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德才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4,26(5):31-35
老舍抗战时期的喜剧呈现出政治讽刺与文化批判相交织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深厚而丰富的文化意蕴日益显示出巨大的魅力。三幕喜剧《面子问题》就是其中历史文化意蕴最为丰厚的一部,它对“面子问题”这一“中国精神的纲领”进行了深刻的解剖,从而成为老舍的喜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喜剧史上一部耐人寻味、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梳理中国形象传播途径及效果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形象学、翻译学等理论,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开端及重要载体——20世纪初中国人自主创办的英文杂志《天下》月刊。研究发现,《天下》月刊所刊发的现代文学英译作品描绘中国形象的途径主要分为四种:觉醒的中国、诗意的中国、不屈的中国、变革的中国。通过分析该期刊所呈现的最终效果得出结论,《天下》月刊英译本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并未达到预期,其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与翻译方法的制约。以史为鉴,国内学者应当时刻警惕和反思当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方式,时刻准备面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遇到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3.
徐婷婷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63-67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廖志勤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3):30-35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翻译这一术语得以重新改写与界定。将译者主体性置于文化语境视阈下,分析文化语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译者从文本的择取到文本的理解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翻译动机到翻译成品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下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和操纵。因此,只有当译者在认同主流文化趋向的前提下,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显彰。 相似文献
5.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十九卷本,是老舍近半个世纪创作的总汇,具有空前的学术价值,对老舍研究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意义,然而,由于编辑时间紧,投入力量少,运作方式欠妥,缺少专家学者参与等诸多原因,以至于造成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资料性错误,如《全集》“不全”、内容删改,段句遗漏等等,详细分析了《老舍全集》的巨大成就,严重缺点及其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希望通过修订再版,使《老舍全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于晓欢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9):112-116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力。2009年该作家的作品《1Q84》出版,在读者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施小炜和赖明珠两名译者翻译,但两本译作风格不同,各有千秋。本文将通过具体例文比较,探讨两位译者在景物、会话、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翻译中词语运用及表达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二者在主体性体现、翻译文体、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上各自的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翻译策略、翻译标准的选择众说纷纭.本文试从译者的文化取向入手,通过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和制约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这对于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桂兴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老舍在青少年时期曾经与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老舍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然而他在宗教信仰上最终还是选择了基督教 ,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教会的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和改建工作 ;可是他又始终未能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所有这些 ,都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此 ,对老舍基督教文化情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海洋类题材文学作品英译为例,从译介文本的选择、译者模式的建构以及翻译策略的使用等方面试析中国海洋文化“走出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建秋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2,(2):9-11
鲁迅和老舍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家分别以独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在跨文化的背景下理智而清醒地做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反思,又眷念返归,对西方文化既倾心向往,又能谨慎筛选。同时以鲜明的姿态,积极地建构着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1.
王永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91-95
在老舍的小说中很难找到新女性(时代女性)形象,这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切入社会人生的方式以及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怀旧情愫所导致的特殊审美心理有关。老舍是一个心态极其矛盾复杂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后殖民解构主义渊源,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然后通过实例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最后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13.
藏族动物故事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藏族民众以动物为对象的知识生产过程及其结果,具备独特的内容表达、叙事逻辑和思想理念,是民众源于生活需要的动物知识积累与观念传递。藏族与动物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民众长期与动物相处而进行的生活实践和观念表述,构成了相应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知识谱系。动物故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保护民间流传的动物故事,而且是保护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以动物为中心建构的自然生态关系、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象征性思想,以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岚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55-158
分别从解释学、接受美学和解构主义3个方面说明了后结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中译者主体问题,并认为受这3种文学思潮的影响,译者的主体性经历了确立,再确立,直至张扬的过程。并由此指出后结构主义范式中译者主体性问题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应满足译语文化的需要。把读者的接受性作为翻译的重要标准。该理论为文化信息的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以该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在影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临汾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典型取样79个,用TWINSPAN进行数量分类.结果显示:涝河水库湿地植物种类共64种;巨河水库湿地植物种类共57种;TWINSPAN分为16个群丛.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临汾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表现出水生植物较少,旱生和旱中生植物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胡志国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4):45-48,91
极端的翻译策略客观上产生并服务于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全球化时代要求建立流动复合的文化身份,与之相适应的是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的混杂策略。实施混杂策略的关键在于认识文化身份的开放性,从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针对源语文本的具体文化因素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明异化是文明社会的伴生物,老子以其深邃的智慧,从存在论的视野对“礼崩乐坏”等文明异化现象提出了批评。“道法自然”既是老子哲学审视文明异化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他呼吁人的本真存在状态的实现,要求人们从徒有虚标的礼乐规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认为“智”、“巧”本身就是大道的沉沦,是对澄明之存在的遮蔽;反对当时的不合理的政治统治,提出“小国寡民”的存在论构想。 相似文献
19.
李英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4):139-142
清朝末期(1896-1911年),大量日文图书被翻译成汉语引进中国,对中国的思想、语言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这些日文译书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国图书文献发展的影响。从量、质、形三方面指出其丰富汉语文献、改善藏书结构、改变图书形式等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