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水稻等沼生植物的根系,通常都生长在氧气缺乏的淹水土壤里。关于这些根系呼吸所需氧气的亲源问题,远在19世纪末就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另外许多旱生植物虽然不能忍受土壤的突然淹水,但在进行水培时却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生长在水培  相似文献   

2.
<正>空气中是不是只含有氧气(O2)和氮气(N2)两种气体呢?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做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实验。当他设法把空气里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吸收掉后,发现还有一个小气泡剩在玻璃管内。卡文迪许没有忽视这个小气泡,做完这一艰巨的实验后,他得出结论: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有一种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它的含量极少,总量不超过空气的1/120。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用精密的天平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为每升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为每升1.2508克。经过多次测定,两者的质量仍然相差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鳝鱼能长时间 待在空气中? 鱼一般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氧气。可是,也有一些鱼是用皮肤、肠、肺等来进行呼吸。鳝鱼在夜间,能在田地里爬来爬去,还能爬上高高的瀑布。 有人经过实验发现:当水温在7.5~8.0℃时,鳝鱼呼吸的氧气,有3/5是利用皮肤呼吸的,而用鳃呼吸的氧气只有2/5。 鳝鱼皮肤上的毛细血管非常  相似文献   

4.
除了衣食住行,人的生活还有两个隐形条件必不可少:氧气和水。大多数人没有氧气只能生存两分钟,并且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会出现疲劳和眩晕。在地球上,有江河湖海供应水,有空气提供氧。那么,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上,宇航员是怎样解决氧和水的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见过塑料制品、橡胶制品老化以后报废的现象,也讨论过人口老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可是有谁听说过空气老化也会给地球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事呢?事实上,所有生命赖以为生的空气确实在一步步老化,空气老化的具体标志是其中的氧气含量下  相似文献   

6.
仔细观察一下烛火,便可看出火焰根据其色彩和亮度能大致分成3个部分。这是因为蜡烛的燃烧方式会因离烛芯的远近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空气造成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才会燃烧。因此,如果容易与氧气结合,燃烧才充分,否则很难燃烧。在烛火外侧,蜡  相似文献   

7.
提出"氧化学说",开创了近代化学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认为,除了少量二氧化碳、水分和杂质之外,空气中氧气含量大约占1/5,氮气含量约占4/5。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则对此提出怀疑——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容器中的空气进行处理,让氧气与氮气化合成二氧化氮,再把它  相似文献   

8.
<正>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空气最为重要:人们通常可以做到几小时不喝水、两三天不吃饭,但是很难做到几分钟不呼吸。但是,在氧气含量减少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比如在攀登3000米以下的山峰时,许多人对氧气含量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10.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那么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11.
稀有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并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作用,因此发现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稀有气体的发现前后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整个过程既曲折又有趣。发现氩在地球上,人类首先发现的稀有气体是氩。早在1785年之前就已经发现了氢的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空气中通入过量的氧气,用放电法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然后用碱溶液吸收它,剩余的氧再用红热的铜除去。但即使把所有的氮气和氧气都除去了,仍然存在着少量的残余气体。  相似文献   

12.
相识已久 尚存疑团 水、空气和阳光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三大要素,作为空气中第二位的氧气和生命过程息息相关,这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人们自认为对氧气已经非常熟悉了,为此在化学专门名词中有它的专有名词,即dioxygen。然而自从C_(60)发现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对常见元素的了解实在是太不完全了。就连一氧化氮这样的普通分子竟出人意料地扮演着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分子。于是,许多常见元素的性质又重新列入化学家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太空     
自从40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飞上太空后, 人类在太空生活就已不是梦想。最近美国富翁蒂托的太空旅游,更激起了众多太空爱好者对太空生活的向往。许多人都想步蒂托后尘,登上国际空间站,在舱与舱之间飘浮,俯瞰地球。 然而,在国际空间站(题图)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惬意。 自己造氧气 在空间站首先遇到的是在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空中,几乎没有空气的难题。 在地球上,空气的成分里有78%的氮,21%的氧,1%的其他气体。在空间站,宇航员要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必须有这样的空气。其中的氮气用航天飞机运来,而氧气则在空…  相似文献   

14.
戴隐形镜午睡易患眼疾公司白领刘小姐习惯了每天午睡1h,近来配了隐形眼镜的她中午醒来后眼睛常常半天适应不了周围环境,甚至有时会流泪并视力模糊。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视光学系博士杨晓表示:戴隐形眼镜午睡可能导致干眼病等。她解释,氧气平时都是通过人睁眼、眨眼时从空气中进入眼睛,午睡时人的眼皮是合拢状态,氧气只能从血管里渗入,  相似文献   

15.
室内绿化既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和环境,又具有良好的吸音作用,并能遮挡阳光,吸收辐射热以及隔热等作用.但是花卉如果选择不当,非但无益,反而会造成室内污染.  相似文献   

16.
绿色的植物覆盖着大地,提供着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有机物和氧气,美化着人类生活的环境。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色素,这就是叶绿素。在阳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自1771年发现光合作用以来,探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大气氧含量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工作认为,近地表空气中氧气相对含量在不同海拔上无明显变化.然而,对采集自青藏高原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 500 hPa的大气温度(500 hPa-T)、地表植被盖度及海拔对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氧气相对含量而言,植被盖度的方差解释率为33.1%, 500 hPa-T和海拔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8.5%和3.9%,总方差解释率为65.5%;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氧气绝对含量,发现海拔对其方差解释率为45.9%,植被盖度和500h Pa-T分别为18.5%和14.5%,总方差解释率为78.9%.认识高海拔地区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与其对应的植被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不仅对改善居住及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人类和家畜的健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加深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没有氧气,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存在.正是因为有了氧气,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才不断丰富起来,小河虾、大恐龙等形态各异的物种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21,66(13):1542-1543
正因其高的电导率和独特的金属-配体相互作用,过渡金属-氮-碳(M-N-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氧气还原(ORR)催化性能,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能源电催化领域展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1],被认为是替代商业Pt/C催化剂的极具潜力的新型催化剂.因此,如何构建高性能的M-N-C催化剂,使其性能接近或超越Pt/C催化剂,成为其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关键.这对于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氧气的电化学还原反应(oxygenreduction reaction,ORR)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与金属-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中,由于该反应是个动力学慢反应过程,在普通电极上易产生较大的过电位,因此探索高活性、优良稳定性的ORR催化剂备受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