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阅读学习为基础,在完成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差异而出现一些值得回味的课堂镜头,叙写四个品味词语的镜头:《口技》之"惊觉"、《醉翁亭记》之"繁阴"、《爱莲说》之"盛"爱、木兰之"探亲"与"还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今天又看到《爱如茉莉》这篇文章,不由得忆起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这课时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3.
王献 《奇闻怪事》2005,(1):39-39
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梅兰芳学艺》课堂教学,深切感受到了于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15-18日笔者有幸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首次领略了全国小学数学界名家的课堂教学风采,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一课,他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生成灵动的课堂教学,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以及爱意盈溢的教风,博得了现场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令我如沐甘霖,如品佳酿,每每回味,久余馨香。  相似文献   

5.
《沉没之鱼》是谭恩美全新突破的一部作品,文中的幽灵叙述者陈璧璧是潜在的主人公。她幼时缺乏母爱的"创伤性经验"对她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在兰那王国之旅逐渐走出自己的心理创伤,并去了解爱、接受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易迎春 《海峡科学》2006,(9):108-109
设计背景: 《钱学森》与《天游峰的扫路人》、《海天骄子》、《杂交水稻之父》(此为略读课文)共同构成了苏教版第十册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均已写人为主。《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虽然不长,语言简洁、朴素,但简单中见深情,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挚心。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爱是这篇文章的情感主线,而“言为心声”,本文正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文本中的语言不是线性的排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意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正是通过语言外显出来的。因此,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更是文本魂的体现。以文本中的人物语言为抓手,即抓住了文本的语言之魂、人物精神之魂,也就抓住了本文教学之魂。这样,文本中的人物语言自然成为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性细节。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有幸听了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彭冰老师的一节平实的六年级随堂课《比例》。其设计之精巧,引导之灵活,让我深有感触。而课堂上学生头脑的交锋,以及随之而来的思维的快乐,更是酣畅淋漓,令我数日之后仍觉意犹朱尽,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现摘录其片段,试从主动和有效学习两方面品味赏析。  相似文献   

8.
刘新亚 《奇闻怪事》2006,(7):76-76,75
最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那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幽默的教学语言、智慧的师生对话,让我领略了特级教师的风采。他组织学生进行的三次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根据《导游业务》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真正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勇 《科技信息》2011,(1):269-269
综观当前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目标力求切合实际,教学形式讲究务实高效,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还课堂教学一个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远东政策之嬗变与日本的战争赔偿①陈从阳关于日本的战争赔偿,最早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作了日本将履行实物赔偿的原则性规定,公告指出:“日本将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①...  相似文献   

12.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亲情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使得世界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情。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作家对这些伟大的爱进行了讴歌、颂扬。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其代表作《高老头》一书中论述的却是一个“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的人间惨剧。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14.
迷人的秋景 感官的盛宴——试析济慈《秋颂》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颂》是英国抒情诗的典范,也是济慈颂歌中最为成熟之作。《秋颂》之美,通过富含色彩、声音、感觉、形体的感性意象展现出来。试就此作一剖析,以揭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23日,笔者有幸在广州“中学作文教学研讨会”上,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执教《南来北往》。执教者那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飞扬的激情,诗意的语言,让人深深地折服。而最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那巧妙设计的一串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周新华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120-122,125
在近几年的国学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百家讲坛》电视讲座的广受欢迎,其特点是传统文化经典学术研究成果的古为今用和大众化。它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传统文化研究和当代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文学教育应贴近受教者的心灵需求,强化人文关怀;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学、会学;要重视教学的层次性、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语文11册第7课《爱之链》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告诉人们:“人间自有真情在。”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乔依的妻子——女店主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纸条,赶忙去安慰自己不得不为家计奔波劳碌而疲惫不堪的丈夫。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相似文献   

18.
生、死、苦、乐乃人生之大题,屈原以自身的知、情、言、行来昭示着对其的理解。在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更是发愤以抒情,将情感与思想熔铸于其中,《离骚》不仅是一曲爱国的颂歌,诗人因爱生怨从而使之具有了批判的力量,而且对生死苦乐之诠释也力透纸背,使后人读之不由引发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诗人词家李允久是中华诗词的守望者和开拓者。他的诗词创作倡导《诗经》传统,有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的豪放之作,有关于文坛古今词家和文学风格的诗论词论,也有讴歌亲情世界的婉约短章。一系列的作品,抒写家国之爱、诗词艺术之爱、故园亲情之爱,构筑了一个充满真善关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汪娟 《奇闻怪事》2009,(11):28-29
最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最珍贵的东西》一课,感触颇多。《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章通过阳光、空气、亲情、友情等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事物,举一反三,告诉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的感恩之情,劝勉人们要热爱生活,珍惜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