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人类学的文学写作是人类学表述的一种新的实验形式,它既能达到对文化事象的客观细致描述,又能融入研究者的情感与体验,从而引起读者对文化问题的深思.文章以潘年英的<伤心篱笆>为例,从表述手法、描述内容和文化反思三方面分析人类学文学写作的独到之处,从而论证这种"跨文体"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3.
杨昌金 《科技资讯》2014,(10):187+189-187,189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校本继续教育”.如能养成一种对教学自觉的反思行为、习惯,就能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走向“学者型”教师.数学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教师教的反思,与学生学的反思;与同事合作中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同矛盾客观性是统一的;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不能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科学反思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不能否认"矛盾"、"矛盾思维"。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学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文学的人类学主词是人类学,是一种借助于文学的语言和形式来实现思想表述的人类学文本。而人类学的文学的主词却是文学,即借助人类学的方法、手段来写作文学文本,或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文学文本。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分别的,但如果不加仔细辨析,也很不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6.
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纽约文人集群"是美国文化界的一批知识权贵,他们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尤其是文学批评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被拉塞尔·雅各比称之为"最后的知识分子",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里,笔者将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去阐述早期东欧犹太人的艰难历程.从而揭示以欧文.豪为代表的纽约文人的思想与文学的根源以及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知青文学"是新时期"伤痕文学"中独特的一帜,对那一场荒谬的"知青运动"作了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描绘与反思,再现了一代知青的激动、迷惘、苦痛、沉沦与觉醒.按照"知青岁月"、"返城前后"、"蓦然回首"的线索进行跟踪分析,更能理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抽象的抒情》是沈从文1961年未完成的一篇文学论文。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沈从文"抽象的抒情"文学理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阐释。本文从沈从文的现实处境以及中西方文化文学传统的碰撞中去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在中国抒情传统和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结合自身文学创作实践的探索和试验而逐渐形成的,并重估了沈从文抒情理论在"后五四时代"文论建构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左联"是为政治目的而成立的文学组织,其进行的文学活动完全服从于政治斗争.这种重政治斗争的特质,决定了其文艺理论与批评的非左即右的极象模式.革命或反革命、胜利或者死的双向极反,导致了其理论批评动辄上纲上线的基本态度.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中"左联"有较大成就,但其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不同的政治历史环境仍延续"左联"模式,必然有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这是应该引起世人反思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学教育的危机及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学教育的危机不能单纯从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文学教育体制来思考。文学教育的合法性可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层面来阐释。文学的"失语"、通识教育的需要和文学教育的"介入性"是大学文学教育必要性的三个层面。大学文学教育应该被视作艺术,其生命力在于文学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对话",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反思和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文艺的本体特性还是价值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驳了把文学艺术视为“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和把意识形态完全等同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只是文学艺术的价值特性,而非本体特性。文学艺术是一种与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艺理论视野下的自然观,是从作为文艺研究对象的自然和作为文艺内容与创作方法的自然两个角度,结合西方文论发展史,探寻了西方文艺理论领域对自然涵义认识的发展脉络,以及作为文艺内容和创作方法由古代的一元论到近代自然与人分立,再到现当代的自然内化于人心的辩证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本体范畴是关于"是"的范畴,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作为认识的基石,厘清本体范畴的基本类型抑或基本内容至关重要。本体范畴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通过类型化的认知方法可以探知其基本形态。通过本体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内涵,范畴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范围。基于此,本体范畴的类型主要包括"是什么"、"存在"和"本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学史上同行之间的竞争——或者诗人之间的战斗——历史悠久场面壮观,为"同侪压力"所困,力争摆脱"影响的焦虑"的文学巨擘为数甚众。本文从影响性研究的历史出发,以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模式为切入点,主要研究莎士比亚与琼生、理查德生与菲尔丁,这两对文学双星在"同行竞争"和"同侪压力"下褒贬相随真假变幻的互评,以及这种关系对他们创作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最后分析了压力和竞争背后暗藏的对文学本体论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而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从根本上变革了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使哲学的历史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就是由传统哲学那种对绝对化的本体的追求,转向对现实的人及有人参与的实践活动的探索,这是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马克思因此成为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体技术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本体的概念、本体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作用,以及基于本体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对Onto Portal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讨论了在面向学术研究活动的前提下,基于本体技术的应用系统所应具有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体范畴是关于是的范畴,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作为认识的基石,厘清本体范畴的基本类型抑或基本内容至关重要。本体范畴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通过类型化的认知方法可以探知其基本形态。通过本体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内涵,范畴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范围。基于此,本体范畴的类型主要包括是什么、存在和本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