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传世的神话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类型的神话,王充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王充以求"真"的科学态度对原始神话进行了批判,以求实的史学态度对远古圣王神话进行了批判,但为了颂汉,王充不仅迷信,甚至大力宣扬汉帝政治神话。可见,王充对神话的态度并非完全一致,往往会依其立说目的而取舍,甚至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才能,高度评价了民间文艺的成就。二、鲁迅对文艺起源问题的不断探索。三、鲁迅提倡文艺大众化,号召作家向民间文艺学习。四、鲁迅提出了艺术对立的“两种文化”思想。五、鲁迅对神话研究的独特贡献。六、鲁迅对民间文艺搜集、鉴别、整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鲁迅将以《补天》为代表的非现实题材小说,称为“历史的小说”,而并非“历史小说”,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以人性为标的,演绎、重建了中国古代神话,并赋予了现代的意味。文学渊源、原初母性、创造性失败等论题,在小说中得到了形象性的阐发。  相似文献   

4.
鲁迅重视野史杂说,认为所谓的正史由于受官方意识的影响,历史的真相往往被遮蔽。由于考证是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手段,因此鲁迅在整理古籍以及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考辨史实,反对主观或片面的判断。鲁迅主张治史应以服务于现实为目的,并以破除旧文明、创造新社会的观念为主旨来评判历史的得失。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深厚的史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生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搜画、藏画,编辑出版了诸多中外画册,而且在文章、序跋、书信中阐述了自己对绘画的一系列主张。真实观,是鲁迅论绘画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子观点构成,这就是常态的真实观、特性的真实观和精神的真实观。这些观点,既是鲁迅在现实主义原则基础上提出的,也是鲁迅在对各种与现实主义原则相悖的绘画现象的批判中构建的,所以,它们既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又有相应复杂的内容,需要具体辨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仅介绍了鲁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曾作过的大量工作,同时阐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涉及到戏剧的许多根本问题,如戏剧的社会功用,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表演和欣赏等,至今仍可以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神话不是一类幻想材料,也不只是听起来好玩的故事。神话是一种关于人与宇宙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人类思想的早期时代广泛存在,因而与很多文化门类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就中国的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神话,还是执着于神话的历史化问题,都缺乏一种对神话的整体性观照。只有将神话视作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才能真正理解其生生不息的缘由。对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主宰已久的今人来说,整体性神话观将提供新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8.
李勇 《科技资讯》2010,(11):242-242
每位作家都会选择一种文化立场来观照和构筑笔下的世界,从而形成其不同的写作观。在"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作家中,鲁迅和沈从文代表了文化启蒙和描写乡土诗情的两级,论文从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及作者相同的写作对象迥异的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一生与神话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童年起,他就从长妈妈和祖母口里听到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故事。他酷爱民间绘画,还描摹过尖嘴鸡爪的神话形象雷公,把它贴在墙上欣赏。他对那部有许多神话传说的《山海经》,是那样的神往,甚至把它称为“最初得到的最心爱的宝书”。十四、五岁时,他常常在睡前招人共话神仙世界。到日本留学之后,他如饥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量西方著作通过翻译进入中国。但是,无论是译介的材料还是具体的译介方式以及使用何种语言作为译介的媒介,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想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在翻译中,鲁迅一直主张直译,除了坚持用白话文翻译外,还积极引进欧化的句式和词汇,意图别求新声于异邦以及通过翻译改造中国语言,进而实现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吴宓主张意译,不仅力求文章顺达,更注重新材料入旧格律,以实现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民族都必然地要经历神话阶段。可以说,没有这一漫长的精神观念发展的历程,人类就永远不能成其为人类,而只能停留在动物的阶段。神话是人类文化的开端,是人类文明的起点。但是,与之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发展历程由于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的不同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它们未来的文化艺术的特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比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探讨各自的不同宗教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13.
原始初民的生命观是对死亡的拒绝和否定,是对生命复活和生命循环的执着信仰,是对生命永生的永恒追求,宣泄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新神话主义”奇幻文学视野下的“重述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式样,奇幻小说自国外传入以来,在当今文化市场上异军突起,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这种态势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随着创作的深入展开,奇幻小说在中国面临着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兼容的问题,即奇幻的中国化问题。而在"新神话主义"契机下的"重述神话"似乎是一条最好的路子。中国有着大量丰富而奇美的古代神话传说,这为中国神话奇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相似文献   

15.
卢文弨(1717—1795),清代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活动。卢文弨生活在雍正、乾隆两朝。当时政局比较稳定,文苑儒林群芳争艳。从本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卢文弨与当时的杰出学者如戴震、王念孙、段玉裁、翁方纲、钱大昕、秦蕙田、桂馥、梁玉绳、汪中等人之间频繁的文化交往与切磋活动。卢文弨本人以校勘名家,深为学界所推重。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充满了思辨的张力:宗教一方面源自人的依赖感,另一方面是人的自我感;人一方面是被动的被奴役的不幸的,另一方面又是主动的自由的幸福的;上帝一方面是自为的不依赖于任何事物的,另一方面是为我的为人谋福利的;上帝既具有完全的神性,又具有完全的人性;宗教既具有排斥力,又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且总是被拿来与当今的知识分子做对比.实际上,鲁迅的这种精神有其产生的物质基础,那就是鲁迅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与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鲁迅在上海期间居住在租界,可以免受国民党迫害;鲁迅是名作家,他依靠稿费与版税可以过上较为丰裕的生活,而不用仰仗任何组织与团体.这些条件使得鲁迅可以仗义执言,不用看人脸色.脱离这些物质条件,一味称赞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恐怕对鲁迅是一种误解,对当今知识分子也是不公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钱钟书在小说创作与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但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其作品被经典化,钱钟书本人也一步步被神话化。只有破除一切人为的所谓神话,还原一个真正的钱钟书,才是我们今天所应采取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前n-1个顺序主子式均为非零的n阶方阵的LU分解.作者给出了这类矩阵的LU分解的具体表达式.该表达式由原矩阵中的元素和原矩阵的顺序主子阵的代数余子式给出.最后作者应用这个结果给出了Vandermonde矩阵及其转置矩阵LU分解的具体公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斯消去法及其相关的矩阵分解理论,讨论了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改进单纯形法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