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复仇题材悲剧中,《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西方的优秀代表,而《赵氏孤儿》亦被视为中国复仇题材悲剧的佼佼者。同为复仇题材的两部作品却在复仇强度、人物形象以及结局上存在鲜明的对比。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对于作品产生不同结局的影响,旨在论证中国"大团圆式"悲剧应当成为世界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希腊现代诗人卡瓦菲斯和中国晚唐诗人陈陶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两位诗人却写出两首旨意相似的诗歌:《祈祷》与《陇西行》。两首诗歌都表现了人处于一种悲剧而懵然不知的状况。但由于两人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这两首诗歌中也表现了不同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6.
两部不朽的名著《李尔王》与《高老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悲剧尽管悲剧模式相同,但是由于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如果考究一下两部作品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的话,却各有曲折,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7.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虽然他们的爱情一样真挚,但因国度不同,人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使这相同的悲剧结局里,有着不同的悲剧内涵,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属于一切时代的戏剧《啥姆雷特》写于16世纪末,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第一个。《奥瑟罗》、《麦克白》和《李尔王》那时还没有问世。每一个都是真正的杰作,可是,始终表现为这位剧作家的最惊人的成就的,是《哈姆雷特》。350多年来,在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里,这个剧本一直最受欢迎,最经常演出,最有人研究,也最令人困惑。《哈姆雷特》最早以一种原文有所损害的本子出版于1603年,当时正是文艺复兴的高  相似文献   

10.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影片《生命之树》和《焦土之城》,可以从比较视阈下分析出两部影片在不同的主题意义以及叙事方式上所共同展现的隐蔽的女性主题。无论是对生命的反思、个体的追问还是对于人伦的建构,两部影片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同样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1.
程蔚 《枣庄师专学报》2015,32(1):131-133
中西古典悲剧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产生和发展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之中,无论是东西方的古典悲剧,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意欲通过中国地方小戏《徽州女人》和欧洲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对悲剧女性的对比研究,来解读中西悲剧精神、围绕悲剧女性所设置的音乐主题和抗争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与《苍蝇》分别是莎士比亚与萨特的重要代表作。两部前后相隔三百多年的作品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惊人相似,这里当然绝不存在抄袭与模仿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作家们对救世良方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两篇小说以女性的口吻与视角讲述了两个出身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女性悲剧。从《月牙儿》侧重对造成女性悲剧的传统社会的批判,到《阳光》中对女性个体意识及人性弱点的拷问,老舍在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外来“新”事物的质疑及嘲讽.又含蓄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戕害。这是老舍对传统与现代所持双重否定态度的体现,反映出老舍对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及解放问题进行的犀利剖析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中西方戏剧悲剧《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来透视这两部伟大作品的异同.结果表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孕育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圈里,在这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确实存在着相似性,是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的这样一个多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王世银  李曦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28-30,53
鲁迅的小说《祝福》与方方的小说《奔跑的火光》同属于农村题材,都关注中国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塑造了不同时期下两个农村女性悲剧典型形象。如果说,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群体命运悲剧的话,那么英芝的悲剧则是女性个体在当下自我迷失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雪夜林边驻脚》两诗的情趣和意象,发现两诗都采用了大致相似的意象。但由于诗人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两诗中所传达的情趣却不同。然而,正是由于两诗各自在情趣与意象上的契合,才创造出了各自完美的诗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沦为基础,多角度地评述了普罗瑟称《哈姆雷特》是道德剧的观点。认为分析这个悲剧更合理、更有成效的方式是综合有史以来各种流派的长处,而任何施以简单化、公式化的分析都是不公平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