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散体系形成过程中,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的关系是决定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分布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均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均一这一重要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确定均分散体系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相关性的方法,并研究了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的关系。研究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无关,符合表面反应控制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2.
均分散体系形成原理与制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用微乳液法制备均分散碳酸锶粒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乳液是均匀分散的乳状液,利用这种性质便于制备均分散体系。本研究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通过各种锶盐,经过各种条件试验,得到纺锤形的碳酸锶均分散粒子。为制备的均分散粒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微波连续合成无皂均分散高分子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制备均分散高分子微球的一种简捷快速,低能耗且无环境污染的聚合方法-无皂微波连续合成法,使工业化生产的均分散高分子微球成为可能。本实验中分别制备了聚苯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均分散高分子微球,用动态光散射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粒子进行了表征,对影响高分子微球体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还对成核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单体浓度对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苯乙烯(ST)为单体,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ETOH)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单体ST在体系中的浓度对微球尺寸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S微球的粒径和分散系数均随着ST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本研究体系,通过筛选合适的单体浓度(24wt%),获得了粒径为5.2μm、分散系数为0.045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粒径8.21μm,分散系数约为0.04,交联度约为12.6%的单分散聚合微球,考察了交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加入时间及抗坏血酸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聚合物PS微球粒径和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St质量分数为28.8%~33.5%,引发剂用量m(AIBN)∶m(St)=0.03~0.06,稳定剂用量m(PVP)∶m(St)=0.5~0.8,采用交联剂DVB后滴入法,交联剂用量m(DVB)∶m(St)=0.02~0.08,在反应进行到6h后开始滴加DVB,2h滴加完,可合成出单分散性好、分散系数低、大粒径高交联的PS微球.  相似文献   

8.
9.
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制备了均分散BIiOCl微粒,本文介绍了制备的过程呼条件,对微波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散法工艺制备了高级度超细二氧化硅水性分散系,对分散系中粒子的表面Zeta电位以及分散系的流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母液法和高pH值的分散介质可以得到高度分散、高度稳定的胶态分散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St9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研究了水醇比例、无机盐种类含量等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溶液中去离子水量的增加,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逐渐变小.此外,无机盐的添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氧化硅微球的长大.究其原因,是因为电解质的加入会破坏微球表面双电层的稳定性,进而促使其发生团聚形成粒径更大的颗粒.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二氧化硅颗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鹏 《自然科学进展》2000,10(3):201-207
综述了单分散体系的形成条件和机理,以及在粒度测试、色谱、催化、光物理和智能材料等不同应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牺牲微米级PS模板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微米级单分散中空SiO_2微球,着重研究反应温度(50,70℃)、TEOS用量(2,3,4 g)、氨水用量(1,2,3 mL)与MTC用量(0.2,0.4 g)等参数对中空微球的影响,获得微米级(1~5μm)、结构(孔径、壁厚等)可控的单分散中空SiO_2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失重分析(TGA)、氮吸附(BET)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微球性能。  相似文献   

14.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分散聚烯微球,并研究了分散稳定剂,引发剂,溶剂和单体含量物微粒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得了均分散的氧化亚镍前驱体粒子.系统考察了镍离子浓度、尿素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起始pH值及分散剂等因素对前驱体粒子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前驱体粒子是一种化学组成为Ni2(CO3)(OH)2的晶态物质,粒子呈球形,且粒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及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微球粒径均匀,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18.
反向微乳法制备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Span80和Tween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反向微乳液,研究了不同配比的Span80-Tween60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微乳液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利用Span80-Tween60/环己烷/水(HCl)反胶束微乳体系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15~40nm的二氧化硅粒子,探讨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H)对SiO2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80和Tween60质量比为2∶5时,微乳体系有较大的溶水能力;SiO2纳米粒子粒径随着R和H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Na2O·nSiO2与CO2为原料,加入丙三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制备出了和气相法接近的高分散超细二氧化硅粉末。用三甲基一氯硅烷(CTMS),二甲基二氯硅烷(DCDMS)改性沉淀二氧化硅,并对改性后样品的密度、吸油值、硅羟基含量进行了测定,用TEM、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以及BET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硅粒径对酸性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对酸性硅溶胶稳定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加,酸性硅溶胶的稳定性及粘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对制备高浓度、低粘度的酸性硅溶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