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英译无疑是让世界其他民族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积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典籍英译可以一方面提高文化素质,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爱国人士。《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中国典籍英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策略,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在这个交际过程中,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不可避免.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出发,探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构建,倡导形成目的地与客源国文化之间的和谐形态,并实现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因素共同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经过英译汉、汉译英等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实践过程,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彰显出跨文化语境下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绘本汉译英实践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据此分析现阶段我国儿童绘本汉译英在相关主体认识、专业度、理论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成为创新突破口,以提出更新翻译视角、提升主体素养、强化理论指导,以及实施品牌战略等针对性策略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的途径。在各国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典籍作为各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其翻译无疑是让世界了解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的《红楼梦》的英译为例,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角度阐述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征 《长春大学学报》2013,(9):1147-1151
近些年,翻译理论界对中国典籍的外译研究颇多,但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中国典籍外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并树立积极、全面的中国形象,因此对典籍原文本、译者主体和翻译策略三个重要元素的选择都应该以实现其翻译目的为根本。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和传递接受信息的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多元文化的并存和影响,学习外语的目的除了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学习模式上。为此,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已成为促进和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邵以倩  路玥 《科技信息》2010,(10):I0142-I0142
本文对翻译的跨文化语境系统及其移植以及跨文化语境的移植条件、移植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从跨文化语境移植的视角对传统译学几个历史性学术之争重新进行梳理。文章还针对中国译学研究特征提出跨文化语境移植学说符合中国译学研究特征,跨文化语境移植翻译学派的构建对于中国译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典籍英译的译者素质——罗慕士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汉学家罗慕士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三国演义》全译本的成功入手,探究罗慕士的优秀译者素质,希望从中发现对典籍英译的示范性启示。认为典籍英译者为了能够以自然流畅的译文再现汉语和中国文化,须具有丰富的汉学知识、扎实的译语能力及娴熟的翻译技艺。  相似文献   

10.
陈琼 《科技资讯》2007,(23):161-162
大学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训练渠道以及异质文化的重要导入手段,其本身就是跨文化活动,其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作者从跨文化的角度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汉译英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汉文化传播促进我国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变得日益重要。本文认为旅游英语翻译就是跨文化交际,译者必须了解原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在分析旅游英语功能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旅游英语翻译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孝经》作为中国孝文化典籍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典籍英译史上被翻译数次,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结合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原则,以“三维”转换为方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分析孝文化典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外译之路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基于传播学理论下译者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它主要由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实力、译者的翻译理念以及中国文学外译的现状决定.《三体》英译本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为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模式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文学外译应该以读者接受为目标,优先选择汉学家或双语作家译者模式;随着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认可度加大,再采用中国译者与汉学家相结合的译者模式,循序渐进,保证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唐卫华 《长春大学学报》2012,(10):1285-1287
经济的全球化使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成为必然。做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广告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受到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透析两种广告跨文化战略的实质,结合文化论视阙下的翻译理论,才能够真正成功地进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饱含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通过对其词、句及语篇三个层次的分析,探讨了在类似的汉语文本英译过程中如何挖掘、再现民族特色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本土风格的还原是翻译对应的必要步骤,旨在更加准确生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问题,是对影响人们思维与行动的文化习惯的理解。译者只有在了解自身文化属性的基础上,熟知他国文化背景,才能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加强跨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的认知、传统文化的感悟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译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高度的职业操守,才能密切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转述文本信息的语言行为,亦是语用行为,更是认知和诠释跨文化因素的文化行为。可以说,文化是体现语用行为的翻译之内核。文章从跨文化译境中的关联视角,研究广义和狭义的跨文化译境以及相关的文化效应,认为译者的文化认知能力的高低和文化敏锐性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的文化效度。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的交际传播活动中,翻译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是基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翻译,阐明跨文化传播学的本质,阐述了跨文化翻译行为的基本特点,分析跨文化式翻译传播属性及因素。以期为跨文化传播下的翻译活动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美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戴维·辛顿的十余部中国诗歌与哲学作品的英译本,管窥他对中国文化的极力推崇与强烈的中华文化情结。解析辛顿英译中国诗歌的简洁语言,挖掘其中的山水景观与诗情画意,并剖析译诗韵律与节奏的"诗形",考察辛顿笔下中国哲学的术语英译及深层哲理解读。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辛顿用简单的现代英语语言诠释中国古代典籍,其自然、清新、通俗、朴素的翻译风格让美国大众读者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辛顿为当代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词折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翻译就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英译的模因机制,阐释网络新词英译模因的形成过程及传播方式,为汉语网络新词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将模因论应用到网络新词英译的实践中,探讨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