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Cd(Ⅱ)离子为配位中心,均四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具有2D无限结构的Cd(Ⅱ)配位聚合物[Cd(btec)0.5(H2O)3]n(H4btec=均四苯甲酸),并得到了它的单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聚物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Cd(Ⅱ)离子为6配位,被桥联配体均四苯甲酸根以2种配位模式连接起来,使其在ac面上形成2D层状结构,而层与层之间则是通过O-H…O型氢键被进一步连成3D氢键网络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配聚物固态粉末的IR(红外),UV-Vis(紫外-可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对各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以λEx=330nm的光激发,该配聚物在375~500nm处可发射较强的蓝色光,光物理研究表明,该发射带是源于配体的LLCT(Ligand-to-Ligand chargeTransfer,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发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氨三乙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Tb(Ⅲ)的配位聚合物{[TbN(CH2CO2)3(H2O)2].H2O}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09 38(7)nm,b=1.298 43(11)nm,c=2.061 70(18)nm,V=2.166 7(3)nm3,R1=0.025 8,wR2=0.055 8.配合物的不对称单元为[TbN(CH2CO2)3(H2O)2].H2O,其中Tb(Ⅲ)离子为8配位.在晶体中,Tb(Ⅲ)离子之间通过氨三乙酸根的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连接,最终在ab面上形成2D层状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晶体粉末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IR和UV-Vi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认.发射光谱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固态粉末在室温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较强的绿光,并表现出较强的T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及水浴加热方法,合成了3种双核Ln(Ⅲ)配合物,[Sm2(p-ClC6H4COO)6(phen)2(H2O)2](1),[Eu2(p-ClC6H4COO)6(phen)2(H2O)2](2),[Tb2(p-ClC6H4COO)6(phen)2](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室温下,测定了3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荧光光谱.3种配合物在可见区均表现出较强的Ln(Ⅲ)特征发射,配体的发射大大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这表明配体与中心离子Ln(Ⅲ)离子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即配体有效的敏化了Ln(Ⅲ)的发光.而且,通过对比发现,配合物(2)和(3)中配体的敏化要优于配合物(1),这可能与Ln(Ⅲ)离子自身的能级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谢黎霞  金秋  苏惠  谢普会 《河南科学》2009,27(4):403-406
以四唑乙酸(Htza)与Ce(NO3)3·6H2O在少量三乙胺存在的CH3OH溶剂中,室温挥发的方法培养出无色配合物[Ce(tza)(3CH3OH)(H2O)]n.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Ce(III)中心采取十配位的畸变双加冠四方反棱柱构型.四唑乙酸配体存在双齿桥联和双齿螯合桥联两种配位模式,通过羧酸上氧原子与铈配位形成一维的配位聚合物.链与链通过氮原子和配位水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最终的二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乙醇溶液中制得了间甲基苯甲酸铽与 1 ,1 0邻菲罗啉配合物 [Tb(mMBA) 3Phen]·H2 O ,其中mMBA =间甲基苯甲酸根 ,Phen =1 ,1 0邻菲罗啉 .用X 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晶体由标题化合物的双核分子组成 .每个Tb3+离子与 1个1 ,1 0邻菲罗啉分子、1个双齿羧酸根和 4个桥基羧酸根配位 ,它是 8配位的 .在配合物中羧酸根与铽离子有 2种成键方式 ,螯合双齿和桥联双齿 .在室温下得到的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表明 ,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 .热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均苯四甲酸为桥联配体得到两种新型配位化合物[Cu2(BTEC)·(H2O)6]·2H2O(1)和[Cu(BTEC)1/2·(H2O)5](2)[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心铜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并通过羧酸和铜的连接构成1D的链状结构,再通过氢键O-H…O构筑成2D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心铜离子也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配合物2中包含一个10.918×10.9182的2D菱形拓扑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溶液法合成了双核铽配合物[Tb(2,3-DFBA)3(2,2′-bipy)]2(2,3-DFBA=2,3-二氟苯甲酸根,2,2′-bipy=2,2′-联吡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配合物中,2个Tb3+离子被4个2,3-二氟苯甲酸根以桥联双齿的方式连接;每个Tb3+离子的配位数为8,分别与4个桥联双齿2,3-二氟苯甲酸根的4个氧原子,1个螯合双齿的2,3-二氟苯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以及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该配合物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强烈的绿光,其荧光光谱在489、545、583和618 nm处出现4条谱线,这是由Tb3+离子的5D4→7Fj(j=6~3)跃迁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表征了1D链状配位聚合物[Mn(3,5-busalmen)(μ_(1,5)-dca)]_n·2n CH_3CN(1)和同时具有3种Mn(Ⅲ)配位单元的配合物[Mn(5-Clsalmen)(H_2O)(dca)]_(0.5)[Mn(5-Clsalmen)(H_2O)Cl]_(0.25){[Mn(5-Clsalmen)(H_2O)](dca)}_(0.25)·1.5H_2O(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由μ_(1,5)-dca桥联的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2包含2种六配位和一种五配位的Mn(Ⅲ)配位单元,而且单核Mn(Ⅲ)配位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Mn(Ⅲ)离子分别通过桥联配体dca和分子间氢键传递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变场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在2 K时表现自旋翻转行为(H_(SF)=2 T).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个氰根桥连的4f-3d一维链状配合物[Nd(DMF)4(H2O)2Cr(CN)6].H2O。它是由NdBr3.6H2O,H2salen和(Bu4N)3[Cr(CN)6](摩尔比为1∶1∶1)在甲醇-DMF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得到。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得知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数据a=13.200(3),b=12.996(3),c=19.211(4)?,β=109.93(3)°,V=3098.4(11)?3,Z=4,S=1.012,R1=0.0386,wR=0.0751。在配合物中,每个Nd离子以顺式方式连接2个Cr离子,而每个Cr离子同样以顺式方式连接2个Nd离子,得到一个新颖的类长城链状结构。配位和晶格水分子通过氢键将相邻的NdCr一维链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T2种Ln(Ⅲ)配聚物(Ln(C8 H7 O3)3]n(Ln=Er(1)和Yb(2)).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聚物是同构的,均由对甲氧基苯甲酸根为桥形成的1D链状结构.Ln(Ⅲ)离子为8配位,8个氧原子均来自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配体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采取桥双齿和桥三齿2种模式桥连Ln(Ⅲ)离子.通过红外光谱OR)、电子吸收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FP)对配聚物进行了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研究表明,2种配聚物在可见区的荧光发射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的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Co(o-pha)(phen)(H2O)3]·H2O(o-pha=o-phthalic).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在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成了具有1D双链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它的UV-VIS-NIR,IR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2.
以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bpt)为桥联配体,分别与Cu(CH3CO2)2·H2O和CuCl2·2H2O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CH2CO2)2(bpt)]·2H2O)n(1)和[CuCl(bpt)]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通过bpt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相邻亚铜离子通过Cl-桥连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再通过bpt配体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变温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铜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理论拟合值J=-0.87 cm-1,g=2.01.  相似文献   

13.
利用柔性配体对羟基苯乙酸(H_2L)、刚性配体4,4'-联吡啶(4,4'-bipy)与醋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新型柔性配位聚合物{[Zn(HL)2(4,4'-bipy)]_n·n CH_3OH}(1)。X-射线单晶衍射显示1通过两个对羟基苯乙酸羧基的连接构成双核金属Zn配位单元,锌离子呈现为八面体的空间构型。1通过4,4'-联吡啶的桥连构筑成1D的链状结构,链状结构又通过羧酸配体间氢键O3-H3…O1、O6-H6…O7和O7-H7A…O2构筑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同时,配合物1与配体对羟基苯乙酸荧光相比,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并发生了红移,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3种Ni-Ln(Ⅲ)[Ln(Ⅲ)=Tb,Eu,Nd]配合物[Tb2(C6H5COO)8][Ni(phen)3].4H2O(1); [Eu2(C6H5COO)8][Ni(phen)3].4H2O(2); [Nd2(C6H5COO)8][Ni(phen)3].4H2O(3).所合成的这3种配合物结构基本相同,均为离子型配合物.在配阴离子中,每个Ln(Ⅲ)离子与8个羧基氧配位,生成双核配离子.在配阳离子中,Ni与phen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对这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晶体结构,它们有相似的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UV-VIS-NIR),红外(IR)光谱和荧光(FP)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Mn(Ⅱ)配合物[Mn(pzdc)( H2O)2]n(1)(H2pzdc=3,5-吡唑二羧酸),[Mn(phen)(pdc)(H2O)2] · H2O(2)(H2p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以3,5-吡唑二羧酸为桥连接起来的具有1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单核结构,氢键将其连接成具有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在室温下对配合物的IR和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而且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在300~5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并且随着Mn(Ⅱ)离子配位环境不同,光伏响应带数目和强度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及常规方法合成了3个双核稀土配合物Ho2(C7H4O2Cl)6(phen)2(1),Er2(C7H4O2Cl)6(phen)2(2),Nd2(C7H4O2Cl)6(phen)2(H2O)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重点研究了它们在近红外区的发光性能.此外,对这3个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FP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舍联萘骨架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N,N,N’-三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及其4种稀土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L·2H2O[RE—La(Ⅲ),Eu(Ⅲ),Tb(Ⅲ),Y(Ⅲ)].推测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稀土离子配位数为10.在不同溶剂中,对Eu(III)和Tb(Ⅲ)配合物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的影响,荧光强度随溶剂配位能力的增强而减弱.在相同条件下,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2种Cd(Ⅱ)配合物:[Cd(opth)(H2O)]n(1)和[Cd(phen)(Cl)2]n(2)(opth=邻苯二甲酸;phen=1,10-菲啰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IR,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以邻苯二甲酸根为桥配体的具有2D结构的Cd(Ⅱ)配合物,其中金属Cd(Ⅱ)离子为7配位,形成帽型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是以Cl%离子为桥配体的具有1D结构的Cd(Ⅱ)配合物,其中金属Cd(Ⅱ)离子为6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SPS对2种配合物以及简单Cd(Ⅱ)配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300~600nm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而且配合物的结构、配体的种类和性质对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3,3,′4,4′-偶氮苯四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3,3,′4,4′-偶氮苯四甲酸(H4L)及锰的配合物[Mn2L(H2O)10].4H2O,并用元素分析、荧光光谱、XRD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H4L.2H2O通过O-H…O氢键的作用构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Mn2L(H2O)10].4H2O中心锰离子为六配位,其中溶剂分子水和配体L均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O-H…O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O-H…N形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以四唑乙酸(Htza)与Ce(No3)3·6H2o在少量三乙胺存在的CH3OH溶剂中,室温挥发的方法培养出无色配合物[Ce(tza)3(CH3OH)(H2O)]n.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2空间群.Ce(Ⅲ)中心采取十配位的畸变双加冠四方反棱柱构型.四唑乙酸配体存在双齿桥联和双齿螯合桥联两种配位模式,通过羧酸上氧原子与铈配位形成一维的配位聚合物.链与链通过氮原子和配位水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最终的二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