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汇总粤方言东莞地区300份中学生作文中的方言词汇,进行统计归纳。针对粤语区中学生在写作中由于方言影响而出现的词汇使用不规范现象,总结规律,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学习策略,以提高粤方言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南流江流域的方言即是玉林市的方言。其民系的形成保留了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并具五彩缤纷的地理格局。玉林白话和客话既自成一体,又互相交融,既体现了古汉语的语音语法系统又有客家大县的方音。两种方言还具有丰富的方言文化。体现了玉林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顾明亮 《广西科学》2007,14(4):423-425
将声学特征与韵律特征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区间特征,并将该特征和常见的美尔倒谱系数(MFCC)特征与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特征进行对比,通过符号化语言辨识方法对北方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进行辨识,以验证混合区间特征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合区间特征比MFCC特征和LPCC特征具有更好的方言辨识效果,对4种汉语方言15s语音片段的方言辨识率可以达到92%。4种方言中,混合区间特征对闽方言和粤方言的识别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6%和95%。  相似文献   

4.
珠玑方言具有客方言的基本特征,珠江三角洲的方言,则粤、客、闽共存,其中以粤方言为主导。本文从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状况,分析了珠玑方言与珠江三角洲诸方言的异同关系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粤方言区人士学习普通话存在着与二语习得一样的“母方言”迁移规律,并详细报告、分析了粤方言区大学生习得普通话过程中的方音负迁移事实,尤其是方音负迁移导致的写别字现象,以期对在粤方言区开展普通话语音和文字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帮助。文章不但报告了粤方言区大学生习得普通话时最易犯的错误是些什么,而且从方音负迁移的角度印证了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6.
外来词“的士”借自英文“taxi”,在音译过程中受了粤方言的影响。随着频繁的使用,“的士”缩减为“的”,并具有了进一步的构词能力。“的”既可以作为中心词素,又可以作为修饰性词素与其他词素构成偏正式的复合词。在某些方言中,“面的”类词产生了自己的地方变体。  相似文献   

7.
列举闽中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词,它们有的是词汇横向渗透的结果,有的则反映了词汇发展的不同方向和阶段。从其中的各个类别还可以看出这些关系词与赣方言、粤方言词语相同或相似的基本情况,粗显南北方方言的词汇差异。  相似文献   

8.
贵港石卡方言助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港石卡方言属于粤语桂南系邕浔片,属于粤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本文以广西贵港石卡方言的助词为研究对象,以揭示石卡方言助词的特殊性,为粤语甚至整个方言学的语法研究提供一点有借鉴作用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9.
柳州普通话是以柳州方言为母语的柳州人在习得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中介语。从柳州普通话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方面的描述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其与柳州话以及普通话这“两极”的差异,旨在探索柳州普通话的语音特征。同时,文章对于柳州普通话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向也有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形式 :1 与动词有关的后置形式 (包括带宾语的两种类型 ) ;2 与形容词有关的后置形式 (从功能上划分为作谓语和作补语两种类型) ;3 与介词结构有关的后置形式。分别分析了三种状语后置形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从类型学角度看 ,柳州方言属SVO语言 ,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是典型的SVO语言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福州话和莆仙话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他们之间具体的影响过程,除了声母类化以外,很少有学者做过具体的论证。文章试图从莆仙话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及其音韵结构三个方面,具体揭示福州话在莆仙话内部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对一个被整体城镇化了的平话言语社区——南宁市万秀村进行了语言态度的调查,统计和分析万秀村平话人对平话、南宁白话和普通话的选用情况,进而探讨平话言语社区人们对平话、南宁白话和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首先考察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中鼻音韵尾脱落现象的分布、特点,然后指出,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之间共同存在的鼻音韵尾脱落现象不是其他方言影响的结果,而是其自身语言特点的保留,这为我们推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次提供了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4.
村语中有一批词语与粤语中的词语在音义上都有对应的关系,称为关系词。这些关系词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他汉语方言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与村语有亲属关系的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这批词语是来自侗台语族共同语——古百越语的语词。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粤语中存在着古代百越语的底层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5.
论闽南方言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方言岛是明、清以来随着闽南地区的居民小规模向外播迁而在其他方言区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对于探索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语言的接触和语言的演变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闽南方言岛的地理分布、闽南方言岛的历史形成、闽南方言岛的语言生活、闽南方言岛的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是探讨闽南方言岛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葛源位于横峰县北,与上饶县、德兴市辖境相邻接。葛源话系因唐初玉山县移民入迁定居而演变形成。葛源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表明,处于赣、吴、徽语交接地带的葛源话,是朝着赣语化方向发展的保留有吴语底子且受徽语影响的一种混合方言。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五十位说壮语、粤语和桂柳话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一般中国大学生共有的汉语语音负迁移外,乡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发音;而96%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发音是与外国教师沟通的主要障碍。为此,建议在高校推广双语教学,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乡音困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