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按新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用新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过度糖化 ,即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增高 .对 56 8例患者进行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OGTT 2h血糖浓度 ,同时测定空腹HbA1c水平 .结果表明 :FPG正常的患者HbA1c水平 91.0 %正常 ,9.0 %增高 ;在空腹血糖异常 (IFG)组中HbA1c水平正常者占 80 .0 % ,增高者 2 0 .0 % ;按新的空腹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HbA1c水平 6 8.5%正常 ,31.5%增高 ;按旧的空腹标准诊断为糖尿病 (FPG≥7.8mmol·L- 1)的患者HbA1c水平 11.4 %正常 ,88.6 %增高 .笔者认为单纯FPG在 7.0~ 7.7mmol·L- 1的个体不应诊断为糖尿病 ,除非有证据显示存在过度糖化  相似文献   

2.
董卫军 《甘肃科技》2022,(18):114-116
探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择取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56±0.41)mmol/L和(8.44±1.18)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72±1.19)mmol/L和(8.28±1.08)mmol/L,对比无差异(T=0.804 0、0.632 6;P=0.4238、0.5288)而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18±1.31)mmol/L和(7.18±2.17)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26±0.27)mmol/L和(6.46±0.18)mmol/L,均低于对照组(T=4.350 2、2.091 3;P=0.000 0、0.039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满意度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满意度为75.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病、)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200例(糖尿病组),其中:无心血管病并发症患者102例(无并发症组)、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98例(并发症组),非糖尿病人群200例(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心血管病并发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统计与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结果:(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FBG为(8.18±2.61)mmol/L、HbAlc为(7.26±0.38)%,并发症组:FBG为(9.36±3.21)mmol/L、HbAlc为(12.11±3.14)%,心血管病并发症占49%;对照组:FBG为(5.66±0.48)mmol/L、HbAlc为(5.72±0.33)%,心血管病并发症占23%。(2)心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组为49%,对照组2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虽然空腹血糖(FBG)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无显著差异,但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3倍,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FBG、HbAlc有关,尤其是HbAlc。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3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稳定后检测胰岛功能,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改为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1),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继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次/d(方案2);接受方案1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未达标,则改行方案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Δ空腹C肽明显高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方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分组,两组患者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门诊随访,方案1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方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Δ空腹C肽为选择方案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质量指数、餐后2 h C肽可作为降糖方案选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72 h连续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根据MAGE值分为血糖平稳组(c(MAGE)<6.3 mmol/L)和血糖波动组(c(MAGE)≥6....  相似文献   

6.
4–羟基异亮氨酸具有血糖水平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特性,是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新药.将异亮氨酸羟化酶(isoleucinedioxygenase,IDO)编码基因ido于大肠杆菌(Escherichcoli)中表达,获得工程菌株E. colipET-ido.以该菌株为研究对象,建立和优化了其合成4–羟基异亮氨酸的静息细胞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静息细胞27 g/L,L–异亮氨酸250 mmol/L,α–酮戊二酸250 mmol/L,FeSO48 mmol/L,VC6 mmol/L,反应温度35℃,pH9.0)反应12 h,4–羟基异亮氨酸产量和转化率分别达到249.6 mmol/L和99.8%,较优化前均提高了34.5%和7.5%.这是目前已报道的生物法合成4–羟基异亮氨酸的最高产量,为推动该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 ,自我管理教育干预组 (50例 )和非干预组 (50例 )。两组指定相同的读物 (教材 ) ,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与干预组患者建立固定关系 ,以多种方式给予具体的自我管理教育 ,非干预组则以自学为主。每例患者在教育前及教育后测试糖尿病相关知识 ,随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 ,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控制不良占10% ,低于非干预组 (24% ) ,餐后2h血糖控制不良占6% ,低于非干预组 (10% )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良占2 % ,低于非干预组 (8% )。结论 :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主动配合治疗 ,对控制血糖 ,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追踪随访和健康教育,评价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与管理的效果。将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周边社区382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话随访和上门服务的方式,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对所有健康档案中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及陪护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和定期检测血糖血压。按糖尿病饮食要求合理安排饮食和进行持续时间30 min的运动中,均为经常做到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77.0%和49.5%,完成适合自身情况的血糖血压监测频率中,偶尔做到的患者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44.5%,382人均能按医生要求规律服药或注射胰岛素;382位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8.6±3.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12.3±2.8 mmol/L,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9.2%,餐后2h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所占比例为43.7%;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在正常水平者所占比例为34.6%。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追踪随访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还有待继续完善社区功能,更好发挥社区在管理和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桑白皮水-醇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桑白皮水 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以 2g d桑白皮醇提取液予以灌胃 ,观察 30d ,测定各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糖由 ( 2 0 4± 0 6 )mmol/L下降至 ( 12 0±0 7)mmol/L ,有显著性意义 (t=2 35 ,P <0 0 5 ) ,但实验组血脂给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t=0 83,P >0 0 5 ) ;结论 桑白皮水 醇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 ,但对血脂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相关性角度来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0名伴有糖尿病的中老年牙周病患者,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成3组,对牙齿缺失数和牙周治疗需要量指数(CPITN)进行检测.用A,B,C组将150名患者分开治疗,A组进行糖尿病与牙周炎联合治疗,B组只进行牙周病的治疗,C组只进行糖尿病的专项治疗,4周之后对3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评定.结果血糖<7.0 mmol/L组的CPITN明显低于血糖7.0~11.0 mmol/L和>11.0 mmol/L组(分别P<0.05和P<0.01),血糖>11.0 mmol/L组的缺失牙数则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A组的牙周病疗效高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糖尿病与牙周病治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l糖尿病患者妇科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对28例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有糖尿病史,4例入院后检查发现。术前治疗:8例仅控制饮食;20例加用胰岛素。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h血糖11.2mmol/L以下即进行手术。术后23例血糖正常,4例出现一过性尿酮症,1例因禁食时间长出现酮症酸中毒和低血钾并经胰岛素调节后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并于手术前后积极治疗,术后禁食应同时防止低血钾。  相似文献   

13.
研究辛伐他汀联合短期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探讨对动脉硬化的预防作用。62例初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研究,其中A组31例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1周,B组31例采用短期胰岛素泵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vWF、MMP-9的变化。 A 组空腹血糖降至6.3±1.07mmol/L,B 组6.5±1.63mmol/L;餐后2h 血糖 A 组降至9.1±2.42mmol/L,B组8.9±2.6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vWF在A、B组分别为10.2±1.35 ng/mL,7.6±0.5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9在A、B组分别为4.23±1.78 ng/mL,2.85±1.5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联合辛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降低MMP-9及vWF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比较血糖指标、身体质量指数、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依从性。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开展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改善身体质量指数,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刘云萍 《甘肃科技》2010,26(7):149-150
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其它疾病在危重状态时血糖控制范围问题。对兰州铝厂职工医院28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在并发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肺心病等状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血糖控制在较正常水平稍高(6.7~8.8mmol/L),有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探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洒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患者104例,将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采用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评价2种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与诊断效能,并观察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104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 78例为糖尿病;生化检验阳性检出率72.12%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45.19%(P0.05);生化检验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87.50%(21/24)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81.03%、32.61%(P0.05);生化检验灵敏度96.15%(75/78)、准确度92.31%(96/104)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60.26%、准确度59.62%(P0.05);糖尿病组FBG、PBG、HbA1c、2h糖耐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阳性检出率高,且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的效果。将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且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24~28周)60例作为糖尿病组,以同期体检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资料,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使用ROC曲线分析空腹血糖检测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筛查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使用价值。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服糖后1 h血糖、2 h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18,其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62.5、60.0;空腹血糖检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其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83.7、83.3;联合检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其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86.2、85.0。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方便、简单,可作为临床检测的有效方法,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 诱导巴马小型猪糖尿病模型。方法10 头小型猪随机分3 组,设为对照组( 2 头) 、实验1 组( 2 头) 和实验2 组( 6 头) ,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0 mg /kg 的STZ 和150 mg /kg 的STZ。在应用STZ 后24h 内,每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此后每天一次,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胰腺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20 mg /kg 的STZ 可引起一过性糖尿病,血糖在17 d 后逐渐恢复。150 mg /kg 的STZ,引发3 /6 头小型猪严重的糖尿病,血糖维持在16. 1 ~ 35. 0 mmol /L 之间,不能自发恢复; 2 /3 头小型猪呈一过性高血糖,类似应用120 mg /kg 的STZ 组动物的变化; 此外,还有1 /6 头动物未发生明显的高血糖。结论巴马小型猪一次性静注120 mg /kg 的STZ可引起一过性糖尿病, 150 mg /kg 的STZ 可引起严重的糖尿病,动物对STZ 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ype 2 diabetes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 brachail,ABI)、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分析影响踝肱指数、脂联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及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以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分为两组;测血压、踝肱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踝肱指数值低于2型糖尿病组踝肱指数值,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预测意义,脂联素具有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效果。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医院行产前保健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检查,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血糖水平正常的健康孕妇96例为研究组。评价临床指标,并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检测成功率进行比较。①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1h糖耐量试验、2h糖耐量试验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空腹血糖与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检测成功率均低于糖化血红蛋白一次检测成功率(P0.05),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检测成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