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剑波 《科学通报》1997,42(18):1961-1964
在光疗中,蛋白质的损伤是由于5种氨基酸残基(色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及半胱氨酸)的光敏氧化所引起的.但这5种氨基酸单体与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残基光敏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都有区别.例如,Tassin报道将色氨酸嵌入多肽链后会显著改变其对光敏氧化的敏感性及其反应产物.因此,在光疗研究中必须搞清楚底物的结构与发生光敏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肽键对多肽中氨基酸残基光敏氧化的调控尤其值得重视.作为对多肽的简化,本文研究肽键对含色氨酸、酪氨酸或组氨酸二肽光敏氧化的影响.这些二肽由上述3种氨基酸的氨基或羧基与不易光敏氧化的甘氨酸生成.用磷(Ⅲ)磺化四苯并三氮杂呵罗(H[TBC(SO_3H)_4P(OH)])作为光敏剂,该化合物能在水溶液中有效地光敏产生单线态氧(~1O_2).  相似文献   

2.
王希成 《科学通报》1994,39(24):2268-2268
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c,EC3.5.1.14)是一个含金属锌离子的二聚体酶,亚基分子量约为43 000.Zn~(2 )位于每个亚基的活性部位上,且为酶的活性所必需,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对酶活性部位结构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最近报道的氨基酸序列表明,该酶分子中有16个色氨酸残基和18个酪氨酸残基.我们已经知道16个色氨酸残基中部分位于分子  相似文献   

3.
慈云祥 《科学通报》1981,26(6):383-383
利用铽(Ⅲ)与乙酰丙酮(AA)形成螫合物的荧光性质,拟订了测定微量铽的荧光光度法。在pH8—8.5,AA浓度为Tb~Ⅲ的300—400倍时,Tb~Ⅲ与AA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螯合物组成为Tb~Ⅲ:AA=  相似文献   

4.
溴化乙锭的三维荧光光谱用于研究DNA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远 《科学通报》1995,40(18):1664-1664
文献[1]中,我们考察了溴化乙锭(EB)在不同环境介质如不同类型胶束及有机溶剂(甘油)中的三维荧光光谱,本文利用EB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小牛胸腺DNA(CT DNA)和鲱鱼精子DNA(FS DNA)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研究发现,EB的三维荧光光谱不仅可以用作指纹分析来区分CT DNA和FS DNA,而且能够有效地说明EB和DNA的作用机理,指示DNA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5.
赵春贵  杨斌盛  张伟  白海静  刘文 《科学通报》2002,47(19):1477-1479
通过125I对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apoTf)的标记,用放射性示踪法测定了K562细胞与单铽(Ⅲ)转铁蛋白(Tbc-apoTf, Tbc-apoTf-FeN)的结合及对 Tbc-apoTf,Tbc-apoTf-FeN的内吞作用.结果表明 0℃时TbC-apoTf, TbC-apoTf-FeN与 K562细胞结合的稳定常数分别为 4.1×107和 2.7×107mol-1·L;37℃时K562细胞对TbC-apoTf, TbC-apoTf-FeN内吞的速率常数分别为 0.97和 0.31 min-1,最大内吞率分别为56%和 80%.  相似文献   

6.
富勒烯内嵌金属复合物是当前富勒烯科学研究的热点.从激光质谱中首次被检测至今10年间,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采用电弧法已经合成了多种金属富勒烯,其后续的纯化、表征及衍生研究也得以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有关富勒烯球笼内嵌金属的存在状态以及金属富勒烯的应用上来.在15种稀土元素中,铽(Tb)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一种.一方面,铽具有可变价态,作为金属富勒烯的合成起始反应物Tb_4O_7,就是具有 4和 3两种价态氧化物的混合物,Tb_4O_7经过放电形成的Tb@C_(2n)中Tb的存在状态直接反映了富勒烯球笼的电负性以及金属富勒烯的电子结构;另一方面,含铽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是优良的稀土发光材料.含铽稀土富勒烯的光学性能研究是金属富勒烯能否作为新型光学材料而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电弧法、吡啶高温高压提取法高效合成、提取了含铽金属富勒烯,通过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确定了Tb@C_(2n)的生成,采用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对铽在富勒烯笼内的存在状态以及含铽金属富勒烯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汤震宇 《科学通报》1995,40(11):1036-1036
变性的完整蛋白质分子在体外再折叠的研究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新生肽链的折叠,然而它可以对蛋白质的折叠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近年来对于变性蛋白质再折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过去我们曾经研究了经脲或盐酸胍变性的肌酸激酶的再折叠与复活,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变性的肌酸激酶可以再折叠至接近天然构象状态,酶活力亦可恢复至接近初始酶活力.比较再折叠与复活的动力学过程,发现酶分子再折叠和复活不是同步进行,在再折叠基本完成之后,酶的复活尚有一个很长的慢过程.我们曾用OPTA专一性的标记酶的活性部位,形成一个荧光基团,以此为探针探测在低浓度脲溶液中失活时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在本文中,我们用这个荧光探针,探测了在胍变性肌酸激酶再折叠过程中,酶的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过程,并与整个分子的再折叠和酶的复活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低pH诱导光合放氧33 kD蛋白构象显著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 kD蛋白分子是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放氧侧3个外周蛋白中的一个, 仅含1个色氨酸残基(W241). CD光谱与荧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溶液的pH由6.2降到2.5时, 33 kD蛋白的溶液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无规卷曲增加, α-螺旋和转角比例降低. 这种变化对pH是可逆的. 低pH下再经NBS修饰, CD光谱特征不变,但200 nm处负峰的峰值降低,表明蛋白构象中的无规卷曲进一步增加. 同时, 33 kD蛋白的柔性降低, 构象变化变成对pH不可逆, 表明NBS修饰W241破坏了33 kD蛋白构象变化的可逆性. NBS修饰后的33 kD蛋白与PSⅡ的结合专一性与修饰前相比大大降低, 且不能提高重组后PSⅡ放氧活力. 这些结果表明低pH是诱导33 kD蛋白构象由适应光合放氧显著变化至失活的主要原因, 而不是NBS修饰. 结合33 kD蛋白与质子的特殊关系, 对低pH诱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庞尔国  赵亚琴  杨斌盛 《科学通报》2005,50(16):1700-1702
在室温, pH 6.0, 100 mmol/L NaCl, 2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通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与铜(Ⅱ)的结合性质. 结果表明apoCopC的83位色氨酸残基完全处于疏水环境, 铜(Ⅱ)的结合使蛋白质320 nm处荧光被明显猝灭, 铜(Ⅱ)可与apoCopC形成1:1的稳定金属配合物, 使用HEDTA为竞争剂测得的条件结合常数为KCu-Copc = (1.8±0.58)×1013 mol−1·L. 相同实验条件下, 观察不到apoCopC与锰(Ⅱ)、铁(Ⅱ)、钴(Ⅱ)、镍(Ⅱ)等的结合, apoCopC对铜(Ⅱ)的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杂志》2008,30(2):66-67
造成两个基因部分融合一起形成一个混合基因的突变,在血癌中比较常见,如今却在肺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融合基因。据2007年8月2日的Nature杂志报导,索德(Soda)等发现染色体2P位点上基因的重排突变,激活为酪氨酸激酶编码的基因(ALK)。已知该酶是以加磷酸基到酪氨酸残基上的方式,调控其他蛋白质的活动。因该酶与许多癌症有关,所以阻止ALK激酶的活动,可有效治疗带有这种重排基因的癌症。  相似文献   

11.
何晓晓  王柯敏  谭蔚泓  肖丹  李军  羊小海 《科学通报》2001,46(16):1353-1356
以荧光染料(联吡啶钌配合物)为核,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大小均匀的荧光纳米颗粒。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与荧光标记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法。与传统的荧光标记方法比较,该方法在稳定性、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应用这一新型荧光标记方法成功地识别了人外周血中SmIgG^ 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慈云祥 《科学通报》1989,34(11):823-823
溶液中金属离子间的协同发光效应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些具有稳定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可以增强络合物中Sm~(3+)、Eu~(3+)、Tb~(3+)、Dy~(3+)的特征荧光,有的体系的灵敏度可被提高2—3个数量级,这为超痕量钐、铕、铽、镝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手  相似文献   

13.
王剑  申伟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科学通报》2014,59(4-5):328-336
在弱酸性至近中性介质中, 培氟沙星(PEF)、左氧氟沙星(LEV)、洛美沙星(LOM)和氟罗沙星(FLE)等4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具有类似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当它们与Pd(II)反应形成配合物时, 均能导致荧光的猝灭. 本文以Pd(II)-PEF体系为例, 研究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 并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B3LYP)对反应进行了全优化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Pd(II)与两分子的PEF结合形成具有2个6元环的平面四边形螯合物, 这类荧光猝灭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 当用上述4种氟喹诺酮作荧光探针时, 对Pd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其检出限在1.74~3.42 ng/mL. 该方法简便、快速, 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 以及较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Pd(II)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I在抗凝血反应中存在一临界浓度(12 nmol/L),只有在高于其临界浓度时,才表现出显著的抗凝血活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发现抗凝血因子I与活化凝血因子X在钙离子作用下形成1:1的复合物,从而延长凝血时间.天然抗凝血因子I和脱钙抗凝血因子I没有钙离子存在条件下均不能与活化凝血因子X形成复合物.锶离子也可以使二者结合,而钡离子和铽离子均不能使两者结合.抗凝血因子I是凝血因子IX或凝血因子X结合蛋白家族中一个新发现的成员,其分子量为 29603.6 _u,分子中两条肽链分子量十分接近,约为 14.7ku.抗凝血因子I是由2 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其氨基酸组成与这一家族中其他成员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5.
张晶如 《科学通报》1989,34(5):377-377
1977年Vabeur和Weber在—70℃的低温下观测到溶在丙烯乙二醇中的色氨酸的荧光偏振激发谱,从中提出色氨酸的吲哚环存在两套电子激发态′La和′Lb的假定。由于这一假定突破了目前小分子光谱理论体系的范畴,该假定一提出即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激烈的争论,至今这一观点还没有被完全确认下来。 我们最近的实验支持了Vabeur的这一假定,很可能在生物分子中存在两套以上的电子激发态。  相似文献   

16.
于勇  於新建  叶济宇  徐春和  Govindjee 《科学通报》2000,45(14):1510-1515
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2多肽第160位酪氨酸残基(Y_D)氧化可以产生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 Signal Ⅱ_(slow.)高浓度的三氯乙酸盐(TCA)短时间处理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类囊体可以直接促使氧化态的 Y_D(Y_D)迅速还原,淬灭 Signal Ⅱ_(slow·)这种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TCA处理引起类囊体膜上包括3个放氧外周多肽在内的部分多肽脱落.在衣藻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三维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对Y_D周围的氨基酸微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Y_D周围相对较强的疏水性微环境可能是 TCA影响 Y_D氧化还原状态的前提.同时, TCA处理还能稳定源于光系统 Ⅰ中氧化态的反应中心色素双分子 P_(700)~+的 EPR信号 Signal Ⅰ,抑制其衰减.  相似文献   

17.
稀土离子和钙调蛋白重组的紫外差光谱及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周玉祥  徐育敏 《科学通报》1996,41(21):1982-1986
对稀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稀土元素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稀土在一定的浓度下对动物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对稀土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机理还不很清楚,许多学者认为,稀土离子(Ln~(3+)在生物体内与拮抗Ca~(2+)有关.钙调蛋白(CaM)是一种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非常重要的钙离子受体,它能调节多种酶的活性(如,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Ca~(2+)-Mg~(2+)-ATPase、等).这预示着 Ln~(3+)与CaM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CaM不含色氨酸,它有5条精细的特征峰结构(253,259,265,269,277nm).紫外光谱滴定实验表明,猪脑CaM的两个Tyr残基位于不同的环境:Tyr-99位于分子表面,Tyr-138埋藏于分子内部.Yazawa等发现Ca~(2+)由于影响了CaM中Tyr-138的环境而诱导了286nm负的差谱.本文利用了紫外差光谱法(测定蛋白质在两种环境下的吸收度差)来研究Ln~(3+)对CaM的构象影响.此外,还采用PAGE活性电泳以及SDS-PAGE方法来研究Ln~(3+)和CaM的重组.结果表明.Ln~(3+)与CaM的结合所引起的构象变化与Ca~(2+)的相类似.Ln~(3+)结合CaM后导致CaM的C末端的两个Tyr残基(Try-99,Tyr-138)环境变得更加亲水,明显显示出286nm和279nm负的差谱.由其离子滴定引起这2个差谱的变化大小推测Ln~(3+)能与脱钙CaM(Apo-CaM)的钙结合位点结合.其第1个Ln~(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垓核细胞内线状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复合物,它具有保护染色体完整性和维持细胞复制的能力,从单细胞的有机体到高等的动植物端粒的结构和功能都很保守,人和脊柱动物细胞中端粒DNA序列都是(TTAGGG)n,采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模拟端粒DNA体系,测定其吸收荧光谱,从相双对荧光量子产率角度上预测端粒DNA的性质;并且推测细胞分裂缩短的端粒DNA碱基序列形成,寡聚核苷酸5′-TTAGGGTTAGGG相对荧光量子产率较低,激发能内转化效率较高,与端粒DNA碱基重复序列(TTAGGG)n相吻合,其结果表明端粒DNA具有较强的非辐射和内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何飚 《科学通报》1994,39(7):656-656
过去许多作者已经报道了几种酶在盐酸胍和脲变性时失活与构象变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先于以常规物理化学方法所监测到的构象变化;在同浓度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失活速度快于构象变化的速度.在大量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邹承鲁提出了酶的活性部位的柔性学说,并指出这种柔性是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最近,在肌酸激酶分子的活性部位标记了一个荧光探测基团,直接观察了在低浓度的盐酸胍溶液中,酶活性部位构象变化,为邹承鲁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证据.然而上述研究中所涉及的酶都是非金属酶,而对于金属  相似文献   

20.
显微组分激光诱导荧光特性与其富氢程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荧光显微探针技术(FAMM)初步研究了各种显微组分的激光诱导荧光特性与富氢程度的关系,惰性组-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之间的荧光性呈连续过渡,荧光性取决于显微组分的富氢程度。目前仪器条件下可以获得镜质组和惰性组的H/C原子比与激光诱导荧光强地一量由于显微组分的油气产率完全取决它本身的富氢程度,因此,荧光特性也表现出与显微组分气/油比分配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激光荧光显微探针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