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脸识别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图像特征数据和进行复杂的计算,很难直接在处理能力较弱的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在Tiny6410嵌入式平台采用OpenCV人脸类Haar特征进行人脸区域检测,PCA降维算法快速提取人脸特征,欧氏距离进行人脸识别,减少了人脸识别过程中的数据量和计算,在嵌入式平台上开发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结果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识别率高。  相似文献   

2.
三维数值流形方法(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3D-NMM)是岩土工程数值模拟中强大的数值方法之一。但一直存在接触判断困难、计算处理数据量大,效率低等问题。将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三维数值流形方法覆盖系统生成可以有效提升其覆盖系统的生成效率。详细研究了并行编程模式下三维数值流形法覆盖系统的生成算法。基于MPI分布式内存编程原理,将分区覆盖生成作为三维数值流形法并行覆盖生成基本思路。先采用规则粗六面体网格覆盖问题域,并利用Metis划分网格形成负载基本均衡的子区域,在原有串行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子区域覆盖系统的生成算法。并基于分布式内存存储模式下不同区域间数据传递需求,对本并行算法建立了界面信息传递算法,用以并行计算过程不同区域间中数据交流。最后,使用C++开发了基于布尔运算的三维数值流形单元及覆盖系统并行生成算法。算例表明此并行覆盖系统生成算法可有效提高三维数值流形法覆盖系统的生成效率及其应用规模  相似文献   

3.
对地覆盖是遥感卫星的重要性能之一,影响到遥感图像的有效调取,研究人员提出了网格点、几何拓扑等一系列对地覆盖算法.如何将这些算法业务化运行,在数据体量较大时仍然满足实时性和高精度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将多种卫星对地覆盖算法联合使用的单机方案,并在单机方案的基础上搭建出分布式机群环境,以卫星仿真步长为计算单位,通过引入时间片设置多机之间同步信息的传递频率,解决单机处理大量遥感卫星数据所存在的计算资源不足及传统分布式算法同步性差的问题,满足实时性和高精度覆盖特性展示要求.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网格环境由于其可扩展性、异构性以及大量的传输延迟,使得网格环境下的负载均衡不同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分布式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网格站点的处理能力和站点之间的传输延迟,采用即时分配策略来降低作业的执行成本,目标是使系统平均作业响应时间最小化.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显著减少了作业的平均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海量数据的聚类算法WIDE(window-density clustering algorithm).它通过网格方法将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局部化,通过窗口技术来提高算法的效率,通过密度方法提高聚类的精度.以窗口为中介将网格方法和密度方法融合在一起是算法的主要思想.在此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了扩展,在功能方面实现了混合型数据聚类、含障碍物数据聚类和增量数据聚类;在速度方面实现了分布式并行聚类.WIDE算法能够在局域网中的多台计算机上并行工作,效率高,计算复杂度为O(N),且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对噪声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云环境下对于海量数据的Skyline查询,提出了在Map-Reduce框架下基于衰减因子网格Skyline查询(SQBDFG)算法,该算法通过衰减式的网格进行区域划分,利用网格间的统治关系进行快速过滤,达到减少传输开销的目的,并针对网格的衰减速度会影响实际查询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首先提出网格的最大剪枝空间和最大剪枝效率两个概念,然后从理论上证明了采用衰减式网格在处理海量数据的Skyline查询时在这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通过Hadoop分布式集群上的大量实验,在Skyline查询时间和数据I/O开销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证明了提出的SQBDFG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SIFT人脸识别算法存在特征维数高、匹配计算量和难度大的问题,采用OCR技术中的非均匀网格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引入旋转无关的等价模式的LTP特征对SIFT关键点进行描述并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IFT人脸识别算法降低了特征的维数,增加了对旋转、光照变化、噪声干扰等影响因素的鲁棒性.研究结论初步突破了传统SIFT人脸识别算法,有助于从OCR技术中寻求提高识别率,降低匹配计算的复杂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目的是识别出数据集中异常但有价值的数据点. 随着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降低,随即引入分布式算法. 目前现有的分布式算法大都用于解决同构分布式的处理环境,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参与分布式计算的处理机配置的差异,现有的分布式离群点检测算法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异构分布式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异构分布式环境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首先提出基于网格的动态数据划分方法(Gird-based Dynamic Data Partitioning,GDDP),充分利用各处理机的计算资源,同时根据数据点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数据划分,可有效减少网络通信. 其次基于GDDP算法,提出了异构分布式环境中并行的离群点检测算法(GDDP-based Outlier Detection Algorithm,GODA). 该算法包括2个阶段:在每个处理机本地,按照索引中数据点的顺序进行过滤,通过2次扫描得到离群点候选集;判断候选离群点需要进行网络通信的处理机,使用较低网络开销得出全局离群点. 最后,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GDDP和GODA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分析处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类型多,处理效率低,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便指导后续的决策,这是机器学习的最终目标。有效学习样本逐渐增加,据此如何高效渐进地学习分类器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大数据分析要求大量数据流的分布式挖掘要实时执行,设计这样独特的分布式挖掘系统:在线适应传入数据的特征;在线处理大量的异构数据;在分布式学习者之间的有限数据访问和通信能力。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数据挖掘框架,并基于此研究了一种高效的在线学习算法。框架包括一个整体学习者和只能访问不同输入数据部分的多个局部学习者。通过利用在局部学习者学习的相关性模型,提出的学习算法可以优化预测精度而比现有最先进的学习解决方案需要更少的信息交换和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对等网络环境下,有效处理多维数据,很大程度取决于建立的空间索引,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树结构、网格索引以及基于树结构和网格索引相结合的方法。然而,基于树结构的方法存在算法复杂、数据结构复杂或难以动态维护等问题,基于网格索引虽然算法简单却难以保存空间多维数据的位置与方向特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利用网格技术,通过定义一种新的距离度量标准,对空间数据进行编号排序,构建一个完全分布式的系统框架——Dir-Loc-P2P,能够较好地保存空间多维数据的方位,允许信息动态插入或删除,支持节点随时加入或者退出。实验表明,Dir-Loc-P2P系统索引框架具有可扩展性高、查找路径短、索引更新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大数据量图像和复杂图像处理算法,并行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基于消息传递接口,设计了一种并行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并在曙光4000L并行机上予以实现.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图像处理能显著减少计算时间,更多的计算节点能得到更大的加速比,该并行图像处理算法对于大数据量图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图像数据量的增加,传统单核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结构的计算方式已无法满足图像灰度化实时处理需求.该文利用图像处理器(GPU)在异构并行计算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开放式计算语言(OpenCL)的图像灰度化并行算法.通过分析加权平均图像灰度化数据处理的并行性,对任务进行了层次化分解,设计了2级并行的并行算法并映射到“CPU+GPU”异构计算平台上.实验结果显示:图像灰度化并行算法在OpenCL架构下NVIDIA GPU计算平台上相比串行算法、多核CPU并行算法和CUDA并行算法的性能分别获得了27.04倍、4.96倍和1.21倍的加速比.该文提出的并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性能可移植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挖掘大规模空间数据的聚集特性,在cluster_dp密度聚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分布数据集的并行密度聚类方法 PClusterdp.首先,设计一种能平衡工作负载弹性分布数据集分区方法,根据数据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自动划分网格并分配数据,使得网格内数据量相对均衡,达到平衡运算节点负载的目的;接着,提出一种适用于并行计算的局部密度定义,并改进聚类中心的计算方式,解决了原始算法需要通过绘制决策图判断聚类中心对象的缺陷;最后,通过网格内及网格间聚簇合并等优化策略,实现了大规模空间数据的快速聚类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借助Spark数据处理平台编程实现算法,本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大规模空间数据的快速聚类,与传统的密度聚类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更好的系统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二维经验模分解(BEMD)处理大尺寸图像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PI技术的BEMD并行算法.对BEMD串行程序中极值点选取、平面三角剖分、三角域内数值插值等几个主要部分的运行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三角域内数值插值是耗时的主要部分,也是并行化的重点处理部分;随后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构建并行环境,基于MPI技术对BEMD算法的包络面生成部分实现了并行化,具体方法是先将剖分后的三角形序列按照进程数均匀划分,使整个图像分割为若干子区域并分配给相应进程,然后各进程拟合出对应子区域的上下Bezier曲面并由0进程进行合并,进而生成上下包络面;最后通过加速比等指标对该算法进行测评.结果表明,算法在30核并行执行时加速比可达20.1396,利用率为64.97%,运行效率的提升较为明显.在数据量达到原始数据的25倍时可扩展性指标为1.3975,表明该算法对大数据量的任务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计算网络数据库中大数据加密耗时长的弊端,提出一种新的并行同态加密(DGHV)方案。在云计算网络环境下,采用DGHV同态加密算法进行初步数据加密,并对加密过程产生的噪声进行去噪处理。引入MapReduce计算框架的并行特性,使用分块算法对云环境中的大数据进行分割,并采用同态算法进行加密,最后将加密后的密文块汇总,得到整个数据库中的密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相同的实验平台对云环境网络数据进行加密优化。相比较其他方法针对大数据的处理的加速比较高,能够有效地减少加密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求解导体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提出一种新型随机算法,能快速并准确的计算出二维和三维复杂结构金属间的互连电容。设计了以方形随机漫步为基础的停留介面法,可用于处理含有斜边导体和多层介电质结构;给出了电容矩阵的详细推导公式,应用口字型积分法求取了电场值;分析了取样点的布置和并行架构。最后与商业软件求出的寄生电容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并行计算和串行计算的效率。结果表明,求解的寄生电容误差范围都可达业界要求3%以内;在32核计算机下,并行计算时间比串行计算时间快30倍。由此可见,此新算法可用于计算二和三维复杂结构,且不受限于矩形或梯形导体,且也不受限于介电质层数,可高效的计算出导体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Agent协同构建分布式并行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并行遗传算法中计算资源的分配问题 ,提出了分布式并行遗传算法结构。它由若干计算节点组成 ,每个节点包含若干运行子遗传算法的计算单元。节点的计算能力依照一定的并行模式映射到单元 ;各子算法则根据一定的拓扑结构进行个体交换。从多 Agent系统的观点看 ,计算单元是独立的 Agent,其并行运行涉及计算资源的分配 ,体现了算法对它们的协调 ;个体的迁移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协作。并且分析了由两个单元构成的算法在不同并行模式和不同个体迁移因子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海量数据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中,采用并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当前的关联规则算法,运用并行算法的思想,结合云计算环境下的Hadoop架构,提出了Hadoop下的并行关联规则算法的设计,最后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处理节点失效,并且能实现节点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9.
面向CPU+GPU异构计算的SIF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图形处理器(GPU)计算特点和任务划分的特点,提出主从模型的CPU+GPU异构计算的处理模式.通过分析和定义问题中的并行化数据结构,描述计算任务到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的映射机制,把问题或算法划分成多个子任务,并对划分的子任务给出合理的调度算法.结果表明,在GeForce GTX 285上实现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并行算法相比CPU上的串行算法速度提升了近3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