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光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分子材料稳定高效的蓝光发射对于实现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全彩显示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制约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概述了聚芴类蓝光发射高分子功能材料的优缺点、应用前景及其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光谱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致发光材料酚基-吡啶硼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一种新型硼配合物蓝光电致发光材料(酚基吡啶氟化硼PPBF2, PP: 2-(2-酚基吡啶)). 配合物PPBF2在溶液和固态下均显示强的蓝色荧光(440 nm). 用PPBF2作发光层电发光器件, 依靠不同器件结构能显示不同颜色的发光.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对其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新型PPV类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在芘的4,5,9,10-位引入1-(4-溴苯基)-1,2,2-三苯基乙烯(TPE)基团,成功制备出结构高度扭曲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蓝色有机发光分子Py(4,5,9,10)TTPE。结果表明,Py(4,5,9,10)TTPE在混合的四氢呋喃和水溶液中表现出了典型的AIE特征,并具有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57.2%)。Py(4,5,9,10)TTPE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基于Py(4,5,9,10)TTPE的非掺杂OLED器件显示出蓝光发射(λEL: 476 nm)和低开启电压(Von: 3.6 V),最大外量子效率(EQE)、电流效率(CE)和亮度(L)分别为1.84%、3.48 cd/A和2849 cd/m2。这项研究将为构建基于芘的高效蓝色有机发光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已合成的C5对称的五取代心环烯衍生物的荧光强度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为光电材料的应用.本研究通过1,3,5,7,9-五硼酯代心环烯与溴化蒽分子之间的五重Suzuki偶联反应,成功实现了具有C5对称结构的1,3,5,7,9-五蒽基心环烯分子的合成.借助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五取代碗状结构进行了精确的表征,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其分子轨道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1,3,5,7,9-五蒽基心环烯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38.8%,较未经修饰的心环烯增强了近29倍,其合成有望拓展心环烯衍生物在发光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新合成的超支化PPV衍生物:HPY-PPV。使用这种PPV衍生物作发光材料,我们制备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并对其光学、电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器件显示了高效的橙红色发光。  相似文献   

7.
采用蓝色荧光有机染料DSA-Ph作为客体材料,将其掺入主体材料BUBH-3中,制备了高效率色稳定的单发光层掺杂结构的蓝色有机荧光器件.当DSA-Ph掺杂质量比为3 wt.%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4.17 cd/A,对应色坐标为(0.161,0.286),亮度为5 038 cd/m2.当电压为14 V时,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6 160 cd/m2.另外,亮度从907 cd/m2增加到14 680 cd/m2过程中,其色坐标从(0.163,0.287)到(0.159,0.281),变化量ΔCIExy仅为(0.004,0.006).  相似文献   

8.
采用掺杂2种激活剂制备了粉末电致发光材料ZnS:Cu,Au,发现激活剂Cu+,Au+的掺杂量对材料亮度有较大影响.当掺入激活剂Au+与基质ZnS的质量比为0.05%,而掺入Cu+的量比达到0.29%时,得到了在400 Hz,150 V激发下,亮度可达105 cd/m2的绿色电致发光材料.通过光谱分析发现,掺杂后并没有改变发光材料的颜色.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S:Cu,Au颗粒进行了尺寸和形貌表征.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改善反应条件合成一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苯基-2-「4’(4-甲氧基)三苯胺基」-乙烯。产品经熔点,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为该产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总产率高,制备简单的优点,并优化了反应条件。也同时被检出该化合物的循环伏安工作曲线图和用TPS制成的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刘星元1)印寿根2)李文连1)黄文强2)虞家琪3)(1)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2)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关键词有机材料,光...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在黑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老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多环芳烃菲和蒽在黑土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老化现象,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法测定老化后多环芳烃菲和蒽的可提取性,比较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中老化的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老化90 d后,菲的可提取率下降10%,蒽的可提取率下降30%,粘粒级复合体中最初阶段(0~15 d)的老化速率最高,其余粒径复合体老化速率最高阶段基本都在15~28 d.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了以N-BDAVBi为发光层的高效率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2T-NATA(40 nm)/NPB( 10 nm)/N-BDAVBi( (3+d) nm)/ADN(7 nm)/N-BDAVBi( (3+d) nm)/ADN (7 nm)/Alq3 (30 nm)/LiF(0....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烤鱼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同步荧光测定方法。样品经甲醇-氢氧化钾皂化,环己烷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浓缩,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其PAHs种类及含量。PAHs回收率81.3%~100.6%,相对标准偏差0.78%~1.13%。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同时测定多种PAHs,适合于烤鱼片中PAHs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镧的溴邻苯三酚红配离子与亚甲蓝形成沉淀的最佳条件,测定了沉淀的组成和溶度积,研究了该三元离子对体系的吸光性质,可作为沉淀、分离、高灵敏协同显色反应测定微量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热透镜检测多环芳烃蒽过程中的荧光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热透镜技术对紫外光作用下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环芳烃蒽的检测,以蒽的苯-乙醇(1:4)溶液为研究体系,选用CH3I作为荧光淬灭剂,得出了淬灭后热透镜信号与蒽的浓度值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论证了热透镜技术对蒽的浓度测定的可行性。从理论上计算了使用淬灭剂淬灭光的方法所增加的热透镜信号比例,它与体系的荧光量子产额有重要联系,研究中还得到一种测量荧光量子产额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几种芴基衍生物荧光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芴为原料合成了芴酮,芴醇,2,7-二溴基芴,2,7-二溴基芴酮,2,7-二溴基芴醇,二茂铁甲酸芴酯等芴基衍生物.测定了所合成芴基衍生物的荧光光谱,并讨论了结构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轭结构对荧光光谱的峰形影响很大;溴代略微影响光谱峰形,同时使特征峰轻微红移,强度略有下降,而不同发射波长峰的强度则发生无规律性变化,表明其他基团(如羟基)与溴代基团对化合物荧光光谱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甲壳胺及大孔树脂对香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去除作用.通过有机溶剂萃取不同香烟烟气焦油中有机物,同时以多环芳烃芘作为参比,定量分析了各种品牌香烟在保留过滤嘴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大孔树脂对烤烟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吸附率,从而测量烟气在溶剂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实验得出D-3520对五种不同品牌的烤烟烟气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46.3%~94.4%,壳聚糖(医药)为:91.9%~99.1%,为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线性方程求解为基础,多变量法与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建立了多组分多环芳烃混合物同时测定的同步荧光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15种组分的同时鉴别和定量测定。在0~1000ng/mL范围内,15种PAHs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81,标准偏差(SD)在0.02~4.12之间(n=6),方法的检出限(S/N=3)在0.42~8.57ng/mL,回收率为75.46%~108.6%。该方法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简便快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与荧光单体甲基丙烯酸[9蒽]甲基酯共聚得一种含蒽荧光共聚物(PAMB).基于四环素对PAMB膜荧光的可逆猝灭,研制了一种新的四环素荧光光纤传感器.传感器具有好的可逆性,重现性及选择性,在30s内对四环素的线性响应为2.02×10-7~2.02×10-4mol/L.由于蒽被共价键合在PAMB上,传感器显示出好的长期稳定性.该传感器已被用于四环素药片和尿中四环素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及影响器件稳定性、寿命的原因 ,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展望了下世纪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能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