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新泰盘车沟地区崮山组和长山组风暴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新泰盆车沟地区崮山组和长山组的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及沉积层序的研究。识别出崮山组至少有13套由竹叶石灰岩、颗粒石灰岩、含颗粒石灰岩及泥晶石灰岩所组成的沉积层序及大型丘状交错层理,同样也发现了长山组中的数套不同类型的竹叶石灰岩层序,崮山组的竹叶石灰岩为远源深水风暴流的产物;而长山组的竹叶石灰岩及有关台石则为近源风暴流沉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本区晚寒武世远源和近源风暴沉积层序,进而总结归纳出风暴沉积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风暴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骊山组属浅海陆棚环境沉积,在正常波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存在两期风暴沉积,属事件性沉积,具有风暴沉积特有的垂向层序,反映了一定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蓟县地区长城系团山子组中发育有碳酸盐风暴沉积,并将该组风暴岩划分为3种主要的剖面结构类型,其中包括风暴作用叠加在波浪作用之上的类型。该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正常浪基面附近的缓斜坡带上部。  相似文献   

4.
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风暴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骊山组属浅海陆棚环境沉积,在正常波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存在两期风暴沉积,属事件性沉积。具有风暴沉积特有的垂向层序,反映了一定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岩石学的角度研究了嵩山和淮南地区崮山组和长山组之间的接触关系。野外宏观岩性学及室内微观岩石学研究均表明,两组间可能存在有沉积间断,因此文章认为嵩山和淮南地区崮山组和长山组之间的关系可能为(局部)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8.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中、下寒武统与泥质共生的硅质层是成岩期呈分散状的硅质沉积物溶解、聚集、交代成因的。在硅质形成过程中,粘土矿物对SiO2胶体质点起着吸附和提供部分氧化硅的作用。张夏组顶部硅质层是经过白云岩化作用之后交代成因的。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祁家沟剖面为北方地槽区中上石炭统的标准剖面。中石炭统祁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底部为一套风暴流沉积,主要标志有类似Bouma序列的沉积层序、壶模(pot cast)、“口袋状构造”、风暴介壳层、“亚里士多菲库”构造(Aristophycus)、成岩晕圈、丘状层理、液化泄水构造、冲刷-充填构造、冲刷面叠瓦状滞留砾石、定向排列的滞留生物以及撕裂状内碎屑。岩层不稳定,横向变化大。生物均为原地埋藏或经短距离搬运改造的正常浅海生物。  相似文献   

10.
浙西及长江三角洲南翼潮坪剖面均显示,微型层序和小型层序是潮坪沉积的基本组成单元。潮坪观测证明,砂质单层是风暴沉积,而泥质单层是正常天气的沉积单元。砂、泥质单层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层序(风暴序列).风暴沉积在潮坪层序中占重要地位,大小潮沉积旋回的概念不适合于长江三角洲一类的非潮道潮坪。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尖扎哈玉沟三叠系中首次发现半深海浊积扇与浅海风暴流沉积,并概述了其本特征,形成机理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沉积进行了研究.根据风暴岩的垂向序列类型、沉积构造特点和原地沉积物特征等总结出9种风暴岩序列和原地风暴岩、A型近源风暴岩、B型近源风暴岩和远源风暴岩等4种沉积模式,并总结了风暴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凹陷风暴沉积岩石类型丰富,包括各类碎屑岩、生物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粒度分布具有"高斜多跳一悬式"、多段式和"高斜一段式"等多种样式.沉积构造发育渠模、冲刷面、截切等底层面侵蚀构造和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丘状层理、洼状层理、平行层理等构造,还发育有波痕和各种同生变形构造、生物逃逸构造等.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出研究区兼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水动力机制.在剖面上,风暴沉积与非风暴沉积交互出现,发育程度与层位、古地形、古水深、构造位置及碎屑供给特征等条件有关;在平面上,风暴岩被非风暴岩所包围,向陆、向浅水方向一般为(扇)三角洲、滩坝沉积体,向盆地方向变为浊积岩或半深湖、深湖泥页岩.  相似文献   

13.
长江峡东地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研究及各门类化石带或组合序列的建立日臻完善;但关于风暴事件的研究和记述则十分匮乏。通过对1:50000巫山县幅、官渡河幅和长梁子幅区资料的仔细研究,发现在重庆巫山横石溪、湖北建始细沙坝、三道岩等地志留系砂冒组不同层位上发现和识别出不同类型风暴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沉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沉积进行了研究。根据风暴岩的垂向序列类型、沉积构造特点和原地沉积物特征等总结出9种风暴岩序列和原地风暴岩、A型近源风暴岩、B型近源风暴岩和远源风暴岩等4种沉积模式,并总结了风暴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凹陷风暴沉积岩石类型丰富,包括各类碎屑岩、生物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粒度分布具有“高斜多跳-悬式”、多段式和“高斜-段式”等多种样式,沉积构造发育渠模、冲刷面、截切等底层面侵蚀构造和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丘状层理、洼状层理、平行层理等构造,还发育有波痕和各种同生变形构造、生物逃逸构造等。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出研究区兼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水动力机制。在剖面上,风暴沉积与非风暴沉积交互出现,发育程度与层位、古地形、古水深、构造位置及碎屑供给特征等条件有关;在平面上,风暴岩被非风暴岩所包围,向陆、向浅水方向一般为(扇)三角洲、滩坝沉积体,向盆地方向变为浊积岩或半深湖、深湖泥页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等.岩性与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具有牵引流与密度流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观察,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底面侵蚀构造、丘状交错层理、特征异地煤、滞积层、生物逃逸迹等,是风暴流作用于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沉积,是沉积物经再搬运和再沉积的产物。其理想的垂向序列由A-G7段构成,向湖盆中心方向,强能量风暴流形成的滞积层和块状砂岩减少,低-弱能量的丘状交错层理和波状纹层段明显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独具特色的开阔浅水湖泊风暴沉积,垂向上表现为多期叠置,平面上表现为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物的全面改造,总体上呈现出“满盆砂”,成为一种新型储集层,可形成大规模分布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扎伊尔山;排2井区沙湾组二段下部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滩坝沉积;沙湾组的平面沉积相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沉积演化从早到晚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等多种沉积类型均有发育的复合体;并受印支运动的控制发生变迁;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皆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湖泊三角洲和海相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潮坪较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须一段到须六段总体上为一连续沉积过程;并建立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种连续的沉积相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研究等方法 ,研究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风暴沉积具有①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岩性特征 ;②重力流特征的变形构造 ;③反映风暴浪作用的层理及层面构造 ;④与风浪作用相关的生物成因构造及典型的“似鲍马序列”。本区风暴岩沉积物源来自于湖盆的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划分出两种风暴岩类型 ,即滩前较深水风暴岩和滩后浅水风暴岩。建立了该区的风暴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沉积学理论,阐述了辽西喀左杨树沟和卧虎沟地区北票组由河流体系、湖泊体系构成;进而分析了河道相、河岸相、泛滥盆地相和滨浅湖相、湖泊三角洲相(包括分流河道、沼泽及泥炭沼泽、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前三角洲等成因类型)、深湖相及浊积相的主要特征;重塑了该区北票组沉积环境演化史及聚煤环境;最后,指出卧虎沟地区北票组是今后找煤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