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野外实验,比较了人工浮床水培空心菜和土培空心菜的生长特性,并研究了不同生长状况下人工浮床水培空心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和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30℃条件下,培养60天,人工浮床水培空心菜生长优于土培空心菜,平均株高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是土培的1.152倍和1.25倍.整个试验周期中,人工浮床水平空心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1%、35.4%和33.2%,对浮游藻类的抑制率最高可达到20.02%,且随着空心菜生长速率的降低,其对氮磷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和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改良型A2/O工艺处理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研究改良型A2/O工艺处理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的效果.运行结果表明,改良型A2/O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良好,CODcr、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66.5%和70.6%,出水CODcr<40 mg/L,NH3-N<...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污水效果,研究采用表流人工湿地-聚砜(PSF)膜处理含油污水,结果表明:经过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后,含油污水中的含油量、COD、总氮、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3.51%,55.82%,49.70%,54.70%和61.6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出水中的平均含油量、平均COD含量、平均总氮含量、平均氨氮含量、平均总磷的含量分别达到Ⅰ类,Ⅲ类,Ⅲ类,Ⅲ类,Ⅱ类.  相似文献   

4.
为去除不同种类的污染物,采用电氧化与电絮凝联用技术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考察了电氧化过程中阳极材料、pH和氯离子以及电絮凝中pH对氨氮、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材料对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大,钌铱电极作为阳极、电氧化90 min时,废水中的氨氮可全部去除,废水中pH和氯离子浓度可满足电氧化处理的需求,因此无需外加药剂进行预调。pH为9时,电絮凝30 min后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2%和98%。采用电氧化和电絮凝联用后,氨氮、有机物、总磷和粪大肠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0%、98%和100%,出水满足国家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GB16889-2008),该联用技术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解酸化-MBBR工艺对乳品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工艺优化得出乳品废水处理的最优运行参数。主要考察曝气量、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对废水中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曝气量在0. 2~1. 0 L·min~(-1)范围内,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3. 9%,所需曝气量为0. 8 L·min~(-1)。而氨氮的去除率在曝气量为0. 8 L·min~(-1)时达到最大值81. 4%。将硝化液回流比的变化控制在100%~300%内,当硝化液回流比升高到200%时,COD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2. 4%。当硝化液回流比继续上升到250%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值82. 8%。硝化液回流比由200%上升到250%过程中,氨氮去除效果增幅不明显,所以硝化液回流比的最佳值为200%。污泥回流比在50%~250%变化时,在150%时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值91. 9%和84. 6%,确定最佳回流比为150%。由此可以看出水解酸化-MBBR处理乳品废水有着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处理氨氮和硫酸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接种硫酸盐还原菌的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内硫酸盐和氨氮的同步去除进行了研究。试验进水采用人工配水,以硫酸钠作为电子受体,氯化铵作为电子供体,葡萄糖作为碳源,容积负荷分别为2380 mgS/m3.d、2080 mgN/m3.d、104170 mgCOD/m3.d。实验运行230天的结果表明:COD、硫酸盐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34%、43.35%、58.74%;出水和气体中分别有单质硫和氮气出现,其含量随反应进行不断增加。提高进水容积负荷,出水中有亚硝酸根出现累积,氨氮去除效果明显,最高去除率可达79.33%,但硫酸盐降解受到抑制;同时总有机碳去除率下降,平均可达28.61%,无机碳平均去除率为33.01%。通过对不同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同步脱氮除硫反应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对活性染料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脱色深度处理,对比考察了臭氧射流曝气工艺和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射流曝气工艺对废水COD、色度、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1%、97%和71%,相对使用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氧化工艺,臭氧射流曝气工艺具有停留时间短,能耗低,臭氧利用率高等优势,是一种非常适合染料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比天然沸石与锆改性沸石对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覆盖与锆改性沸石覆盖的试验组均可有效降低上覆水体的氨氮、总磷与COD的污染浓度。第30天,锆改性沸石试验组的上覆水体的氨氮、总磷与COD分别下降了35.5%、45.2%与15.9%,其中锆改性沸石覆盖对于总磷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天然沸石覆盖。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含油污水站高浓度氨氮废水达标排放问题,本文采用折点加氯法和投加氨氮去除剂两种方法进行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折点加氯法,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 m L时,氨氮去除效果最好,水样中未能检测出氨氮;当氨氮去除剂投加量为3 mL和5 mL时,出水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5.8%和99%,出水氨氮达标,但水样中的COD明显升高。因此,综合现场实际情况、运行成本以及稳定性,本研究拟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废水中的氨氮,旨在为类似污水处理厂提供借鉴,为含油废水处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磷酸镁铵法(MAP)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速度快且效果明显,但一般结晶后的晶体颗粒小,不易沉降.加入晶种后,以晶种为晶核,促进晶体粒径的增大,从而提高结晶产物整体的沉降性能及对氨氮的去除率 .该研究以给水厂残泥(WTR)为晶种,探究不同工艺条件包括晶种投加量、溶液pH和反应镁磷比对MAP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在WTR投加量为10 g/L,pH=9,镁磷比为1.3∶1的最佳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89.55%,比未投加晶种时的去除率提高了23.74%,效果明显 .SEM表明,在此条件下,磷酸镁铵的结晶体通过结合WTR晶种,晶体粒径增大,有利于其固液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