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走近于庆成     
①于庆成的雕塑,我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见过,也在他的雕塑专集和电视节目里见过,虽然印象强烈,终因印刷粗糙,或镜头变化太快,难现庐山真面目,看后只好沿着各媒体的说法,糊里糊涂地也认为他搞的就是传统概念中的民间工艺,因为他是人称的“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嘛。后来又觉得不对劲,这不对劲有二: 一“民间工艺美术”及宫廷艺术相对而生的概念,它本指流落在民间的艺人以美术表示倾注人生问题的形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指流落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希求从中发现美术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本质精神的比较,找到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同之处——“气韵生动”。中国哲学中的“气”与“道”和西方哲学里的“理念”与“生命冲动”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不同的描述。“气韵生动”成为连接“气”与“道”、“理念”与“生命冲动”的艺术本质。艺术家正是发现和表现人类及世界万物之中的“气韵”这种艺术本质来达到和完成其使命的。艺术从而成就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自由沟通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杨惠之做的雕塑,从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塑”,属于雕塑中的加法,他较少制作雕刻艺术,最突出成就也是泥塑艺术。第二是对雕塑进行着色妆彩。杨惠之的画技不输于吴道子,故而对雕塑妆彩后,显得更为生动逼真。他是唐代第一个把写实风格引入雕塑艺术的人,他的泥塑作品能较好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神情特点,这在当时被认为合乎相术,时人称为“古今绝技”。他成功地把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运用到雕塑方面,有“天下第一”的盛誉,赢得了与“画圣”吴道子同等地位的称谓——“塑圣”。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雕塑已经日益成为我们致力于观念表达和环境改造的重要艺术方式之一,但是,这种艺术形态的负面作用也日趋明显。首先,西方远离艺术规律的“观念”、“思潮”、“主义”逐渐侵蚀着中国当代雕塑的思维方式;其次,“自我”膜拜拜意识的膨胀加速了这种负面作用的滋生蔓延,最后是市场经济利益的的诱感使雕塑艺术沦落为商品而成为现代雕塑垃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清束民初,不少留学西方或日本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们大多于“五四”前后归来,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于是,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序幕,出现了如决澜社、艺术运动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团体。他们在30年代兴起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高潮。  相似文献   

6.
从孔子的文艺观看中国的诗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游于艺”是指广义的艺术,具体而言,是指“六艺”,“艺”是传道、行道的重要途径,人要过一种艺术人生,提高艺术修养。孔子的诗论认为,诗能提高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德性,诗是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最好的导师。孔子很重视音乐,他是主张形式与内容、艺术与道德相结合的艺术观的提倡者,音乐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教化功能,这些对后来儒家的艺术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本期《科技与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民间工艺“和雕塑艺术的重视,黄杨木雕.紫砂陶雕.陶瓷艺术.等等,这些传统而又创新的“工艺”,理应吸引着我们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感受生命     
近现代中国绘画的思想特征之一是对“现实主义”的总体认同。说“总体”,是指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和导向的中国美术,将“现实主义”作为创作和评鉴的指导性艺术思想,而表现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理应是“现实主义”绘画的重点所在。几十年间,绝大多数画家对此都予以认同。无论在艺术上倾向于传统还是倾向于革新的人,都对“现实主义”给予正面评价或具有好感,至少是保持敬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与探索了吉祥艺术与吉祥陶瓷形式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对吉祥陶瓷创作及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剖析与论述。文中内容虽针对吉祥陶瓷而言,其精神对于分析民间工艺形成的理论与生产发展,对于吉祥艺术、以及绘画、文学、建筑、雕塑等多门艺术的理论探索,对于众多类型的陶瓷工业和民间工艺生产,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巴人避邪民俗艺术的文化寻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习惯上将民俗文物(多为民俗器用)划归民间艺术之中,视为一种类型(或某一特殊体裁)。从广义来看,自然说得过去,但如具体地分类,则民俗文物和民间艺术又是两门重叠交融的学科——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的成分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民间艺术便是民俗生活的艺术再现。王朝闻先生在《论中国民间美术》(潘鲁生著)的序言中说:“品种繁多的民间美术,有的和包括迷信活动的民俗成为一体。”笔者认为,王先生这句话的前部分主要是指民间艺术的当今状貌,后部分则指往古民间艺术之传承流变。从美术史揭示的情况看,远古民间艺术是嗣后一切艺术,诸如传统的庙堂(宫廷)艺术、贤哲(文人)艺术,及于二者间顽强生续的江湖(民间)艺术,以迄综合性的当代艺术之根。而萌生这条“根”的则  相似文献   

11.
余锋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3):89-90,96
本文分析与探索了吉祥艺术与吉祥陶瓷形式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对吉祥陶瓷创作厦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剖析与论述。文中内容虽针对吉祥陶瓷而言.其精神对于分析民间工艺形成的理论与生产发展,对于吉祥艺术、以及绘画、文学、建筑、雕塑等多门艺术的理论探索,对于众多类型的陶瓷工业和民间工艺生产,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宋卫策》上记载: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准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也,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场合,要合时宜,要讲究得体性,否则会遭到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的肉多少钱一斤?”“你的肠子怎么卖?”遇到这种情况,答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因为答话人解码时可以有两个角度: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与探索了吉祥艺术与吉祥陶瓷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对吉祥陶瓷创作及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剖析与论述。剖析与论述。文中内容虽针对吉祥陶瓷而言。其精神对于分析民间工艺形成的理论与生产发展。对于吉祥艺术,以及绘画、文学、建筑、雕塑等多门艺术的理论探索,对于众多类型的陶瓷工业和民间工艺生产,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宋卫策》上记载: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准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也,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场合,要合时宜,要讲究得体性,否则会遭到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的肉多少钱一斤?”“你的肠子怎么卖?”遇到这种情况,答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因为答话人解码时可以有两个角度: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只…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是指对特定物权事实的不知,是一种主观不知的事实判断,而有无过失则是对第三人信赖的合理性判断。文章首先介绍了善意的起源、发展,探析了“善意”保护的效力渊源;进而分析了“善意”的内涵界定;最后从主体、主观、客观、时间四个方面论述了“善意”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一些有识之士为文学的人文精神之失落的问题忧心忡忡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五四”新文学史上一桩有名的笔墨官司——“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之争。这两个不同时代提出的问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历史的因果联系。 所谓文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无非是指在当前这一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商品文化对于文学自身品格的浸淫乃至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人津津乐道于自言自语或大众趣味,文学成了一种“无关心”的自娱、消遣。这同70余年前一批“五四”浪漫派诗人所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与探索了吉祥艺术与吉祥陶瓷形式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对吉祥陶瓷创作及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剖析与论述.文中内容虽针对吉祥陶瓷而言。其精神对于分析民间工艺形成的理论与生产发展,对于吉祥艺术、以及绘画、文学、建筑、雕塑等多门艺术的理论探索。对于众多类型的陶瓷工业和民间工艺生产,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与探索了吉祥艺术与吉祥陶瓷形式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对吉祥陶瓷创作及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剖析与论述.文中内容虽针对吉祥陶瓷而言,其精神对于分析民间工艺形成的理论与生产发展,对于吉祥艺术、以及绘画、文学、建筑、雕塑等多门艺术的理论探索,对于众多类型的陶瓷工业和民间工艺生产,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已经无法统计,被“善意的谎言”这张船票骗上传销贼船的人有多少,但我们可以看到或是预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个被欺骗的孩子变成了—个敢于殴打警察、藐视法律的暴徒。  相似文献   

20.
美术史上以塞尚为分水岭,有“塞尚以前”、“塞尚以前”、“塞尚以后”的说法,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也由此而来,塞尚的艺术,第一个冲破了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打破了以前的绘画观念,使西方绘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