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象棋的不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数学方法,根据它可以写出算法,依此算法,在高速大容量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象棋(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棋手与任何人或机器下两盘(一盘先着子,一盘后着子)后,按总成绩计皆不输。  相似文献   

2.
象棋是中国的国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知识分子,文天祥对象棋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在归隐文山期间,他经常约邀朋友在山中聚会,或登山赏景,或弈棋吟诗,使文山成为当时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象弈中心。他不但棋艺高超,而且有理论建树--撰写了棋谱,首创出蒙目象棋的走法,从而成为中国13世纪的象棋大师,在中国象棋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九宫填数     
《科技导报(北京)》2009,(21):140-140
甲、乙、丙、丁四人都喜欢下象棋。为了分出高下,四人之间进行了较量。为此。他们四人相互之间都至少下了一盘,有的则对奕了两局。最后的结果是:A下三盘,一胜两负;B下三盘,三战全胜;C下四盘.四战皆负……  相似文献   

4.
象棋是中国的国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知识分子,文天祥对象棋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在归隐文山期间,他经常约邀朋友在山中聚会,或登山赏景,或弈棋吟诗,使文山成为当时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泉弈中心。他不但棋艺高超,而且有理论建树——撰写了棋谱,首创出蒙目象棋的走法,从而成为中国13世纪的象棋大师,在中国象棋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某单位组织了一次象棋比赛。比赛规定:任意两名棋手之间都要进行,而且只进行一局比赛,赢者得1分,输者得0分,和局各得0.5分。比赛结束后,对各棋手的得分进行了统计,发现他们的得分非常有意思:任何一名棋手的一半得分。  相似文献   

6.
胡智慧 《科技信息》2007,(18):183-183,188
为了提高象棋的观赏性,打击消极和棋,2007年中国象棋甲级联赛最新规则将象棋传统的胜负和三种结局作出了重大修改,现在只有两种结局,红胜和红输(包括红和),与此相伴随的规则是,红(先走方)基本用时80分钟多于黑方(40分钟),并且实行加秒制,即每走一步棋加30秒,超时作负。根据去年试行结果,普遍觉得此时黑方便宜,大多数棋手愿意选择执黑,为了解决黑方大家都抢着要的矛盾,于是今年联赛(每队四台棋)最新规则改成了贴时竟叫的用时机制。本文主要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阿城的《棋王》和茨威格《象棋的故事》都是优秀的关于象棋的故事,都对各自所不得不面对的"文革"和"二战"的"事件"进行了深刻反思.但在"事件哲学"视域下,我们发现两者在相似的外表下却完成了迥异的历史书写:《棋王》对"事件"的反思灵逸飘忽,《象棋的故事》则凌厉深刻.二者的异同折射出面对"事件"不同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马勤  陈俊 《科技信息》2006,(12):169-170
综合象棋是一种中西象棋文化相互融合后诞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体育项目。它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及其文化意义,已经开始溶入到企业当中,并形成了一种新颖的企业文化。本文在分析综合象棋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象棋的企业文化理念,综合象棋所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国象棋的行棋规则,从移动范围、移动方向和穿越障碍几个方面重新描述行棋规则,基于Java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了中国象棋特殊的行棋规则算法,设计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使每个棋子的行棋路线都严格遵循本身的行棋规则,游戏的实战对弈得以实现.通过实验运行,证明这种限定棋子行棋路线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象棋村庄     
王维 《小学科技》2009,(10):10-10
德国的碧赫村是闻名四海的象棋迷村。 这个村子里,房屋大都是术质的。有趣的是,每家每户的木屋顶上,全画着大大小小的象棋盘。村里规定,所画的棋盘多少,与房主的棋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