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作为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对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崔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1,(11):136-136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今天,中国如何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电子信息产业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取决于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教训,提出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相似文献   

3.
<正>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作为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对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两化融合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成就,指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代表性产品增长乏力、核心电子元件自给能力不足和企业实力不强是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蚌埠市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强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蚌埠市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杭政[1999]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省政府《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决定》,加大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进程,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现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本市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进一步深化经济、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培育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大…  相似文献   

7.
罗秀豪  谭宏 《广东科技》2012,21(12):15-18
指出规划保留了《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自主创新与开放相结合、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许多提法,注重产业链的高端环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还将高技术服务业提升到发展重点的首位,特别强调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培育新兴潜力产业、加快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08,(5):7-7
2008年3月5日,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布了2008年1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决定》首次指出,企业将成为广州技术创新的主体。从今年起连续3年,广州市将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另外,广州市还会新增2亿元的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并把这笔资金用于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群相继崛起、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我国虽在航天、核能、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大批重要成果,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延误了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八十年代后,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也逐步加快。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描述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技术研究计划”即“863”计划,选定电子信息、自动化、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激光七个优先领域,组织优秀科学家联合攻关。1988年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10.
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飞速发展,俨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出产地之一。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飞速发展的背后,所暗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背后的污染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的研究和改进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简要介绍,并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发展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经过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而电子信息及其科技服务业是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在电子信息科技服务业发展道理上,除了要抢占先机,率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电子信息产业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外,也要本位发展,激活存量,推动两化融合与产业升级,再者,更要换位发展,把握时势,承接高端环节与转移中低端环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加快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对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处处长张圣恩教授在《对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内涵的理解——一个基于软科学研究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用软科学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及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与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郭霞 《华东科技》2011,(3):28-31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和经济发达城市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主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战略型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信息产业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的巨大作用。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征,指出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召开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1997年5月12日,南京市政府隆重召开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去年以来全市两大产业发展的成绩,对“九五”期间两大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会议表彰了同创信息产业集...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在线     
■宏观 娄勤俭:电子信息业要做大更要做强 最近,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做大的同时,更要做强。 娄勤俭认为,我们用了十几年时间,使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了大国的规模,应该说很不容易。但是,如何把这个产业做强是更重要的。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具备由大到强的可能性。当前世界电子信息  相似文献   

17.
吴晓宏 《科技信息》2007,(9):126-126
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突出表现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的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本文从产业链、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道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下更大的功夫,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8.
科学资讯     
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三大深层矛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朱之鑫日前在京表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依然存在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核心竞争力不强、投融资渠道不畅和政策缺位。要加快做大、做强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关键是要增强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以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贸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但是和世界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1 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十一五”期间,甘肃省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实施高技术产业专项工程,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07.24亿元,是2005年的1.83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