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6-9月份常绿女贞和落叶女贞的叶绿素总量和a、b无明显差异;10月份起,常绿女贞叶绿素含量高于落叶女贞,两种女贞的a/b都随发育进程增大,落叶女贞的a/b大于常绿女贞。落叶女贞落叶之前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而常绿女贞为正值。  相似文献   

2.
商洛市园林绿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园林绿化是当前绿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对影响绿化效果的因素认识不足,造成了栽植后成活率低、绿化效果差,给园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我市部分绿化工作的调查分析表明,用当地优良乡土树种柿树和紫薇绿化,成活率达98%;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采用秋冬季栽植成活率93%以上,主枝萌发数达4个;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采用20株/m^2的密度下成活率达95%以上,主枝萌发数3—4个;栽植初期对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采用高强度修剪技术后,成活率这98%以上,主枝萌发数达4—5个,苗木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3.
直接电离质谱技术(AI-MS)可以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直接分析复杂基体样品,为实现复杂基体样品的简单、快速分析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利用AI-MS对女贞叶进行直接质谱分析,快速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女贞叶的质谱指纹谱图,初步研究了女贞叶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女贞叶含有较丰富的钾、糖类、单黄酮、双黄酮等有益成分。为开展女贞叶的植物生理考察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质谱分析方法,也简明讨论了女贞叶作为慢性心肌炎等疾患预防用药的物质基础,为女贞叶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森女贞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森女贞及其特点 金森女贞学名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别名哈娃蒂女贞;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日本女贞系列彩叶新品;叶革质,厚实,有肉感;春季新叶鲜黄色,至冬季转为金黄色.部分新叶沿中脉两侧或一侧局部有云翳状浅绿色斑块,色彩明快悦目;节间短,枝叶稠密;花白色,果实呈紫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牡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11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6.53%。它们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α—水芹烯,对一伞花烃,1,8—按叶油素,β—水芹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乙酸龙脑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α—和β—愈创木烯,δ—及α—榄香烯,β—金合欢烯,环氧石竹烯,橙花叔醇,石竹烯醇—1,金合欢醇,β—按叶油醇,β—甜没药醇以及柏木脑。其中β—石竹烯含量达39.55%。  相似文献   

6.
柳州市园林花灌木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柳州市周边城市和区外邻近城市选择引种小花紫薇(Lagerstroemia micraantha Merr.)、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nse Oliu.var.rubrum Yich.)、琴叶珊瑚(Jabropha pandndurifolia Andr.)、灰莉(Fagraea ceilanica Thunb.)、锦叶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cv.'Cooperi')、胡椒木(Zanthoxylum'Odovum')、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 Hort.Hybrid)、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L.var.alba Bailey.)、花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L.var.variegate Bailey.)、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et.Wils.)、橙花夹竹桃(Thevetia thevetioides Schum.)、斑叶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cv' Variegatum')12个花灌木品种进行引种试验,选出小花紫薇、红花木、琴叶珊瑚、灰莉、锦叶扶桑、金叶女贞、金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橙花夹竹桃、斑叶夹竹桃,共10个适合柳州市园林应用的花灌木良种,为柳州的园林绿化增加了绿化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叶含笑树种的形态特征、林学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集了该树种的叶和花,提取了芳香油,并对芳香油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叶含笑花挥发油含有56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β-石竹烯、顺罗勒烯、β-蒎烯、金合欢醇香柠檬脑等.大叶含笑叶油含有5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橙花叔醇、β-石竹烯、金合欢醇、愈创木醇、榄素及乙酸香叶酯等.分别鉴定了其中的49种成分和44种成分.已鉴定的成分分别占芳香油总量的97.82%和95.69%.  相似文献   

8.
张珍珍  杨远帆      孙浩  洪鹏  黄高凌      姜泽东      陈峰    杜希萍      胡阳      倪辉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75-183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清香型铁观音的挥发性成分和主要风味特征。通过GC-MS检测分析,在3种清香型铁观音中共发现3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均为反式-橙花叔醇、吲哚、正己醛、α-法呢烯,质量含量分别为24751~41899、19958~33929、1875~3467、1033~3361 μg/kg;感官评价结果显示,3种铁观音均具有典型的清香味和花香味;香气值(OAVs)分析表明,3种铁观音中主要风味成分相同,均为癸醛(128.92~299.37)、反式-橙花叔醇(110.01~186.21)、苯乙醛(31.27~37.89)、正己醛(17.86~33.02)和吲哚(9.50~16.16);聚类分析结合感官评价表明,清香味主要来源于正己醛、苯乙醛和癸醛,花香味主要来源于反式-橙花叔醇。该研究结果说明,3种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相似,但和其他乌龙茶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E)-β-法尼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国产香料橙花叔醇为原料合成(E)β法尼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宝鸡文理学院在夜景照明环境下最适合种植的木犀科景观植物。方法利用Mini-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3种木犀科植物快速叶绿素荧光曲线以及快速光响应曲线(light curve,LC),分析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紫丁香的初始荧光(F_0)最大,与其他2种植物呈显著性差异水平(α=0.05);金叶女贞的最大荧光(F_m)、最大荧光效率(F_v/F_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eiformance index based on absorption,PIabs)都为最高,说明金叶女贞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最强;此外,金叶女贞在PSⅡ捕获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ψo)和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也为最强,说明金叶女贞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最大、相对电子的传递速率最快;金叶女贞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最小,说明金叶女贞用于热耗散的电子最少;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从J点到I点,金叶女贞在PSⅡ反应中心捕获能点电子传递比例最高,说明在Q_A~-向Q_B的电子传递过程中所耗散的能量最小;快速光响应曲线中,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都低于10μmol/(m~2·s),金叶女贞量子产额(quantum yield,QY)最大,说明金叶女贞应对光强的能力较强。结论3种木犀科景观植物中,金叶女贞最适应该区域的环境,可在该区进行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香茅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湘西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23种组分。主要成分为柠檬醛、橙花醒、杏叶烯、牛儿醇、2-戊烯、牛儿酸、来栾倍半萜、罗勒烯。其中柠檬醛和橙花醛共占挥发油总量的68.5%。  相似文献   

12.
With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SCF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three cultivars of Xianning osmanthus. The fresh osmanthus flower was processed with a petroleum ether digestion method to produce the extractum. The yields of essential oil and extractum were 0.19 % and 0.13 % (m/m) respectively. The essential oil and fragranc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extracted were analyz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ssential oil contained 36.99%(area/total area) of ionone, ionol and 13.11% of linalool; ionone and ionol contained in extractum were as high as up to 33.33%, while linalool up to 21.92%. Whether essential oil or extractum contains only about 40% fat acid and other ester matters. None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 (phthalic ester) was found in fragrance ingredients.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O. fragrans Albus group fragrance in Xianning is better than that produced in Hangzhou and Anhui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3.
CGC-MS法测定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木香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40个峰,共确认了其中的3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1%.其主要成分是5-甲氧基-2-甲基-2-苯基-四氢呋喃(11.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05%)、n-棕榈酸(9.90%)等.  相似文献   

14.
药用皖鄂鼠尾草精油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药用皖鄂鼠用草精油,用毛细管GC/MS/DS联用仪分离并初步鉴定了其中的35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的再用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双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标样核对等方法鉴定了1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25%。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16.
红花香雪兰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以及微波萃取方法提取红花香雪兰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共鉴定出9类78种化学成分.其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沉香醇(30.511%)、二甲基亚砜(24.191%)和α-松油醇(18.701%);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68.656%),沉香醇、二甲基亚砜和α-松油醇也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而微波萃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51.369%),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18.691%,17.387%和15.291%.这说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各不相同,它们的联合运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香雪兰挥发油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罗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罗勒精油化学组分,以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罗勒精油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罗勒精油中丁香酚(39.55%)、酞酸二乙酯(49.95%)、草蒿脑(3.95%)、石竹烯(4.73%)含量相对较高,占精油相对总含量的98.18%;罗勒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均为1.25μL/m L;通过对电导率及生长曲线的监测发现,在精油作用下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较大改变;结合生长曲线认为,精油的存在使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18.
槲寄生枝芽挥发油成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寄生于辽宁千山梨树的槲寄生枝芽的挥发性成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测得槲寄生枝芽的挥发油含量为0.68%。用GC/MS法从槲寄生枝芽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19种化学成份;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份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油松松针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测得松针挥发油的含量为1.7%.用GC/MS法从油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2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经水蒸汽蒸馏,GC-MS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5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含量的91.27%。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大茴香脑(21.89%)、六氢金合欢基丙酮(18.11%)、棕榈酸(9.19%)、香叶基丙酮(4.47%)、乙酸金合欢酯(4.12%)、棕榈酸甲酯(3.39%)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