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雪 《科技信息》2010,(27):I0235-I0235,I027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手段。隐喻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隐喻认知能力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和创造隐喻对外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尝试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角度探讨其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一种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隐喻。语言是隐喻的,将隐喻引入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建茹 《科技信息》2010,(23):I0157-I0157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与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的判别和意义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语言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对隐喻的研究也源远流长。本文拟从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跨文化隐喻理解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现代隐喻学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一定的语境。与静态的语言语境不同,非语言语境具有交际时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因此理解隐喻就必须根据特定的交际情景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7.
马荣 《科技信息》2012,(33):290-290,340
词汇习得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该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为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新的方法。将该理论引入词汇习得,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及拓展词汇内涵,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在分析隐喻认知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语言学家Lay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率先在其著作Metaphor We Live中,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指出隐喻不仅仅指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是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是我们的认知工具。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被仅仅当作一种修辞手法来教,或者完全弃之不顾,结果导致学生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低于对陈述性语言的理解。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这种现状,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依据,探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幽默是两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对隐喻和幽默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范畴,而深入到对隐喻和幽默的内在机制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作者从隐喻和幽默的关系入手,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在幽默语言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如何把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来阐释幽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中,隐喻(metaphor)是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又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既是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隐喻对人类发展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事物至关重要。本文就隐喻的认知功能及中西文化的隐喻比较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2.
科技语言的隐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着重分析了科技语言的隐喻特征及隐喻思维在科技语言产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宋词中有不少新颖离奇的咏愁隐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看似乎不合情理,然而运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分析其中的思维与认知过程,不难发现这些隐喻表达有其概念合成的认知理据,其认知基础是我们的认知系统中不同概念域之间特征的相似性心理联想。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分析工具,隐喻认知是学习语言的必然途径.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采用了为期一学期的、以培养学生隐喻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前期末成绩和实验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分别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以培养学生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隐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隐喻性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人们每时每刘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长期的习惯性的使用逐渐使某些隐喻失去意向性,变成了死隐喻。人们往往对日常词语中隐含的死隐喻习而不察,而这些死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能够复活。对活跃隐喻和死隐喻的辨认和理解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语言运作原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旸 《科技信息》2009,(22):I0144-I0145
隐喻基本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会出现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文章分析了隐喻的特点,分析了有关隐喻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的理解,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英语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描述性方法观察英语新词现象可以发现其生成的隐喻途径。研究显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隐喻可以使旧词获得新义并借助构词法构建新词新义。这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并能有效减轻记忆和认知的负担。因而可以认为,隐喻是产生语言新词的内因,是拓展和创新词义的有力工具,也是语言获得自我再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应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求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语言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20.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英、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与食物有关的隐喻性语言。以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对比分析英汉食物隐喻异同,有助于深化对隐喻的认识、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内涵以及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