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笋用竹林经营中合理的竹林结构是保证竹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目的在于为优化绿竹竹林结构、进一步提高笋用竹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常规母竹留养方式(每年都留养竹,1年竹、2年竹数量比为3∶1)为对照,对长周期母竹留养竹林(每年留养1次,4年时更换全部母竹)进行发笋能力、笋期、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价。【结果】 在长周期留养母竹的模式下,割取1只竹笋,能增加1.8~3.0个笋芽;单个留养周期内笋篼可延伸到8个层级;各层级的成笋数量为8.0~10.2,均高于母竹笋目成笋数;新竹与母竹的距离可达64.4 cm,远大于普通竹林的27.0 cm。长周期留养母竹模式能提前15 d出笋,延后15 d停止发笋;产量为37.9 kg/(丛·a),比常规经营方式提高了22.1%;收入504.3元/(丛·a),比常规留养经营提高26.86%;利润281.4元/(丛·a),比常规留养经营提高68%。【结论】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延长了笋期,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母竹数量,进而降低了竹篼清理和老竹砍伐劳动强度;株距的增大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毛竹生长的基础,肥力是影响竹林丰产的主要因子。毛竹笋用林培育的土肥管理技术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刘宏林 《安徽科技》2013,(10):29-31
我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丰富的竹资源孕育大量真菌资源。生长于竹林中的真菌除对竹林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外,许多真菌还具有食用或者药用等经济价值。本文对皖南部分地区竹林经济真菌进行初步调查,对其种类、习性、分布和用途作一整理,按照目前最新的分类系统列出了分属于12科20种竹林经济真菌,并简要论述了竹林经济真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山地绿、麻竹笋用竹林定植初期的三年内,利用竹丛间空闲面积大、通风、透光良好的条件,采用不同作物组合进行立体栽培,既可覆盖竹丛间裸露地面,改善竹林温湿度,提高山地肥力,又可促进竹林生长,提早发笋与成林,延长笋期,增加鲜笋产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年亩产值比绿、麻竹单独种植高3—4千余元,此成果可在类似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竹笋虫对竹笋的为害是毁灭性的,就是丈高大笋,只要一条小虫侵入,即可使竹笋枯死。而其虫口密度又可为笋数的10倍以上。安徽省金寨县农科所和良种繁育场,遵照毛主席关于开展三大革命运动的伟大教导,以35亩淡(元)竹林为主要基地,开展了防治竹笋虫的科学实验工作。经过20年的反复实践,初步取得了成果,据1972年大面积检验,新笋被害率降低到12%(对照区为83%),新笋成竹数提高四倍,亩产达到2000斤以上。现将他们的防治方法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6.
竹质中密度纤维板(MDF)是以各类竹材为原料用于法或湿法生产的一种人造板。我国的竹林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竹林面积、蓄积量和年产量均居世界之冠,被誉为“竹子王国”。目前,全国共有竹林面积5300多万亩,而且近年每年都以74万亩的速度递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竹业年产值已达55亿元,其中竹材产品年产值  相似文献   

7.
优化培育技术提高毛竹笋材两用林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栽培管理技术不同于一般树木。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因此,只有优化培育技术,向科学育林要产量,才能进一步提高毛竹笋材两用林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毛竹笋材两用林的有关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情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竹类资源非常丰富,全市有竹林面积91万亩,有种竹10属63种。全市竹业总产值11亿元。1996年临安被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临安竹子分为四大类:一是毛竹,30万亩;二是菜竹,30万亩;三是笋干竹,25万亩;四是工艺用竹,6万亩。一、毛竹临安是毛竹生长的自然丰产区,是全国70个毛竹生产重点基地县之一。全市现有毛竹面积30万亩,是全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竹种。2002年全市毛竹产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一产0.6亿元,二产4.3亿元,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与农民的主要收入…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可食用竹笋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竹类资源更加丰富,约占全国竹类资源的l/5.本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食用的竹笋资源以及民间对竹笋的传统利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可食用的竹笋资源非常丰富,共计有11属,65种,并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陈昌斌 《华东科技》1997,(10):29-30
不难发现,目前上海蔬菜市场上供应的鲜竹笋和笋干(俗称扁尖)比几年前要丰富的多。尤其以浙西天目山所产的天目笋干最为常见。浙西作为江浙沪食用竹笋生产基地是近些年逐步发展形成的。随着竹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竹笋产量的增加,浙西农村经济得到了改善。上海及邻近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然而,由于竹林栽培面积的扩展和整体规划的不完备所引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问题 笔者连续6年对浙西天目山及其附近地区林业的发展进行调查,特别是竹林种植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大面积竹林种植在给人们带来丰厚的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长远经济效益,而且潜在的问题若不及时  相似文献   

11.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综合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是福建省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试验表明,该虫的综合防治应以林业防治为基础,9月份开始林地除草灭虫:3月初以化学农药喷杂草治虫,4月初出笋后对笋喷药2次;成虫羽化盛期点灯诱蛾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该虫危害。通过试验并提出了林间化学防治的最佳农药和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斑苦竹竹笋的品质,对它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竹笋含有粗蛋白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是营养价值较高、味道较好的一种蔬菜,可加以适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建峰 《今日科技》2001,(10):21-21
在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竹业作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农村和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浙江省以毛竹为代表的散生经济竹林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和浙北山区,其中丽水区域竹林面积10.5万公顷,是我省主要产竹区。遂昌县又是丽水市的主要产竹区,竹林面积1.33万公顷,占全市竹林面积的12.7%,而且,遂昌县的野生经济竹林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全县成片分布(0.2公顷以上)的优质野生竹达到4000公顷以上,开发潜力极大,发展竹产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竹类资源丰富,为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汉长安城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汉长安城植被的生长因素、生长状况及其与民众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方法 文献资料的查阅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汉长安城的植被主要有树木、竹林、草被等三大类型.其中以林木生长最为茂盛,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覆盖率也极为广大,其次竹林和草被也远较今天丰富.结论 汉长安城植被生长受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即丰富的植被一方面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资源,另一方面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利用又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5.
篌竹笋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篌竹笋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3 种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的产品,为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国南方丰富的篌竹笋资源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2014年4月17-18日,在江西省铜鼓县修河源群生林场新开岭山地,于0.5 hm2的毛竹林内,发现有30多株大小不一的南方红豆杉混生在毛竹林中,其最大胸径120.0 cm、高18 m,最小胸径24.0 cm、高7.0 m,该发现在江西丘陵山地森林中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7.
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很高生态经济价值的植物,以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而优于一般林木。竹林又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功能。根据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竹子资源在我国共有39属500多种,现有竹林面积6300  相似文献   

18.
云居山位于江西北部,在九岭山脉的东南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鉴定,有维管束植物600多种,以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起源古老.云居山的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山地草甸等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19.
竹子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估计有360多万公顷竹林,是一笔巨大的资源,但我国竹子利用多处在初级阶段,除竹杆用作建筑材料外,竹叶多废弃成垃圾.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0月31日上午,兴文县举行宜长兴百里翠竹长廊建设现场会暨冬季大规模造竹启动仪式,开启冬季大规模造竹活动。兴文县是竹资源重点分布县,有竹林40万亩,发展竹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加快竹产业的发展、建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既是省市的部署要求,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