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竹缕舟蛾幼虫在竹林中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缕舟蛾幼虫及蛹在竹林中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同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给出其估计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山核桃透翅蛾(Sphecodoptera sheni)幼虫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方法】采用频次分布法、6种聚集度指标(C、I、K、CA、M*/M、Iδ)、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对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大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计算Blackith聚集均数λ,分析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和自身特性共同引起的。【结论】建立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表和序贯抽样公式,可为该虫害的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通过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为聚集分布,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株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发病中心,应用种群聚集均数(A)检验了聚集的原因。根据1wao抽样公式,获得了在各种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为d-/1=n±2.1131√n。  相似文献   

4.
1984~1985年在福建省沙县和三明市郊调查了杉梢小卷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用比较频次法和几种聚集度指标进行分布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多数样地都符合聚集分布。估计了最适抽样数,比较了五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幼虫和蛹的最佳抽样方法。求得的有虫(蛹)株率与百株虫(蛹)量的回归式,可供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获得的有关杨剑舟蛾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的大量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杨剑舟蛾各虫态及总体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抽样方法均以"S"和"Z"形或斜线式取样为最佳,为进一步研究杨剑舟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等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和计算结果表明二氧波缘龟甲幼虫在寄主植物泡桐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的二项式分布,建立的LgV-lGm和M-M的回归直线方程也说明该幼虫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笔者比较了该幼虫在树内的格局,用lwao的方法确定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坐标法抽样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李小食心虫卵块没有扩散之前单株卵量的分布呈均匀分布,但卵块本身是呈聚集分布的;不同虫态李小食心虫的空间格局随季节进行转化.李小食心虫个体间呈正空间相关,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各方向上存在空间周期性.幼虫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采用行方向间隔变程随机抽样是替代平行跳跃法的很好抽样方法.采用克力格样本作局域估计,样本总体聚集强度增大,克力格样本局域估计优于调查样本.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白背飞虱不同虫态在同一生境内空间格局进行连续测定,表明其仅在田间初始低密度情况下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一般均为聚集分布.分布参数显示白背飞虱种群为负二项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低龄若虫有较高的聚集度;高龄若虫及成虫活动能力强,空间分布图式趋于个体;不同虫态平均密度(X)与方差(S2)用负二项分布曲线公式S2=X+X2/Kc配合良好;采用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平均密度2.55头/丛是判定聚集原因的临界值.采用Iwao理论抽样模式,得出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并建立序贯抽样模式,可应用于田间抽样.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频次比较法和六种聚集指标对麦田蛴螬的田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指标表明麦田蛴螬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度因田块而异,聚集原因主要取决于蛴螬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通过5种常用抽样方法比较,表明工字形或双对角线15或20点抽样时,可控制误差率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计算出柏大蚜 (CinaratuiafulinaDel.Guercio)的 4种聚集度指标 ,从而确定了柏大蚜在空间为聚集型分布 .同时讨论了柏大蚜的空间分布型在序贯取样中的应用 ,也对其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研究 ,为以后在试验设计中的取样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 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3 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和聚集面积都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人工恢复16 年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 自然恢复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面积. 优势种群的格局类型、聚集强度以及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都表明有效的恢复措施使群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沙米种群的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沙米的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分布,但其在不同类型地域的聚集强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频技术的短时傅里叶变换阶比分析算法.该算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在频域的卷积性质,对原始信号在时域乘以e-j2πfit使fi的频谱能量搬迁到零频处,按一定的频率间隔改变fi就可以在零频处得到其他频率的频谱能量,以此来提高短时傅里叶变换在时频分析中的频率分辨率.然后在时频面上进行局部阈值降噪,同时跟踪转速的变化,最终应用到变速机械的阶比分析中.与短时傅里叶变换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跟踪到实际的转速.实际降速过程中轴承信号利用本文方法进行阶比分析,成功提取到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 :籼型杂交稻米垩白面积指数为连续分布 ,分布曲线为单峰或不明显的双峰 ,在主峰与低谷之间的发生频率差别不大 ,说明杂交稻米垩白性状发生了广泛的分离 ;在大垩白 /大垩白或大垩白 /中垩白的组合中 ,其分布主峰在大垩白或中垩白处 .大垩白 /小垩白或中垩白 /小垩白的组合中 ,其分布因组合不同而异 ,但尽管主峰在无垩白处的组合中 ,大垩白或中垩白仍有相当的分布 ,而在小垩白 /小垩白的组合中 .不仅其主峰在无垩白处 ,且大、中垩白的出现频率也很低 .上述结果说明 ,提高籼型杂交稻米的外观品质必须选用双亲均属无或小垩白的品种进行组配  相似文献   

15.
针对 LCL 型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CPT)系统现有的参数设计方法运算复杂且计算量大、系统不能运行在软切换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变换原理的参数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求解了使得系统处于零电流切换(zero current switching,ZCS)的软开关频率。分析了耦合机构的等效电容以及负载阻值的变化对 ZCS 频率造成的影响,给出了软开关运行条件下耦合电容和负载的可变化范围。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和软开关频率的准确性,实验样机整体传输效率可达87%。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不同适线方法下拟合优度与设计值精度的相关系数,并分析了适线方法的不确定性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绝对值准则适线下,两者之间可以认为是零相关:而平方和准则下虽不为零相关,但其相关系数很小.根据以上结果,对目估适线中关于拟合优度的看法与处理方法的合理性作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对于今后科学合理地适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故障信号易受噪声等背景信息干扰难于提取故障特征的现象,提出了将优化K值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参数L,M的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相结合提取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的方法.首先,确定VMD中K值,对信号进行分解后得到一系列模态分量;然后利用EWK指标选择包含故障信息最多的有效模态分量进行后续分析,利用优化的MCKD对其进行增强;最后对增强信号进行包络解调提取故障特征频率,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提取出轴承故障信号中的特征频率,实现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8.
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辨识对提高振动与冲击动态测试和动态分析精度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频域辨识方法中栅栏效应对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频谱校正-最小二乘(DSC-LS)的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H1估计获得零频点坐标,并将FFT+FT离散频谱校正与LS方法相结合,高精度估计出谐振点坐标,然后通过特征点坐标计算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栅栏效应对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辨识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辨识精度和抗低频窄带噪声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调谐滤波器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调谐频率设计双调谐滤波器的方法.利用双调谐滤波器与2个并联的单调谐滤波器阻抗等效的原理,研究双调谐滤波器中串联谐振支路电感、电容和单调谐滤波器谐振频率、电容的关系,从而确定双调谐滤波器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的谐振频率.利用单调谐滤波器的谐振频率是双调谐滤波器的零点,确定并联支路的电感,结合并联支路的谐振频率确定并联支路的电容.该方法可以简化双调谐滤波器的设计运算,实例展示了该方法双调谐滤波器阻抗特性曲线,仿真分析表明:依据该方法设计的双调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