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C.S.Wen统计力学的碰并理论,通过研究工业粉尘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势力及粘连性质,给出了可碰并工业粉尘粒子的空间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粮食伴生粉尘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IEC标准建立了工业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测试装置,对8种取自工业现场的粮食伴生粉尘进行了粉尘云和粉尘层MIT实验测试,并对灰分、粒径、水分对MIT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粮食储运系统后期工艺比早期危险,按照粮食精粉或淀粉实验数据进行工业实际防爆设计的安全裕度过大,并提出了可行的防爆温度组别·所得结论为粮食行业的防爆设备选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对于粉尘着火和爆炸危险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粉尘爆炸的成因及避免灾害发生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阐述了粉尘爆炸的危害和爆炸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31个城市分为5类,并建立工业产值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结果表明:调整各城市的工业产值,不能实现工业污染物减排;通过调整目标的权重,除工业粉尘保持原有排放量外,其余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所下降;各城市工业产值增长率为往年的最小值时,工业废水、SO2、烟尘及固废排放量都有所下降,而工业粉尘却增长;各类城市工业产值增长率为往年最大值时,工业SO2、烟尘、粉尘以及固废排放量都有所增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却下降.  相似文献   

5.
扩展式旋风静电除尘器空气粉尘驱进速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扩展式旋风静电除尘器的降尘机理,描述空气粉尘的荷电过程,研究荷电粉尘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建立气流粉尘的动力学方程.计算粉尘的驱进速度,并讨论介质阻力系数对驱进速度的影响.最后给出在工业除尘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粉尘污染威胁着车间、厂矿、居民区等场所员工和居民的健康。大量工业生产性粉尘可以通过工业除尘器控制,而表面相对狭小的粉尘污染则难以清除。为此设计一种手握式环保型除尘装置,能及时清除即时产生的表面粉尘,对于教学中产生的粉笔灰清除也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7.
火炸药粉尘与工业粉尘爆炸特性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系统地认识火炸药粉尘和工业粉尘爆炸特性的区别,选用TNT和RDX两种火炸药粉尘以及玉米淀粉和煤粉两种工业粉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最小点火能量测试装置和20L球粉尘爆炸装置对上述四种粉尘的点火能量、爆炸压力、爆炸指数、爆炸下限浓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均随着浓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与玉米淀粉和煤粉这两种工业粉尘相比,TNT和RDX这两种火炸药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更小,对电火花刺激更敏感,更容易点火;TNT和RDX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均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而玉米淀粉和煤粉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TNT和RDX这两种炸药粉尘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更高,爆炸破坏程度也更大;这四种粉尘的爆炸下限浓度为RDX玉米淀粉煤粉TNT,未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玻璃工业粉尘的来源、性质及危害,从燃料、操作和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论述了玻璃工业熔炉粉尘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监控并整治无组织粉尘污染对于治理雾霾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一种能够利用现有的公用无线网络有效地实现了无组织粉尘远程监控及实时信息传输的系统,以解决目前工业现场无组织粉尘污染源难以准确定位、开发远程监控系统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并为无组织粉尘排放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数值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粉尘在矿井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峰峰集团新三矿2308综采工作面为例,利用fluent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矿井的实际粉尘质量分数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设计出适合该矿使用的喷雾降尘装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气水喷雾装置除了能够除去较大粒径的粉尘外,对于呼吸性粉尘也有较好的除尘率,该成果可以在相似采煤方法下加以推广应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电场对荷电颗粒静电凝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定量地分析外电场对荷电颗粒静电凝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求解荷电颗粒凝聚的数量平衡方程,分析比较外电场存在与否时,颗粒数量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外电场促进荷电颗粒间的凝聚;对于初始对称双极荷电颗粒,外电场不改变颗粒初始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并且带任意电荷量的颗粒的数量浓度随凝聚时间单调减少;对于初始非对称双极荷电以及单极荷电颗粒,其数量浓度并非都随凝聚时间单调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一种收集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的方法,研究了EAF粉尘颗粒物的性质.采用Zn蒸汽氧化产生的ZnO模拟气溶胶颗粒进行凝并实验研究,另采用熏香烟雾在不同的搅拌速度下进行气溶胶凝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一种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气溶胶凝并模型估算反应范德华力作用的Hamaker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搅拌条件下,对于气溶胶的凝并应考虑微细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极荷电颗粒在外加交变电场中的静电凝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外加交变电场对双极荷电颗粒静电凝聚的影响,基于双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静电凝聚系数公式,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了荷电颗粒凝聚的数量平衡方程,得到了不同时刻颗粒数量浓度、颗粒带电量和颗粒粒径的关系曲线,比较了外电场存在与否时颗粒数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单弥散度带任意电荷量的颗粒,其数量浓度随凝聚时间单调减少;外加交变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极荷电颗粒间的凝聚;颗粒上所带的电荷量越大,凝聚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铁磁性胶粒及其周围电解质离子在磁场中的磁化行为和胶粒外磁场分布状况。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了在磁场作用下铁磁性胶粒周围离子的分布情况 ,给出磁场作用下胶粒间势能表达式、体系聚沉的临界磁场和聚沉速率表达式 ,并以常温常压下水溶胶在 0 .0 0 3T磁场作用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磁场作用对胶粒周围电解质离子浓度分布的影响较小 ,对铁磁性胶粒间势能和胶粒间聚沉速率的影响较大。粒子浓度为 10 16m-3的水溶胶体系发生聚沉的临界磁场强度为 0 .0 0 2 7T ,磁场作用加快了聚沉速率。  相似文献   

15.
静电除尘器中入口飞灰颗粒群的粒径分布一般符合R-R分布。该文采用分段数值模拟的方法,将控制方程在计算域内按照质量和荷电量离散,研究外电场作用下初始粒径分布符合R-R分布,同一粒径的颗粒荷电量符合Boltzmann平衡电荷分布的荷电颗粒的凝聚。结果表明:荷电颗粒群经历外电场作用下的凝聚过程后,其粒径分布仍然保持R-R分布状态,只是平均粒径加大,粒径分布更加集中;同一粒径的颗粒荷电量仍然保持Boltzmann平衡电荷分布。静电除尘器各电场间增加凝聚场以降低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静电除尘器中入口飞灰颗粒群的粒径分布一般符合R-R分布。该文采用分段数值模拟的方法,将控制方程在计算域内按照质量和荷电量离散,研究外电场作用下初始粒径分布符合R-R分布,同一粒径的颗粒荷电量符合Bo ltz-m ann平衡电荷分布的荷电颗粒的凝聚。结果表明:荷电颗粒群经历外电场作用下的凝聚过程后,其粒径分布仍然保持R-R分布状态,只是平均粒径加大,粒径分布更加集中;同一粒径的颗粒荷电量仍然保持Bo ltzm ann平衡电荷分布。静电除尘器各电场间增加凝聚场以降低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微细粉尘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环境治理,有必要对微细粉尘治理技术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线索和研究基础。综合国内外微细粉尘治理技术最新文献,回溯了常规除尘技术,整理了微细粉尘凝并去除理论及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电凝并技术、声凝并技术、蒸汽相变技术的技术特点,同时也对其他凝并技术如热凝并技术、化学凝并技术、磁凝并技术、湍流凝并技术、光凝并技术等进行了归纳分析。在全面分析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指出了微细粉尘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给微细粉尘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聚硅硫酸铝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纳米颗粒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絮凝剂聚硅硫酸铝(PASS),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PCS)对PASS、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珠江水系原水的强化混凝土处理,并利用PCS对常规混凝和强化混凝前后水中纳米级颗粒物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作用下微粒凝集过程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利用超声波去除或分离悬浮液中微小颗粒(以下简称微粒)过程和复合材料生产过程悬浮液中的微粒凝聚过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数值模拟预测了微粒达到最终平衡状态时所需要的凝聚时间和凝聚位置·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其解析解进行了比较,表明数值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并且数值模拟很好地弥补了解析解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粘性流体紊流边界层的结构分析,得到混凝反应中关键性的控制因素,速度梯度和紊流切应力.讨论了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据此设计了更加理想的反应器结构,希望在混凝过程中能够对微粒的碰撞与聚合成长起到更好的作用.从根源上解释了紊流流场中速度梯度和旋涡的产生,试图把最近发展的涡旋混凝理论与传统的混凝理论进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