配平等的荒谬性,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分配平等的,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从历史上追溯,平均主义确曾起过反对阶级剥削和压迫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则 《华东科技》2006,(1):46-49
《华东科技》:从您个人的高度出发,您在出任县委书记之前是如何理解科技工作与地区经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在您出任县委书记之后,您又如何来看待,认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二题     
一、从屈赋中寻求共鸣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的悲剧人物,他的光辉诗篇与精神道德。对整个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将探幽揽胜的谢灵运和悲愤交加的屈原并提,也许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在读谢诗时,却不时感觉到屈原的精灵魂魄越过漫漫的历史长空,飘落到谢灵运的乡愁旅思  相似文献   

10.
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伟大诗人,以其高尚的人格、不朽的著作,凌越千古而俯视百代。然而两千多年来,屈原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被历史所承认并接受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被历史所认可的。从汉初的贾谊开始到汉末的王逸,他们对屈原的接受不约而同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情况密切相关,经历了从对屈原人品、文品的高度赞扬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屈原被赋予了汉代各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精神。人们在屈原的身上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籍,并在儒家思想得到确立的基础上把屈原推上了忠君、爱国的精神圣殿。总之,汉代是屈原接受的第一个高峰,奠定了两千多年来屈原接受的基础,开启了后代对屈原人品、文品进行讨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时代,也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时代。然而,当"天朝"的威仪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轰然坍塌的时候,龙旗下的国民该怎样看待这"千年之变局"?帝国的贵胄臣僚们该如何面对这傲慢自大的心理与现实之间无情的落差?如今,当我们重新梳理那段历史,尤其是一些涉外大员的经历时,我们发现,主动寻求解困、积极走向世界已是当时许多人的共识。残阳如血。读读这段历史,会给人不少回味。--编者  相似文献   

12.
以“大五人格”的特征描绘来观照屈原的人格特质,屈原在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认真性上应属于高分者的典型表现,宜人性上表现并不突出甚至偏低.在强烈的政治挫败感中,其神经质倾向明显,而宜人性偏低,二者互为因果,愈演愈烈,这两点正是其人格的悲剧性的主导方面.站在人性的高度,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理解屈原的心理冲突与困顿中的异常,把屈原当作一个“人”而非“神”来看待,我们就不会因其人格的悲剧性而否认其人格的光芒和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为何选择“历史”作为《故事新编》的内容与探讨对象?《故事新编》怎样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具体的细节实现了对历史的“拓容”,并颠覆了权威的历史?鲁迅重构历史的目的和他要以小说担当起的使命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故事新编》的本质,接近一个以艺术叩击真理之门的鲁迅.本文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故事”与“新编”的关系出发,分析小说中的两类人物,为《故事新编》如何实现对历史叙事问题的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一个可能的研究角度,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求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所要表达的他对历史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联系和区别?10年来教育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审视各种不同见解,辨析其分歧所在,是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开展学生活动?要把历史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设计得恰当有力,绝非易事。我们不能只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要:  相似文献   

16.
正理性地看,要求民盟在执政短短一年内解决诸多久存的难题确实不公。昂山素季领衔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已经在台上执政满一年了。"做反对党易,做执政党难",这一年来昂山素季及民盟显然也是尝尽了"当家"的辛酸。现在,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年的得失成为必要。同时,我们也都知道"祸福相依"的道理,在看待"得"与"失"方面,我们不仅要辩证地看,更要放长远去看。与军方关系如何处理好与军方的关系是民盟执政后所必须面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是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当我们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回眸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如何评价中国文坛?如何看待文坛诸多现象?这不仅是文学史家、文学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关乎到21世纪文学走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艺术,现在很多学生教师都对音乐这门课程抱有无关紧要的态度,这是不对的。音乐是美好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以外,也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放松心态,所以音乐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但是让教师头疼的是:如何让中学生喜欢上音乐呢?  相似文献   

19.
故意或者过失杀人的案例不胜枚举,被迫强奸杀人的案例却令人匪夷所思。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是否可以牺牲他人的贞操或者生命?它异常残酷地向人类的道德人伦发出烤问:我们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如何看待正义与公平。对于类似案例,选择的理论角度不同,最后的定性也往往南辕北辙。本文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旨在浅析该类案件中的一些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20.
罗姆   《科技潮》2000,(6):83-84
历史教科书是各种人类社会的镜子。这面镜子中反映的是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看待过去,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方式美化自己的历史,从而给子孙后代树立榜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文化部专家米尔塔·鲁昂索指出:“在许多国家,甚至在实行民主体制的国家,历史教学的内容全都是政治、军事领袖人物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