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龙《癸酉皇华集》是李氏朝鲜官方刊印的"皇华集"系列的最后一种,是在非常时期的特殊产物,对我们了解其时明、后金、朝鲜之间的关系,孔、李"登莱之乱"后的东江局势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程龙的事迹、出使经过、结集始末都作了详细考察,并对《癸酉皇华集》的价值给予认定。  相似文献   

2.
朝鲜位于后金东南部,且与明朝有二百多年的宗藩大义,构成后金西进的掣肘之患。努尔哈赤时代就十分注重与朝鲜保持良好交往,并希望结成联盟。皇太极即位伊始,立即对朝用兵,双方签订“兄弟之盟”,从而改变了努尔哈赤时代金、鲜之间平等交往的性质,规定朝鲜须向后金通使纳贡,停止军备建设等,该条约极力模仿朝鲜侍明的宗藩形式,但由于当时具体条件的限制,还有不少欠完备之处,权且称之为“半藩属”关系。十年后朝鲜被正式纳入清(后金)朝的宗藩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韩鲜位于后金东南部,且与明朝有二百多年的宗藩大义,构成后金西进的掣肘之患,努力哈赤时代就十分注重与朝鲜保持良好交往,并希望结成联盟。皇太极即位伊始,立即对朝用兵,双方签订“兄弟之盟”,从而改变了努力哈赤时代金、鲜之间平等交往的性质,规定朝鲜须向后金通使纳贡,停止军备建设等,该条约极力模仿朝鲜侍明的宗藩形式,但由于当时具体条件的限制,还有不少欠完备之处,权且称之为“半藩属”关系。十年后朝鲜被正式纳入清(后金)朝的宗藩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美人鱼     
有的游记讲述海洋中有美人鱼,在海水中生活,像貌如美女一样,有两个丰满的乳房,只是尾巴如鱼。我国古时一些笔记小说,也有此种记载。如古书《徂异记》说,宋朝时,宋太宗派遣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今之朝鲜)。取道由海路乘大帆船前往。在航行期间,曾经看见海水中有一个妇人,“红裳双袒(即胸前衣服敞开,露出双乳),髻鬟纷乱”。查道说这是美人鱼。其他的古书如徐铉著的《稽神录》,也有谈及美人鱼的。  相似文献   

5.
明朝末年,已成为清朝藩属国的朝鲜仍派人与明朝进行秘密联络。于是,一些明军将领便产生了“联鲜图奴”的想法。崇祯十三至十五年,副总兵王武纬先后三次率船队由登州出海,与朝鲜方面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但明朝在明清战争中居于劣势,并不能提供强大武力支持朝鲜公开反清,朝鲜与明朝并未能达成正式的盟约,“联鲜图奴”之议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6.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朝鲜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朝鲜建国五十多年来民族艺术不断发展,在歌曲、歌剧和影视片方面尤为突出。一提到朝鲜的歌曲,年长一些的读者立刻会想到20世纪70年代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确,对于中国听众来讲,了解朝鲜歌曲多是来自朝鲜电影。歌手刘欢在不久前新发行的个人专辑中还重新翻唱了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中的一首《爸爸的祝福》。笔者将朝鲜歌曲的创作大致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一阶段朝鲜革命者在金日成的指导下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其中一首《同志友爱之歌》,今天仍在传唱。这首歌反映…  相似文献   

7.
明朝在碧蹄馆之役失利后,面临供应不足军心涣散之困境,宋应昌隐瞒日军未退事实,明朝逐渐转向议和态度,派司宪宣谕朝鲜自立自强。而朝鲜却寄希望于明朝继续进军从而收复全境,围绕司宪展开外交活动以图突破明朝主和派的情报封锁。司宪奏报实情的主张与主和官员发生冲突,因自身不检点被弹劾,最终遭革职追赃。此事体现了明朝议和背后在内与外之间的权衡考量,反映出两国对于此次战争的不同认识,显露出两国间封贡关系的实像。  相似文献   

8.
1592年,日本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出于对朝鲜“字小”之义和保护自身的现实考虑,明神宗决定援朝抗倭。但在抗倭问题的配合上,朝鲜与明朝一直存在分歧,朝鲜反对明朝对日本“封贡”即是分歧之一。国家利益是影响明朝和朝鲜“封贡”问题交涉的根本要素,但文化因素在古代东方国家关系中亦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授时历》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并且成为明朝《大统历》和朝鲜《七政算内篇》成书的基础。《七政算内篇》是朝鲜世宗时代(1418—1450年)取得的重要天文业绩之一,以《回回历》为基础,与《七政算外篇》一同于1444年编纂成书。《七政算内篇》的历元、天文常数和计算法等基本体系参照《授时历》,应数值则参照了《大统历》的辛巳应数。且把四余添加在推步的项目中,在计算日月食时使用的常数值则参考了元统1384年编纂的《大统历法通轨》,《七政算内篇》汲取了《授时历》和《大统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孙思邈传》载:“自云隋文帝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其卒年明确记为永淳元年(六八二年)。查《隋书·天文志上》:“改开皇二十一年为仁寿元年”,该年为辛酉年,西历六0一年,则至永淳元年实为八十三岁,不符“年九十三”一语。若以辛酉年为准,则与该传史事相悖者甚多,故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他是开皇辛丑年(五八一年)生,如《辞海》、翦老《中国史纲要》等均持此说;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作“约五八一年”,基本相同。以此推算,孙氏年寿为一百零三岁。  相似文献   

11.
刘淇的虚词观与《助字辨略》的释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刘淇所撰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在解释虚词时,刘淇把自己的著作放在“构文之道”的范围内,处处体现了其对虚词意义和表达作用兼顾的虚词观。在虚词的具体解释方面,刘淇有着许多独特的开创性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正是作者虚词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入,然而他知入善用,借人才智广已才智,最终于乱世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创建了自己的伟业,至今仍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勰认为乐府是"诗"与"声"的合一,要以雅乐来配歌辞,从而达到观风识礼的目的.对于刘勰的乐府观,后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联系刘勰生活的时代,试图对《乐府篇》作具体的阐释,并与其诗歌观进行比较,从而对其乐府观有一个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亮程笔下的村庄是他的生命之根,是他观察世界的起点和方式,他对日常岁月诗意的感悟使单调、平凡、琐碎的农村生活变得灿烂多姿。但刘亮程过于沉浸在乡村宁静与诗意的抒写中,常常忽略了乡村固有的愚昧和简陋,他对都市文化的拒绝与恐惧、批判与嘲弄,其实暴露了作者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学养性情和文化理念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6.
刘墉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获得皇帝多种赏赐,包括墨刻、诗文、画卷、书籍、财物、特权等等.这些赏赐从侧面反映出刘墉当时受到的尊宠,也反映出他在书法、诗文、治学上的高深造诣.综合分析刘墉获得的各种赏赐,有利于更全面公正地认识刘墉.  相似文献   

17.
刘春的诗歌风格一直处于变动的、多样化的样态,既富于诗意,又泛溢着哲思,诗中有思,思中有诗,诗与思完美结合,互动互补,以诗与思的多维建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精神和审美风范,构造了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舞台上,刘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精忠不渝,历事宣、元、成三朝,三度被废,三度复起,一生捍卫刘氏宗族,与宦党、外戚坚持斗争.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初元二年的使外戚上变事是决定刘向一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与宦官石显、外戚许、史围绕灾异展开交锋,最终经生集团落得大败.刘向的变事既体现了他捍卫宗族的忠心,也反映出早期刘向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成熟.而历西汉元帝朝,围绕刘向的这次上书而发生的种种争斗实际是经生集团与宦官、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缩影.本文通过记述刘向使外戚上变事的始末,并分析刘向在变事写作上的得失,试图勾画出西汉元帝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变动,以及揭示刘更生前期的奏议写作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证认定《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及其家族世居京口(今镇江)的历史史实;探析刘勰少年时期学业、思想的形成;探考他从政的事迹及其著作《刘子》。  相似文献   

20.
尉氏刘家是清末民初河南首富。刘耀德去世之后,他的这份财产落到了妻子刘马青霞的手中。刘马青霞后来成为辛亥时期的女革命家、慈善家、教育家,刘氏遗产对河南省新学、女学的兴办,对河南辛亥起义的爆发以及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