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余光中在散文中充分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本文将其主要的修辞手段概括为:豪铺、活喻、奇拟、巧借、汇连、妙典、趣摹、状声。其修辞手段的充分运用,使其散文生动有趣,表现了中国文字的张力、弹性,这是余光中注重文字技巧,对平常事物富有独特的感受和善于表现这份感受的结果。本文对余光中散文修辞特色的形成原因也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梁锡华是海外华文散文名家,但历来论者多以幽默论其散文风格而遮了其他某些方面。本文从梁氏一些代表作的解读出发,力图重新全面认识梁锡华散文的为文风格和价值追求,认为:求诚、崇正才是梁氏散文最基本的风范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梁锡华是海外华文散文名家,但历来论者多以幽默论其散文风格而遮了其他某些方面。本文从梁氏一些代表作的解读出发,力图重新全面认识梁锡华散文的为文风格和价值追求,认为:求诚、崇正才是梁氏散文最基本的风范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通往“大气散文”的桥梁──试评贾平凹散文的地域性特色赖闽辉,陈玉龙在小说家的盛名之下,贾平凹的散文仍能与之同辕共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在新时期文坛确属罕见。贾平凹是位自我意识很强的作家,这不仅使其散文极富特色,而且决定了其散文风格转变的必然性。贾...  相似文献   

5.
联想的广阔、瑰丽、壮美,使秦牧的散文有了自己的特色。联想,成了秦牧散文的心想翅膀,是他散文中经常的普遍被运用的手法,因而使他的散文构思也十分出色,他的联想与他散文的知识性一结合,便满篇生辉,珠光闪闪,呈现出智慧与诱人的魅力。其散文中的知识性,常常是赖着丰富的联想才有其生命力。因此,在研究秦牧的散文时,是不可不涉及其联想的特色的。知识的广博,瑰美的联想,使他的散文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可读性。知识与联想,在他的散文里是相依而存的。有了知识作他联想的基础,联想再广阔,也会落在实处,会  相似文献   

6.
肖剑南《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具有细腻、平实、新颖等鲜明特色,推进和深化了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对于构建一套切合散文文本的本体性理论批评话语,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彭匈散文的幽默特色表现为一种学者高层次品味的“雅”和天性温厚所体现出来的浑然本色。这种“雅”“趣”兼具的美,受惠于梁实秋幽默散文学者加绅士的雅隽风格和丰子恺幽默散文的率真品质。在当下消费文化泛滥,插科打诨的庸俗笑话横行的语境中,其散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女作家散文创作成果斐然,研究者多集中于素素《独语东北》系列和迟子建散文,探讨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文化内涵、女性创作特色等问题,但也有很多不足与缺失,为今后东北女性散文研究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9.
台湾散文家夏元瑜先生的作品,因文笔幽默,知识丰富,艺术奇趣,而成为台湾散文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试从悦笑性、通俗性、隐喻性三方面分析其散文的幽默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介绍《散文艺术表现新探》近几年,小说、报告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而长期被冷落的散文却交上了好运。在《散文》、《随笔》等老牌散文杂志外。以散文为特色的刊物大量发展。这说明散文有广泛的读者,散文市场继续看好。究其原因;一.散文篇幅短、样式活,在生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11.
茅坤作为明代著名散文批评家,其散文观体现了明中期散文观从理性到感性、从教化到人情化的过程.其中,对情与物之关系的阐释尤能显示他对古代散文学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理论提出,还是<唐宋八大家文钞>的评点体验,或是其自身的创作实践,"情与物"的内在关联性皆是其散文观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评论者片面注重归有光的叙事散文,给予较高评价,对于他的另外一些议论文,却少有人提及。即使偶有提及者,也多持鄙薄之态。其实,归有光的叙事散文中有一些题材太过狭小、材料过于琐碎的应景文章,而有些议论文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格,也表现了他的政治思想、文学主张,是值得肯定的佳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宋元之交的江西文坛,出现了两股文学风潮:一是刘辰翁的奇险,二是谢枋得的悲壮。刘壎在此基础上批判吸收,提出了自己的古文思想:文章应该出于自然,反对刻意仿古,也反对刻意求新;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重视文章的结构布局,也重视文章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丽尼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抒情性散文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早期主要抒发个人的悲欢哀戚,后期重在倾诉感时忧民的痛苦心声,个人坎坷不幸的生命遭遇与民族国家的苦难相互交织,这使他的散文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忧郁之美。  相似文献   

16.
唐甄是清初一位十分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相呼应,唐氏的文学思想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重理性,疾虚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倡"文必有质"的文风,强调文学作品必须有用于世.第二,认为"文不可以伪为也",不仅强调言出于己,更加强调思出于己.第三,主张独抒己见,无所蹈袭的精神,反对斤斤复古的作法.这些文学观点,与他思想家和学者的身份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承志散文中的回族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创作中,张承志对回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认同回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特征是保持着与汉文化不同的宗教心理,同时也批判了回族文化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左汉林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4-1367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大江健三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经由西方文化的洗礼,大江健三郎把《圣经》知识熔铸到创作中,使其文学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救赎情怀。同残疾儿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广岛、长崎核爆患者深重苦难的体悟,激发了大江文学中宏大的共生感。而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大江把个人的、家庭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宗教的普世救赎意识,浸润到大江文学中,体现了大江对人的终极关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浩然之气"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源于孟子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及这种哲学思想影响下的独特个性,它以儒家道义为内容,以道德情感为动力.同时,它也是孟子物质生命活力和精神心理活力的表现,这灌注于<孟子>,就形成了孟文磅礴雄浑的气势.这种以气势和道德情感胜的散文风格,对后世散文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