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激光熔样ICP-MS技术,测定了云南省姚安金矿区化蚀变带中原生条纹长石及相应变产物次生钾长石的稀土元素(REE)组成。相对于原生条纹长石,次生钾长石具有较高的REE含量和较小的正Eu异常,但两者的REE模式类似。这些特征表明,造成本区矿化蚀变带中高REE含量次生钾长石的流体,应为富碱侵入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富含REE的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2.
热液矿床中的硅化与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8,43(6):575-579
热液矿床的蚀变类型很多,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青盘岩化等,但大部分为成矿前或成矿后蚀变,只有硅化为成矿进蚀变,对硅化蚀变来说,它的交代作用时间很长,从高温到低温可进一步分为早期阶段硅化,中期阶段硅化及中晚期阶段硅化。  相似文献   

3.
航天遥感探测烃类蚀变信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暄 《科学通报》1993,38(11):1020-1020
航天遥感图像以其丰富的地质内涵和宏观性,在地球矿产资源的探测中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80年代以来开展的以油气为找矿对象的遥感方法试验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已能够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圈定地表烃类蚀变异常,从而实现了直接寻找油气藏的目的.本文仅就利用航天遥感技术首次在我国第四纪覆盖区——江汉含油气盆地直接获取烃类蚀变信息的应用研究结果,对该研究领域的探测机理、探测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明坚  单鹏飞  秦克章 《科学通报》2022,(31):3708-3723
钴是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达95%.我国众多斑岩-矽卡岩型系统中伴生钴,且是我国钴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认为,斑岩-矽卡岩型系统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均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房,指示斑岩型矿床可能同样存在富钴的潜力.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典型斑岩型富钴矿床的明确报道,严重制约了我们对岩浆热液型富钴矿床,尤其是斑岩型矿床中的钴富集机理研究.黑龙江金厂大型金铜矿床,矿石类型分为角砾岩型、裂控型和细脉浸染型,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多种年代学方法揭示,金铜矿化发生于早白垩世,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初步研究发现,金厂矿床角砾岩筒中存在明显的钴富集,大量矿石样品中钴含量达到了0.06%以上,达到并超过了钴矿工业品位,发育钴的独立矿物(如硫镍钴矿和辉砷钴矿),同时黄铁矿也含有较高的钴含量(0.04%~0.2%),因而金厂是典型富钴斑岩型金铜矿床,证实俯冲期斑岩型矿床中存在钴矿化和富集的潜力.后续研究应尽快厘清金厂斑岩型富钴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明确幔源岩浆对矿床中金铜钴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贡献,揭示钴在中高温岩浆热液流体中的迁移行为,探讨钴沉淀的主控因素.据此提出,应重视我国斑岩型矿床中...  相似文献   

5.
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5,40(17):1588-1588
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空间上、成因上都与花岗岩有关,现讨论其成矿模式.1 含金深部矿源层的形成花岗岩只分布在陆壳部分的事实说明,花岗岩的形成与陆壳物质有关,是在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基础上形成的.花岗岩可进一步分成:(1)地壳深部型花岗岩;(2)地壳浅部型花岗岩.在我国花岗岩广泛分布,但是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却分布得很少,且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  相似文献   

6.
王义天  毛景文  卢欣祥  叶安旺 《科学通报》2002,47(18):1427-1431
以河南小秦岭金矿区Q875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矿用^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采自该区中深部的矿化蚀变岩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Q875脉的主期成矿作用发生于128-126Ma,作为小秦岭金矿区一条典型的含金石英脉,由Q875脉所获得的这一成矿作用时限对本区在同一地质背景下所形成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并为解决长期争论的本区成矿时代问题,进一步认识金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8.
刘诗汉  陈大融 《科学通报》2009,54(7):966-971
对3种不同含碳量的碳钢进行振动空蚀实验, 收集空蚀过程中产生的磨粒, 对磨粒形态特征进行量化表征和显微观察, 结合空蚀表面的XRD检测结果和显微图像进行分析, 发现表面材料沿滑移面变形或解理导致整个空蚀过程中的片状磨粒较多(超过45%), 条状磨粒一直较少(少于25%), 而颗粒状磨粒数量开始较少, 在空蚀加速阶段迅速增加, 到空蚀稳定期又略有减少. 磨粒的球形度值的变化与材料的空蚀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空蚀初生期和加速期的磨粒球形度值分别在0.3~0.4和0.5~0.7之间. 到空蚀稳定期, 球形度值略有下降但不低于0.5.  相似文献   

9.
郁云妹 《科学通报》1988,33(22):1735-1735
黑云母花岗岩与水溶液的互相作用将因不同的温度、压力(包括逸度)和溶液组分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作者已经报道了它在NaCl-H_2O体系和Li_2CO_3-NaF-H_2O(同时控制fo_2和fHF)体系中的研究结果。本文叙述它在温度550—650℃、压力1000bar和只控制氧逸度条件的Li_2CO_3-NaHCO_3-H_2O体系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李佩兰 《科学通报》1987,32(11):850-850
众所周知,各类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矿体空间展布规律,均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前人在论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时,讨论最多的是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矿液的通道和矿质沉淀的场所。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构造所起的作用远非这两方面,如西腋亲雄于1982年曾讨论了压应力场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床富集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笔者认为在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与钼氧化态线性相关的键价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晶体结构数据提出含钼化学键的键价参数R0与钼氧化态n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建立了B=0.037nm时Mo-X(X:O,S,N,Cl,F)键的直线方程,指出最近发表的与钼氧化态无关的Mo-O键价参数R0=0.18788nm,B=0.03046nm是线性相关函数中的一个特例,介绍了几个键价参数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安徽铜陵新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产于晚石炭世黄龙组底部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部位.在层状矿体下盘围岩中发育细脉状、网脉状矿化.整合的层状硫化物矿体与下盘细脉-网脉状矿化共生是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体系对新桥矿床下盘矿化中黄铁矿进行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319±13Ma(MSWD=16).该年龄与层状硫化物矿体的赋存层位基本吻合,为该矿床存在石炭纪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张强  黄荣彬  刘朝阳  郑兰荪 《科学通报》1996,41(20):1855-1857
自从Iijima在石墨电极阴极电弧放电后生成的沉积物中发现碳纳米管后,碳纳米管的制备与研究迅速成为继C_(60)后的又一个研究热点。碳纳米管除了它的两端外,管身均由六元环组成,因而可以想象其他具有六元环层状结构的物质也可能转化成纳米管。事实上,六方晶系的硫化钼与氮化硼在气相热解等条件下,都可以转化成纳米管的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纳米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稀土配合物钼系杂多蓝的离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波 《科学通报》1991,36(20):1544-1544
杂多化合物以其特有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成为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酸型、氧化还原型或双功能催化剂,在催化领域中越来越引人关注,它们被还原后,大多数呈现深蓝色,故习惯上称为“杂多蓝”(heteropoly blue),它在氧化还原催化、分析化学及光化学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用途,迄今为止,有关Keggin结构杂多蓝的离析和性质研究有很多报道,  相似文献   

15.
16.
χ—酞菁铜的暗导与光导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祖荣  钱人元 《科学通报》1989,34(6):429-431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传统的户内变电站越来越被箱式变电站代替。文章就箱式变电站的安装与防护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石祖荣 《科学通报》1989,34(6):429-429
在诸多的酞菁铜(Pc Cu)晶型中,X-PcCu是光敏性较好的一种。我们在研究α-PcCu蒸发膜电导特性的基础上,用低真空快速升华法制备的X-Pc Cu制成Ag(—)/X-PcCu/SnO_2(+)夹心池,获得了较好的光暗比。在17.7 mW/cm~2的光强下(白炽W灯),2×10~5V/cm的场强时甚至可达3个量级(光电流达1.1×10~(-3)A/cm~2左右)。若把它分散在有机玻璃(PMMA)中成膜,在同样光强下,光暗比也可达2个数量级以上。此类分散在高分子溶液中的X-酞菁铜成膜方便,韧性好,便于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传统的户内变电站越来越被箱式变电站代替。文章就箱式变电站的安装与防护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庞尔国  赵亚琴  杨斌盛 《科学通报》2005,50(16):1700-1702
在室温, pH 6.0, 100 mmol/L NaCl, 2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通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与铜(Ⅱ)的结合性质. 结果表明apoCopC的83位色氨酸残基完全处于疏水环境, 铜(Ⅱ)的结合使蛋白质320 nm处荧光被明显猝灭, 铜(Ⅱ)可与apoCopC形成1:1的稳定金属配合物, 使用HEDTA为竞争剂测得的条件结合常数为KCu-Copc = (1.8±0.58)×1013 mol−1·L. 相同实验条件下, 观察不到apoCopC与锰(Ⅱ)、铁(Ⅱ)、钴(Ⅱ)、镍(Ⅱ)等的结合, apoCopC对铜(Ⅱ)的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