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在普通色谱仪上用迎头色谱法测定催化剂及多孔固体的比表面积,具有简单易行、快速可靠等特点。对其准确度和重复性以及误差来源,本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常数K值不仅主要决定于仪器的电路参数及其稳定性,而且亦受色谱测定条件的影响;最大苯蒸气相对压力Pm/Ps控制在0.25-0.32范围内,可测得准确的比表面积,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将Quintos研究的一类不带常数项的协整向量的GMM估计推广到带常数项的协整向量的GMM估计,利用Johansen的降秩估计法得到了参数的估计,渐近性分布,文中所得的结论包括了Johansen和Quintos两文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氪为吸附质,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品管容积小于15cm~3时,在BET相对压力范围内热扩散效应可以忽略;试样的表面积小于0.5m~2对,20分钟即能达到吸附平衡;比表面积为0.01—5m~2/g的试样都能得到接近高斯分布的峰形,不出现反常峰,具有良好的BET直线。  相似文献   

4.
基于吸附势理论的页岩吸附甲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的页岩等温吸附数据,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ε-ω吸附特性曲线及其数学表达式,推导出页岩吸附甲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共同影响的页岩吸附气量计算模型,并利用实测等温吸附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及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吸附气的ε-ω吸附特性曲线是唯一的且与温度无关,特性曲线的形态呈对数形态;文中推导吸附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可预测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页岩吸附气量,得到页岩吸附等温线;建立的地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共同影响页岩吸附气量计算模型,可预测页岩吸附气量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图;温度和压力对页岩吸附气量影响作用相反,在地质条件下的温度与压力对页岩吸附气量影响存在竞争关系,其中当页岩埋深小于页岩最大吸附容量对应埋深时,压力起到主要影响作用,反之温度起到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一种用C-V技术测定向列相液晶的弹性常数比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文简单、直观,并具有一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ZMD31020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实现了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非线性及温度补偿。通过软件输入预先设定的数字量给ZMD31020处理器的存贮空间,可实现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PRT)的零点输出、热零点漂移、满量程输出、热灵敏度漂移和非线性的高精度校准和补偿。传感器的输出精度达到了0.275%。  相似文献   

7.
遥感影像纠正是制约国产卫星数据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02C数据卫星HR全色数据进行了几何校正试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适合02C卫星HR全色数据的最优纠正模型和最佳控制点数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流程中各段阻力分析发现,以往实验流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产生测量误差,影响实验结果。本文经改进实验流程,以气体为流动介质,根据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值,做出了沿程阻力损耗曲线。用该曲线可以校正测量中的压力误差,提高求解裂缝导流能力的精确度。该校正方法也适用于以液体为流动介质时测定导流能力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资源一号”02C卫星影像几何校正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纠正质量是制约国产卫星数据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对02C数据卫星HR全色数据进行了几何校正试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适合02C卫星HR全色数据的最优纠正模型和最佳控制点数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室内相渗曲线测试常采用非稳态方法。传统测量方法未考虑末端效应及相渗曲线的计算误差。基于末端效应机理研究,建立了考虑致密砂岩末端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末端效应和JBN计算方法对致密砂岩岩心非稳态法相渗测试结果的误差。研究表明:增大驱替压差或提高岩心长度可有效降低末端效应导致的测试误差;但降低幅度存在极限值。同时,仅改变实验条件无法完全消除JBN计算方法导致的测试误差。因此,得到考虑末端效应的致密砂岩岩心非稳态法测定相渗曲线的校正图版,能够保证相渗曲线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油田生产动态预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开发对环境友好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对节能和环保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以CaCl2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针对CaCl2吸附剂颗粒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膨胀粉化、传热传质性能下降等问题,将 CaCl2分别与CaSO4、水泥按质量比4:1进行复配,并进行吸附制冷性能实验.实验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在110℃时,Ca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单位脱胶凝剂基吸附剂制冷量是CaCl2的1.325倍,是CaCl2/水泥的1.89倍.对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表征的结果为:CaCl2 、CaCl2/CaSO4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1.2871m2.g-1,1.9163m2.g-1;总孔容分别为0.005117cm3.g-1,0.007703cm3.g-1;平均孔径分别为8.420nm,11.521nm.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制冷量有较大提高、膨胀粉化程度降低、其微孔结构和比表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分相衬方法定量测量表面微观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用于定量测量样品表面微观形貌的微分相衬干涉显微镜系统,对系统中由Nomarski棱镜引起的相位差△Φ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和校正,系统不需要参考表面和机械扫描机构,能有效地抑制机械振动等外界环境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了系统的点扩展函数.最后用维纳滤波算法恢复了图像,避免了普通逆滤波中的病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过渡曲面构造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法的C^2连续过渡曲面的造型方法,重点讨论了变形过渡曲面能量优化模型的建立、过渡曲面的边界约束及过渡曲面与原曲面间C^2连续约束的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三次NURBS方法对某型号转子进行几何造型,对造型过程中出现的曲面延伸、求交和裁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叶片的形状特征,以曲线的几何形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曲线曲面延伸方法,实现了切矢量连续的叶片型面的延伸.对于两相交面分别为自由曲面和解析曲面的求交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跟踪算法,实现了转子叶片型面和圆台面的准确求交和裁剪,从而实现转子精确的几何造型.  相似文献   

15.
菅永明  屈晓英  袁维  赵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6):11585-11591
采用强度折减法寻找三维边坡临界滑动面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对边坡临界状态位移场的分析,提出一种三维边坡临界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即认为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时,滑动面上的点是空间倾斜角度最大的位置点。通过强度折减计算使边坡达到临界状态,沿边坡表面及坡体内部等距布置测线和离散点,并计算各离散点的空间倾斜角度,提取每条测线上离散点空间倾斜角度最大值的坐标点;然后利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方法做平滑处理,并将曲面在边坡范围外的多余部分进行裁剪即可得到三维边坡的临界滑动面。最后,探讨了倾斜变形计算长度大小和离散点布置的疏密程度对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变形计算长度对滑动面形状影响较小,离散点间距对滑动面形状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通过Nt-T,Nt-T-O-T,Nt-B-O-T,Nt-B-Nc-T和Nt-T-Nc-T五种吸附结构研究了N2O分子在Pt(111)表面的吸附,发现Nt-T位是最稳定的吸附位,且吸附主要是通过末端Nt原子与表面作用.从吸附结构分析了N2O分子在Pt表面可能的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7.
Orderly mesoporous CuFe2O4 spinel-type mixed oxide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a hard-template method in which KIT-6 mesoporous silica was selected as the hard template. The KIT-6 hard template and CuFe2O4 samples were charac- 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 troscopy, X-ray fluorescenc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itrogen physisorption, and hydrogen-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he KIT-6 hard template had perfect crystalli- zation and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 with a probable pore distribution of about 9.1 nm, large enough to be filled by the spinel precursor. The mesoporous CuFe2O4 spinel oxide synthesized inside the KIT-6 mesopores had a rela- tively small pore size (4.3 nm), orderly arrangement, and high specific area (194 m2/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mesoporous CuFe2O4 was tested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mmonia to nitrogen. The conversion of ammonia reached nearly 100 % at 300 ℃with a nitrogen selectivity as high as 96 %. The nitrogen selectivity remained high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even maintained a value of 80 % at 600 ℃.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