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运动训练手段也逐步向着科学化发展,虽然以往的大运动量、大强度、超量恢复、高原训练等手段在短期内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运动员来说起到的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无氧阈训练是运用无氧阈强度指导运动员训练,使运动强度更加科学化,对发展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运动训练手段也逐步向着科学化发展,虽然以往的大运动量、大强度、超量恢复、高原训练等手段在短期内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运动员来说起到的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无氧阈训练是运用无氧阈强度指导运动员训练,使运动强度更加科学化,对发展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以下简称AT)最早是由沃塞曼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在代谢酸中毒和伴随而来的气体交换发生变化前的工作水平或耗氧水平。后来,许多医务工作者对AT进行了研究,现在一般认为:AT是运功时刚引起体内乳酸堆积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即在递增运功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运动强度,由于AT代表了机体运动时供能方式的转折点,因此,在运动实  相似文献   

4.
研究耐力训练对在递增负荷运动时通气功能的影响。该研究中采用 12名中长跑专项特长的男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训练前后 ,分别对他们进行运动试验 ,同时观察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通气功能变化。结果发现 ,训练后最大吸氧量明显增加 ,而且吸氧量在不同负荷水平时也明显增加 ,训练对心率变化没有影响。相同负荷水平时吸氧量的增加可能与在训练后机体对高强度的运动刺激适应加快和无氧供能成分减少有关。这种表现对在运动训练中进行机能适应性水平评价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自行车邀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乳酸阈的测定,对高原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137次/分)低子乳酸阈(4mM/L)时的心率(153次/分)。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2.8L/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比平原运动员低222%和22.9%,但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测试值比较,上述差异消失。在相同最大吸氧量条件下运动时,高原运动员完成的最大功率(251W)低于平原运动员(274W)。  相似文献   

6.
无氧闽(AT)是指在递增运动负荷过程中,人体内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当需氧量超过了当时的供氧水平时,细胞内将以糖元无氧酵解过程使ATP再合成。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VO_2max)都是评价人体有氧能力及评定心肺病人的生理指标。本文重点论述了无氧阈的含义,测定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在评价有氧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定10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递增功率自行车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均值均低于高校优秀女子大学足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无氧阈对评定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安排有氧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最大摄氧量在运动选材中所起的作用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9.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中,能量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磷酸原供能系统、无氧糖酵解系统和有氧代谢这三大系统,本文将阐述这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以及与某些项目的能量供应关系.体育运动中,运动强度大时,超过80%VO_(2max),时间短于三分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肌肉中贮存的ATP、CP 和血糖.当运动强度相对较低,大约在65%VO_(2max)时,肌肉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于脂肪.介于二者之间的运动,能量来源于肌糖元.运动员在运动中,依靠三种不同供能方式,完成各种动作,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点、各供能系统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作用以及乒乓球运动员各供能系统的既具项目特点而又有效的评定方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和乒乓球运动员供能系统评定的研究性论文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1)乒乓球运动中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训练的内容,能量消耗各有不同。(2)磷酸原供能系统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系统,而良好的有氧供能系统则帮助运动员快速的恢复。(3)乒乓球运动员无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为采用功率自行车或手臂功率计来进行无氧功测试,但是有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是使用发球机进行递增负荷的最大摄氧量测定、乳酸最低值测试、无氧阈测定和临界频率测试。  相似文献   

13.
实时检测和记录了篮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率,用相关软件处理记录数据,以得出其比赛中心率变化特点,研究篮球运动的供能特征.结果表明,在篮球比赛中,约有40%的时间以ATP-CP系统为主要供能系统,辅以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无氧代谢供能约占85%.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应以大强度、短间歇、高密度无氧训练为主,同时注意结合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实验的方法,采用多球训练法的手段,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供能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乒乓球最新规则的改变和运动实践,以及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发现:①乒乓球运动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无氧和有氧供能相联系形成连续统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②以少球数、多组数和少人次的多球训练更接近实战,训练效果更佳.③适宜的供球次数、组数、轮换人次,对提高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有着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足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供能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足球比赛时间长、强度大,决定了其必须包括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但这种高强度、短间歇、快速度的运动,更适应无氧代谢(磷酸原)供能系统。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无氧训练手段来发展足球运动员的无氧氧化供能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从事马拉松运动,每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次数也逐年增多。为适应新时期马拉松的赛事安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马拉松运动的特点与训练规律。经研究发现,在马拉松训练过程中,可采用持续式训练法与间歇式训练法,依据最大摄氧量供能、糖脂混合供能、脂肪供能及无氧糖酵解供能等四种不同强度与时间按比例组合,并根据重点赛事举办时间,合理有序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17.
排球比赛的时间特征与能量代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据排球比赛的时间、技术应用特点,导出排球比赛是在长时低到中等强度、短时大强度爆发式用力动作相结合的一种间歇式运动.并根据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特点,总结出比赛中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是以磷酸原代谢为主体、有氧氧化代谢为基础、并伴有部分乳酸能参与代谢而供能的,为了使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必须与能量的消耗和再合成之间的速度相匹配,要求在教学训练中,一定要按照比赛的规律和供能特征科学系统的安排好教学和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排球运动员训练中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进行定量评价存在难度,但现有研究表明运动后尿蛋白具有强度依赖性,通过对少年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试验和正式比赛前后终尿中Alb、β2-MG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尿Alb,β2-MG的含量具有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变化规律;正式排球比赛前后尿中两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变化,可证实少年层次排球比赛属于中小运动强度;建议把尿Alb,β2-MG作为评价和监督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效果的直观而有效的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代谢基础、有氧、无氧能力的基本理论以及有氧、无氧动态关联等的研究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认为: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和身体训练时要了解所属运动项目的供能特征及有氧、无氧供能比例等情况,这样对运动训练的指导和实践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62例大学生心输出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在递增负荷后的变化,讨论SV(每搏输出量)、CO(每分输出量)、VO2max(最大摄氧量)、VAT(通气无氧阈)、HR(心率)等有关指标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男子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及不同体能受试者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映。普通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值为最大心率的51%~88%之间,此范围是最大摄氧量的34%-70%,是最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大学生运动员组的适宜负荷强度高于普通大学生,而且大学生运动员在每分输出量后的心力储备仍有一定水平,建议普通男子大学生以心输出量开始下降时心率为安全运动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